論廣東地域建筑淺析

時間:2024-06-03 05:34:34 材料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廣東地域建筑淺析

 
  【論文關鍵詞】: 地域;;廣東

  【論文摘要】:
針對現在建筑現狀,文章對廣東地域建筑進行了介紹。首先從定義入手,對其地域建筑類型進行介紹,再詳細介紹了建筑的平面結構類型和功能類型。在此基礎上,提出保護和復興地域建筑的觀點。
  
  引言
   建筑總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處在一定的時代。建筑創作也就必然離不開地域的啟示,擺脫不了時代的需求和域外先進文化的滲入。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與時代的某些特征:邁耶的德國法蘭克福博物館以軸線和單元旋轉表述了"新與舊"的關聯;廈門高崎機場候機樓微微曲起的構架隱喻著閩南屋頂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廈對中國"塔"的聯想。或許正是表現了各自獨特的地域特征而為世人贊賞。
   廣東,背靠五山,面向大海,這種特殊的位置與地理環境使得這里自古以來就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原漢人的南遷以及近代的介入,又使得廣東地區的文化趨于開放和兼容,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反映在建筑上,形成了與本地區自然和社會文化相適應的獨特的建筑類型,即廣東地域建筑。

  1.定義和類型
   1.1 地域建筑的定義
   在給出地域建筑的定義之前,先理解以下建筑的概念:建筑是指人類創造出來的、為人類自身提供物質和精神庇護的文化景觀。因而可看出建筑與特定的地理空間點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質屬性之一。
   然而,所有建筑都是地域建筑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建筑是建造在一定地域,但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地域建筑不再只是建造在原本地理空間上里,也就是說某一地理空間上的所有建筑也不一定是地域建筑。因次,地域建筑是指人類創造的,與所在地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適應的特定文化景觀。
   1.2 地域建筑的類型
   民居是上最早出現、最基本、最大量的建筑類型,也是地域建筑的主體,故可從民居的角度來考察地域建筑的類型。在古書上記載,住宅由門、塾、堂、廂等組成。中國地域遼闊,從北向南,為適應不同的氣候、地形、、環境等條件,民居有明顯的差異。
   在廣東地區自古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其建筑表現出更加復雜而豐富的類型,創造了具有特色是城市風貌地區。其中主要有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廣東客家集團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四種。

  2.建筑平面結構類型
   廣東地域建筑雖然從整體上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由于其內部廣府、客家及福佬文化的差異,城市與鄉村社會自然條件的差異,也形成具有明顯分異的建筑類型。其主要有以下兩中類型:
   2.1 無院落建筑
   竹筒屋是無院落建筑的代表,也是民居建筑中平面結構最簡單的一種。由于屋內廚房、天井、廳、房按一定順序排列,形似竹筒而得名。
   其建筑平面為單開間,面寬較窄,一般為3~4米;進深較大,一般為10~20米,有的甚至達30米以上。也有規模較大的將兩個單開間并聯,"明"字屋就是雙開間竹筒并列組合后的變化形式,廳、房、廚房與天井靈活組合,兩開間大小可不一,進深也可變化,不一定整齊劃一,形如"明"字。其中雙開間的代表建筑是鎖頭屋。
   2.2 有院落建筑
   三間兩廊式建筑即是三合院式建筑,其普遍尋在于我國南北地區,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南北差異。其中南方有院落建筑是由三開間主體建筑、前帶兩廊和天井組成三合院。
   這種建筑類型在廣東中部和西部村鎮建筑中廣泛采用。從平面上看,前為天井,后為廳堂,廳堂兩側為房,天井兩旁設廊,分別為廚房和雜物房。這種三間兩廊式是廣東地區采用最多的一種建筑平面組合形式。在此基礎上,可以發展多種發展形式:一是縱向發展,發展成四合院形式;二是橫向發展,發展成多開間形式;三是垂直發展,發展成樓房。

  3.建筑功能類型
   廣東地域建筑除了官府類、宗教類等建筑外,大量的是私有民居建筑。在這些眾多的民居建筑中,為適應廣東特殊的自然人文環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即是用于商業目的和進行防御的功能形態,它們使廣東民居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3.1 騎樓--店屋式開放住宅
   店屋式住宅是指商業功能與居住功能融為一體的建筑類型,其在古代就有存在,如宋代的"檐廊式"店鋪。到近代海外文化的涌進,形成中外合壁的騎樓建筑。
   騎樓是在樓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街道邊相貫通,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人們在長廊下進行商貿活動,可不受風雨日曬影響。這既適應了廣東多雨濕熱的氣候條件,又使人與商業空間的接觸更為直接方便,并使城市商業與空間相融合,使街道尺度更為宜人,創造了廣東城鎮獨特的商業街區風貌。居住與商業的結合,導致了私密空間的局部開放,創造了較為親和的人文環境,使購物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3.2 碉樓和土樓--防御式封閉住宅
   在廣東地區存在的防御封閉住宅最為典型的是碉樓,是僑鄉地區的傳統民居。碉樓形式自古就有,但將防御和居住兩種功能結合的碉樓主要出現于近代。
   其產生的的原因是,海外僑居者為家鄉帶來了先進的科技文化和大量的資金,一是使僑鄉人民日益富裕,二是民國初年戰亂頻繁,社會動蕩,洪水泛濫,碉樓應運而生。
   碉樓的平面多為方形,基本格局由傳統三間兩廊形式發展而來,底層為儲藏室和廚房二樓住人,頂層由年輕人居住兼做守衛。
   其次,是土樓,其存在于客家聚落地區。從形式上看,有圓形和方形兩種。由于其形式上的圍合性和獨立性,便產生了很強的排外性和防御性。

  4.結語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技術在更新, 無可否認的是, 現代建筑創作越來越受新材料、新技術的影響, 建筑師們對于現代技術的駕馭能力,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建筑創作的能力。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地域建筑面臨著新的困境。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建筑的角度上看,也是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建筑。建筑不僅是一種提供給人居住的空間,尤其是在地域建筑中體現的是一方建筑文化傳統。通過它傳承的是一種地域文化,其是與前后(歷史發展)、左右(與社會發展同步)、上下(適應自然條件)相關因素的綜合把握與適宜的應對。因而,我們要挖掘地域建筑的價值,并著實實現地域建筑的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林琳. 港澳與珠三角地域騎樓--廣東騎樓[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
  [2] 凌世穗. 走向開放的地獄建筑[J]. 建筑學報, 2002. (9).
  [3] 蔣伯寧. 對地域建筑的思與行[J]. 建筑與環境, 2007. (1).
  [4] 王芳, 等. 傳承文脈、地域特色與建筑創新[J]. 華中建筑, 2006. (1 0).

【論廣東地域建筑淺析】相關文章:

淺析批判的地域主義對于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的引領03-07

試論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與性格03-06

論《歧路燈》語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03-02

談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與性格論文11-18

論室內設計的風格淺析11-20

淺析含意本體論的理論建構12-20

淺析康德論有道德價值的行為12-06

淺析建筑施工成本控制03-11

建筑給排水設計流程淺析03-1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 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 | 中日AV高清字幕版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