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部財務控制及其作用試論
內部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內部治理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內部財務控制的熟悉還很不同一。其中,多數學者的熟悉停留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階段或以為內部財務控制即是財務監視。而實務界很多人士以為內部財務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或以為內部財務控制就是內部控制等;甚至有的對內部財務控制還沒有概念。因而,我們有必要對內部財務控制的基本理論進行。 一、對內部財務控制定義的理解 筆者以為,內部財務控制是利用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和,對財務活動進行的規范、約束、評價等一系列方法、技術、程序及理念的總稱,以期達到財務活動預定目標的活動。本文對內部財務控制定義的界定有如下特點: 1.明確了內部財務控制的理論依據。筆者以為:內部財務控制是控制論在企業財務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其理論依據是控制論,而非《會計辭海》、《新會計大辭典》中狹義的政策、制度和計劃。熟悉到這一點,使我們的研究視野不僅僅局限于主觀的政策法規,而是將研究基石提升到基礎學理論的高度。 2.對內部財務控制概念進行了抽象概括。筆者以為,對任何一個概念的定義,只有夸大其質的規定性,才能揭示其與其他概念的區別。本文對內部財務控制概念的定義,正是擺脫了僅對現象進行表述的模式,捉住了“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進而真正把握這個概念,充分研究它的內涵及外延。 3.有助于對內部財務控制本質的理解。筆者以為,內部財務控制的本質是一種降低交易用度的控制活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內部財務控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追根究底是源于控制論對實踐的指導。本文對內部財務控制定義的闡述正是夸大了這一點,因而有助于對其本質的把握。 4.內部財務控制具有目的性,是使企業的經營治理依照既定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但其本身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5.內部財務控制不是某個事件或某種狀況,而是散布在企業作業中的一連串控制行為。并且內部財務控制與企業經營活動相互交織,為企業基本的經營活動而存在。 6.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目標的制定與實施。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既是控制的主體又是控制的客體,既對其所負責的作業實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監視。所有的內部財務控制都是針對“人”而設立和實施的,企業內部會因此形成一種控制精神和控制觀念,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二、內部財務控制與內部控制、會計控制、財務監視的關系 (一)內部控制、會計控制與財務控制的關系 內部控制又稱內部控制系統,在1949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所屬的審計程序委員會擬訂的題為《內部控制、協調制度要素及其對治理當局和獨立公正執業會計師的重要性》的專題報告中,對內部控制的定義是:“內部控制包括組織機構的設計和企業內部采取的所有協調方法和措施,旨在保護資產,檢查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進步經營效率,促進既定治理政策的貫徹執行。”此定義夸大,內部控制不局限于與會計和財務部分直接有關的控制方面,而且還包括預算控制、本錢控制、財務控制、定期報告、統計、培訓計劃和內部審計等,以及屬于其他領域的經營活動。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所屬的審計程序委員會頒布的《審計程序說明》第19號,將內部控制按其特點分為會計控制和治理控制兩種,如下所示: 1.會計控制,即由組織計劃和所有保護資產、保護會計記錄可靠性或與此直接相關的方法和程序構成。 2.治理控制,即企業為了幫助經理人協調企業內部各部分,持續達到企業預期目標而運用控制論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對企業經營治理及其活動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如計劃控制、財務控制、新產品開發控制等。 筆者以為,控制是治理的重要職能,會計控制、治理控制、財務控制都旨在使企業的財務系統能有效運轉,實現其目的,但從定義、涵蓋的、范圍來看,三者存在著明顯差異。 (1)會計控制與治理控制是并列的,兩者的區別在于控制的目的不同。會計控制是對以提供客觀有用的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的控制;治理控制是與保證經營決策、方針的貫徹執行,促進經濟活動的效任性、效果性實現有關的控制。 (2)會計控制與治理控制是有機結合的,兩者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會計控制一般對財務記錄產生直接影響,治理控制通常對財務記錄產生間接影響,因而治理控制就可以在會計控制提供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偏差糾正和協調控制;同時,會計控制也可以利用治理控制反饋的信息來評判會計控制的適當性。 (3)財務控制是治理控制的一部分。治理控制的實質是運用控制論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對企業經營治理及其活動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這本身就涵蓋了財務控制的理論依據和目的。因而將財務控制回進治理控制是比較恰當的,既不會割裂兩者的聯系,又不至于混淆兩者的差別。 (二)財務控制與財務監視的關系 筆者以為,控制是事物(系統)本身可以進行的活動,即為了實現自身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行為;監視固然有內部監視和外部監視之分,但其本意是外力對某一事物的制約或約束。基于此,筆者以為財務監視是指相對于企業之外的主體,利用相關、法規對企業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所進行的監視和治理活動。而財務控制是指利用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財務活動進行科學的規范、約束、評價等一系列方法、技術、程序及理念的總稱,以期達到財務活動預定目標的控制活動。 通過對兩者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到兩者具有相互協調的一面,但它們各司其職,互有分工,又存在明顯的不同。具體表現為: 1.主體不同。財務控制的主體主要是內部的相關者,如董事會、經營者和基層單位(如車間);而財務監視的主體一般是企業外部的相關者,如國家審計機關、財政、稅務、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等,主要代表著一種公正。 2.依據不同。財務控制的依據主要是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實際,預先制定的一系列計劃和預算指標;而財務監視的依據則主要是以國家頒布的財務法規、財務制度及相關等為準繩。 3.不同。財務控制的內容是與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相關的,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益、分配等;而財務監視的內容則主要針對企業的勞動耗費、財務收支、財務成果的實現及分配是否公道正當,如對企業資產、本錢用度、資金籌集與使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有效性、股利分配、凈資產增減變動等活動及其結果的監視。 4.目的不同。財務控制的目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及結果與計劃、預算指標相比較,是否存在偏差;而財務監視的目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及結果與國家財務法規、財務制度及相關法律規定相比較,是否存在不正當、分歧規現象。 三、內部財務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內部財務控制是企業財務治理的核心 財務治理體系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審閱有不同的表述:從財務要素,財務治理的內容有資產、權益、收益、現金流量、財務風險等;從治理環節分析,財務治理包括財務猜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從資金運動過程分析,財務治理包括了資金張羅、資金投放、資金營運、收進分配等。對于上述各種內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比較集中的觀點是:①以財務決策為核心;②以資金張羅過程中的資本結構決策,資金運用上的投資決策和資金分配上的股利決策為核心。而筆者主張以內部財務控制作為企業財務治理的核心,其理由如下: 現代企業治理主要是以管的組織行為理論為基礎,解決企業內部各行為主體之間、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團體之間的利益矛盾與協調,即解決不同治理主體或利益主體之間的契約關系,從而以治理制度方式來協調財務行為主體(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營者、財務經理、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團體)的責、權、利關系。企業財務學主要從屬于治理學的范疇,它以制度治理為主要特征,從財務制度上解決企業治理中的各行為主體的激勵與約束不對稱題目,協調并指導各部分、單位的財務活動往實現企業總體目標。內部財務控制的任務就是通過調節、溝通和合作,使個別、分散的財務行動整合起來共同追求企業的財務目標。所以,將內部財務控制作為企業財務治理體系的核心,對決策層(出資者)和執行層(經營者)都是可行的。 就出資者而言,其內部財務控制的目標是企業財務價值的最大化,必須使代理本錢與財務收益均衡,內部財務控制的對象是經營者,通過內部財務控制來防止他們偷懶、不負責任、偏離出資者既定財務目標和以不正當手段從公司中獲取財富等;就經營者而言,內部財務控制的重點應建立在圍繞保證出資者財務目標實現上的內部財務控制措施,諸如財務短期預算控制,資金流量與存量的控制等。 (二)內部財務控制是企業財務計劃實現的保證 企業財務治理的目的是促使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要保證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就必須對企業財務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視和調節。同時,企業財務計劃是在財務活動開展前做出的,由于財務活動的因素是十分復雜、多變的,因此,企業財務計劃很難做到天衣無縫,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這一切,往往要在財務活動的控制過程中才能發現,要通過對財務活動的控制,才能得到調整。因而,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是企業財務計劃積極、可靠的重要保證。 另一方面,內部財務控制是實現企業財務治理目標的關鍵環節。財務治理中,假如僅限于確定公道的決策、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預算,而對實施預算的行動不加控制,預定的財務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從一定意義上說,財務猜測、決策和預算是為財務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據和規劃措施,而財務控制則是對這些規劃加以落實。沒有控制,任何猜測、決策和預算都是徒勞無益的。 (三)內部財務控制在實踐中的作用 在市場治理中,對企業、政府、乃至對于全社會來說,建立與不斷完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都是十分必要的。縱觀世界各國,很多成功的企業都將內部財務控制看作血液對生命那樣重要,將強化內部財務控制作為公司成功的秘密武器。也有些企業卻由于忽視內部財務控制,造成巨大損失乃至破產。巨人團體的“倒下”至今仍使我們記憶尤新,巨人團體崩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事長史玉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痛心疾首地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內部的治理浮躁而混亂,直接原因是缺乏財務運作和財務控制經驗,不能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 可見,內部財務控制在企業經濟控制系統中起著保證、促進、監視和協調等重要作用,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已成為企業自身生存的需要。尤其是我國加進WTO后,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的生存壓力加大,這都對企業強化內部財務控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內部財務控制及其作用試論】相關文章:
試論內部會計控制及其局限性03-23
試論審計風險及其控制03-20
內部控制環境及其優化03-24
試論企業內部控制03-29
試論內部會計控制03-20
試論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關系03-18
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及其借鑒意義03-18
試論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03-11
試論隱性超期羈押的危害及其控制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