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不明身份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探析

時間:2024-07-07 17:23:04 法律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道路交通事故不明身份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探析

 摘要:受害人身份不明且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將給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帶來困難。對于受害人死亡的,不能由交警等部門或機構代為收取賠償金,而應按照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由死者親屬在知悉事故損害后自行索賠;對于受害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應通過特別訴訟程序指定事故發生地的民政部門擔任其監護人,代理請求和管領損害賠償;對于傷者的搶救治療費沒有及時支付的,需要立法賦予醫療機構直接向事故責任人、保險公司或救助基金追償的權利。
  關鍵詞:道路交通事故;不明身份受害人;損害賠償;主體資格
  中圖分類號:D922.29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21-0044-03
  
  受害人身份不明將給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帶來困難,尤其是事故的損害賠償由于缺乏明確的賠償權利人或者賠償權利人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而難以得到及時處理,在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存在著很大爭議,筆者試對其進行分析,以探討合理有效的解決之道。
  一、死亡受害人的賠償問題
  有關道路交通事故不明身份死亡人員的損害賠償問題的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是否需要由第三方代受害人索賠以及由誰來索賠的問題上。不少人認為,當死亡受害人的身份不明且無法聯系其親屬時,應當由第三方代其索賠,但就該第三方的選擇卻存有分歧:有主張由交警部門代受害人索賠的[1];也有主張由民政部門及其社會救助機構代受害人索賠的[2];還有依據公益訴訟理論主張由檢察機關代受害人索賠的[3]。然而筆者認為,這些主張不僅于法無據,而且也不合理和不必要,其理由如下:
  第一,交警部門、檢察機關、民政部門及其社會救助機構等均不具有代為索賠的職權。由于交警等部門和機構既非事故賠償權利人又非其代理人,因此要代為索賠只可能是基于法律的授權,然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這些部門和機構中不僅只有交警部門才具有處理交通事故的主體資格,而且交警部門對事故賠償所擁有的也只是行政調解職責,按照民事自愿原則,該行政調解須應當事人的一致請求和共同參與方能進行。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第82條雖然規定:

【道路交通事故不明身份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探析】相關文章:

試述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探討03-24

論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中的有關問題03-02

國家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探析12-06

城市道路綠化探析03-07

本案是交通事故還是動物致人損害賠償01-06

道路建筑材料的環境協調性探析01-16

我國《國家賠償法》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探析12-03

探析道路改造工程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3-18

受害人特殊體質對侵權責任的影響03-1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狠狠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久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性感少妇综合网 | 亚洲日韩∧V精品一区二区小说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