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要約收購的概述-法律論文

時間:2024-05-03 16:58:59 法律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要約收購的概述-法律論文范文

對要約收購的概述-法律論文范文
(一)上市公司的收購
上市公司的收購,是知投資者為達到對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或者兼并的目的,而依法購買其已經發行上市的股份的行文。其本質是公司控制權發生轉移的過程。上市公司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是構建證券市場的最基本元素,由于證券市場特有的運作規則,使得上市公司收購與一般的公司收購行為具有很大的差異,具體表現為證券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收購嚴格的規制程序。
收購上市公司,有兩種方式:協議收購和要約收購,而后者是更市場化的收購方式。從協議收購向要約收購發展,是資產重組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1.協議收購與要約收購
協議收購是收購者在證券交易所之外以協商的方式與被收購公司的股東簽訂收購其股份的協議,從而達到控制該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購人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同被收購公司的股東以協議方式進行股權轉讓。
要約收購是指要約人為獲得或加強對目標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所采取的通過在證券集中交易市場向該公司相關證券持有人公開發出要約的方式買入其持有的目標證券的行為。與協議收購相比,要約收購要經過較多的環節,操作程序比較繁雜,收購方的收購成本較高。而且一般情況下要約收購都是實質性資產重組,非市場化因素被盡可能淡化,重組的水分極少,有利于改善資產重組的整體質量,促進重組行為的規范化和市場化運作。
2.協議收購與要約收購的區別
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交易場地不同。要約收購只能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進行,而協議收購則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場外通過協議轉讓股份的方式進行。
(1)股份限制不同。要約收購在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達到30%時,若繼續收購,須向被收購公司的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90%以上時,收購人負有強制性要約收購的義務。而協議收購的實施對持有股份的比例無限制。
(2)收購態度不同。協議收購是收購者與目標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大股東本著友好協商的態度訂立合同收購股份以實現公司控制權的轉移,所以協議收購通常表現為善意的;要約收購的對象則是目標公司全體股東持有的股份,不需要征得目標公司的同意,因此要約收購又稱敵意收購。
(3)收購對象的股權結構不同。協議收購方大多選擇股權集中、存在控股股東的目標公司,以較少的協議次數、較低的成本獲得控制權;而要約收購中收購傾向于選擇股權較為分散的公司,以降低收購難度。
(4)收購性質不同。根據收購人收購的股份占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比例,上市公司收購可分為部分收購和全面收購兩種。部分收購是指試圖收購一家公司少于100%的股份而獲得對對該公司控制權的行為,它是公司收購的一種,與全面收購相對應。
3.研究要約收購的意義
我國以協議收購為主要的收購方式。這與我國上市公司中存在著大量的非上市流通股份的現象以及幾些年來協議收購在實踐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相適應的。屬于我國的一種制度上的創新。隨著全球的并購浪潮,經濟周期和企業生命周期風起云涌,中國加入WTO后,經濟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介入,具有企業并購戰略意義的要約收購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上市公司收購方式的主流。本文主要研究要約收購,也就是從要約收購在國內外不斷發展的趨勢中,解析要約收購的本質,以及它在實踐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不同的國家均存在著要約收購的并購方式與法律制度,只是基于其產生的條件和成長的環境而各有差異,以下就來研究世界各國要約收購的類型。
(二)各國的要約收購類型
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英國,首先產生了要約收購,英國企業家查理斯•科洛于1953年要約收購西爾斯公司。就當時而言,這種收購案極大的撼動了西方資本主義市場。雖然其中遭遇了許多阻力,但是,隨著收購的成功以及一系列收購活動的開展,以及收購西爾斯公司獲得成功。要約收購本身所具有的公平,公開等優點漸漸得到英國資本市場的認可。
1.英國的要約收購制度
英國關于要約收購的法律明確規定,收購人一旦持有目標公司的股份超過30%的比例,那么收購人就應當以特定的價格,在法定時間內向目標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要約,從而使得目標公司中小股東能夠有機會將所持有的股份按照與大股東相同的價格轉讓予收購人,以此獲得平等交易的權利,可見,英國的要約收購制度屬于強制性的要約收購。在這種制度下,英國一方面讓中小股東擁有了自由退出的選擇權,可以轉讓或者繼續持有股份,同時也讓中小股東能夠平等享有收購溢價的權利。該項英國要約收購制度的主要精髓來源于英格蘭銀行牽頭所成立的“公司合并與收購委員會”在1968年所制定的《倫敦城市收購與兼并準則》。同時,為了彌補其不足之處,英國合并與收購委員會又于1980年再次頒布了《大宗股份買賣條例》,以此建立起了上市公司收購的預警制度。
2.美國的要約收購制度
美國的要約收購出現在60年代后期,并逐步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主要方式。僅到1966年,106家上市公司就被要約收購的方式喪失了控制權,雖然其中絕大部分的要約收購為敵意收購。
美國要約收購的高峰期是在1986年,在一年之中就有183起成功的要約收購,其所設計的資金甚至高達605億美圓。在美國經濟形式不斷好轉的浪潮中,美國公司又掀起了一輪輪要約收購的高潮,其中2004年2月初甲骨文公司收購仁科軟件公司的要約收購案尤其引人注目。甲骨文原來堅持說每股24美元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報價,但是仍然提出了更高的報價。甲骨文公司最終以每股26.50美元,共計103億美元向競爭對手發出要約收購。收購以甲骨文公司獲得控股權宣告結束。該公司在收購仁科后將成為全球第二大企業軟件制造商。
美國的要約收購制度與英國不同,它是一種自愿型的要約收購制度。收購人自愿發出要約,自行確定要約收購的比例,但在收購人的整個收購過程中必須就收購人的背景,收購意圖,收購計劃等信息不斷的予以充分詳細的披露。美國的要約收購立法承認了控制股份轉讓的自由,并沒有設定強制要約收購制度,它是通過要求收購人所承擔的信息公開義務以及控股股東對其他小股東所承擔的 信托義務來保護要約收購中弱勢群體的利益。
美國的要約收購立法分為兩個部分,即聯邦立法和州立法。聯邦立法緣起于美國國會于1968制定的《威廉姆斯法案》,而州立法主要體現在各個州的公司法以及相關判例法之中。《威廉姆斯法案》對要約收購體現出中立的評判態度,不直接對公開收購要約做價值判斷,也不會鼓勵或者限制有關的公司收購活動,僅僅作為一個裁判者,貫徹信息公開和公平對待各方交易主體的基本原則,為交易者做出明智的決策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威廉姆斯法案》只是為公司收購提供了指導,而沒有干涉其運作方式。這就要求要約收購的各方當事人自行成為收購的專家,并為自我判斷負責。
3.大陸法系國家的要約收購制度
在德國,日本,法國等這些大陸法系國家中,要約收購較少發生,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協議方式實現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德轉移,所以在要約收購制度方面比較忽視。這是由于大陸法系國家的商業理念,股權結構以及融資方式與英,美等海洋法系國家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根據統計,德國最大的100家公司德投票權主要集中在3家私人銀行,可見德國公司股份分散程度十分有限。而日本的法人持股相當集中,日本公司間交叉持股的現象也很普遍,據統計在1988年日本東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72%由銀行屬于前五位股東占有。如此穩固的持股關系或控股股東的存在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要約收購的發展。
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這些大陸法系國家的要約收購案件也在不斷增加,對于上市公司涉及要約收購的規范也在被強烈需要中,鑒于此,荷蘭制定了《有關兼并行為的規則》1989年,歐共體提出了“公司收購第13號指令規則”,并于1990年經修訂后發布了該規則,用于協調歐盟國家的上市公司收購,并規定了一旦收購人持有目標公司股份超過33%比例時必須履行全面要約收購義務。德國制定了《公開自愿收購要約及換股要約或接受對受要約股份或在公開市場交易的股份的要約的方》。但是,基于大陸法系國家中,股權集中,要約收購相對于協議收購來說對于國家控股權轉讓影響更大,所以,歐盟內部等各國對要約收購規則的應用以及理解還存在著各種爭議。
 

對要約收購的概述-法律論文范文

【對要約收購的概述-法律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我國要約收購地特別性11-27

淺析我國要約收購的特殊性03-22

法國公開要約收購制度的最新改革03-24

市場呼喚主動型的流通股要約收購03-25

我國上市公司部分要約收購制度評析03-24

淺論要約邀請的效力03-25

信賴利益:法律在要約人和受要約人間的均衡03-21

論要約內容的確定性03-18

法律論文寫作之我見03-20

法律論文提綱范例12-1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偷拍被发现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一区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无毒 |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