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客觀條件分析-企業戰略論文

時間:2024-06-07 01:02:08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客觀條件分析-企業戰略論文

畢業論文

   摘要:中國的跨國公司近期有了1定的發展,聯合國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對此也作了肯定,但中國的跨國公司具有數量少、規模小、能力差的弱點。中國應該加快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并且具備了基本的客觀條件: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國具有較強的整體經濟實力、各國更開放的政策以及中國競爭能力的上升、充足的外匯儲備、產業實力的提高等等。中國應該加快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競爭、占有國際市場、利用世界資源。

  關鍵詞:中國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競爭力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和出口競爭》,截止到2001年底,中國最大的12家跨國公司(主要是國有企業),控制著300億美元的國外資產(這個規模接近1990年拉丁美洲的全部資本輸出總量),擁有2萬名外國員工,國外銷售額達到330億美元。同時,中國的民營企業也逐漸成為對外投資的主體之1,華為、萬向、正泰等公司不同程度地走向國際市場。報告認為,中國跨國公司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將不斷上升。但是,若把中國的跨國公司置于世界范圍,就目前全球約6.5萬家跨國公司,85萬家海外分支機構,雇員有5400萬人,銷售額19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達到6.6萬億美元水平比較,中國的跨國公司規模、水平和能力與其在世界上大國地位相比,極不相稱。

  中國的跨國公司總體看有以下明顯的弱點:

  (1)跨國公司數量少。到2001年底,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企業數4000家左右,經原外經貿部批準或備案的境外企業數為6513家,而目前全球有65萬家的跨國公司共計85萬家海外外分支機構(或子公司)。我國的跨國公司(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企業)數僅占全球跨國公司數的0.6%左右,海外分支機構數則占全球海外分支機構數的0.77%。而中國作為1個經濟強國,2002年中國GDP總值為1.2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6,中國的對外貿易2002年已上升到全球第5位,我國的制造業在世界排名第4位,僅次于美國、德國和日本,且中國的世界出口市場份額 2000年為6.1%位居第4。這樣強大的整體經濟實力而卻只有這么少的企業走向世界,去分享世界市場,顯見,中國的跨國公司發展是滯后的。

  (2)跨國公司規模小。中國的跨國公司規模,無論是公司外國雇員人數還是海外資產數都是微不足道的。根據中國最大的12家跨國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25家跨國公司和發展中國家最大25家跨國公司的外國雇員人數和海外資產數計算有下表:

  表1 跨國公司雇員及海外資產的國際比較

 

外國雇員數(人)

海外資產(百萬美元)

總數

平均人數

總額

平均

全球最大25家跨國公司

發展中國家最大25家跨國公司

中國最大12家跨國公司

2,355,217a

245,718

20,000

98,134

9,829

1,667

1,410,771b

130,381

30,000

61337.87

5215.24

2500.00

  

 

    此表根據聯合國《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計算整理而得。

    a.其中不包括排名第8位的日本Toyota Motor的海外雇員數;

    b.其中不包括排名第16位的德國Daimler Chrysler公司和排名第23位的德國E.On公司海外資產數。   

    中國目前最大的12家跨國公司平均每家雇員數僅為全球最大25家跨國公司平均外國雇員人數的1.70%,即便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最大25家跨國公司而言,也只占其17.96%。跨國公司中外國雇員數的多少,除了說明其規模大小外,還反映公司的國際化程度和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就跨國公司海外資產數量來看,也有明顯的差距。中國最大的12家跨國公司平均擁有的海外資產規模為發展中國家的25家最大跨國公司平均擁有海外資產數的 47.94%,而僅為全球最大的25家跨國公司平均擁有海外資產數的4.08%。顯然,中國的跨國公司就海外雇員人數和海外資產數擁有量看都是小規模的,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時必然處于弱勢地位。

  (3)中國跨國公司的對外進行國際直接投資 (FDI)水平低,生產銷售能力差。中國跨國公司對外進行FDI的水平,無論是相對于我國的吸引國外直接投資,還是相對于全球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都是處于低水平,有如下資料:

  表2  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

 

    跨國公司    對外直接投資    平均每家跨國公司

   (家)         (億美元)        FDI(億美元)

全球(2001)

中國(2000)

中國(2001)

    65000          66000           1.0154

    2620           116.3           0.0447

  2800            79            0.0282

     該表根據聯合國《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和出口競爭力》等資料計算整理。表中中國跨國公司FDI是指協議中方投資數。

  顯然,2001年中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平均水平僅為世界水平的2.8%左右,而同年,我國吸引國外直接投資達到470億美元(2000年為410億美元),引進FDI與對外FDI之比,發達國家為1:1.33,發展中國家為1:0.19,中國為1:0.03。低水平的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跨國公司規模小的主要原因,這也就直接影響到中國跨國公司的生產銷售能力:

  表3  跨國公司的銷售能力

 

全球最大的25家跨  發展中國家最大的25  中國最大的12家

   國公司             家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

銷售總額(百萬美元)

平均銷售額(百萬美元)

    1141793           157967*               33000

    45671.72           6581.96              2750.00

    該表由聯合國《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和出口競爭力》資料計算整理。

    *其中不包括排名第22位的新加坡的Singtel公司。  

    中國跨國公司平均銷售額水平僅占全球最大 25家跨國公司平均數的6.02%,占發展中國家最大的25家跨國公司平均數的41.78%。

  從中國跨國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盡管發展速度比較快,但跨國公司的數量少、規模小、能力差是其基本特點,在全球跨國公司大家庭中處于微不足道的地位,這于中國作為1個經濟大國的地位不相稱,不利于中國充分利用世界資源和市場,使自己更有效的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就跨國公司的主流理論,還是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快培養和發展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都是1個急迫的任務,也具備了其基本客觀條件。

  1.經濟的全球化為跨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舞臺

    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是兩個相互緊密關聯相互促進的事物,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不論動機如何,也是人類智慧的充分體現。比較優勢的客觀存在,對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優配置的客觀要求,必然使各國走向國際市場,只是經濟強國先走1步,多占1份市場份額,但這使得各國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1起,經濟全球化由此形成,這是1種必然的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跨國公司是1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它因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而產生和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進1步發展,加強了這種趨勢。顯然,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應該乘勢而上,因為客觀上已經具備了1個重要的成長和發展的條件。作為1般的規律,跨國公司是1國經濟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自身經濟到1定程度的必然結果。中國的對外貿易成果、對外經濟合作以及吸收外資等方面已經顯示中國經濟深入地融人世界經濟之中。根據聯合國貿發會《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和出口競爭力》的公布,2000年中國出口世界市場所占分額已為6.1%,位居世界第4位,而在“1985-2000年根據出口市場的份額的獲得成果的20個優勝經濟體”中,中國遙遙領先而位居第1,達4.5%;同時在出口結構中,2001年,中國所有產業的出口中外國子公司所占份額為50%,在制造業中占44%;中國吸收FDI方面,2001年,在全球FDI流入量比上年下降51%的背景下,中國流入FDI達4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5%。2002年,中國實際引入FDI計53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3%。2003年1至7月,我國實際引入FDI共33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客觀上已經較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濟之中。但是如何更好地開發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積極主動地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使中國經濟進1步融入世界經濟之中,這是1個緊迫的課題,也面臨極好的機會和條件。可以說,在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流的條件下,跨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各國的開放政策更有利于跨國公司的進入,為跨國公司提供了經營條件。

  跨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進行跨國經營,最關心的是進入的效率和經營的成本。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都充分意識到利用國際資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WTO的規則也要求成員國清除壁壘,加大開放力度。所以,各國在對外開放方面,政策更加寬松、透明,管制減少,而自由化程度提高。如下表:

  表4  1998—2001年國家管制的改變

 

    項目

  1998    1999    2000    2001

1.在其投資制度引進改變的國家數量

2.管制改變的數量

其中:

   更有利于外國直接投資a

   較少有利于外國直接投資b

   60      63      60      71

   145     140     150     208

 

   136     131     147     194

    9       9       3       14

    該表引自聯合國《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和出口競爭力》。

    a 包括目的在于加強市場職能以及增加激勵措施的放寬的改變;

    b 包括目的在于增強控制以及減少激勵措施的改變。

  上表顯示,2001年有71個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法律進行了208項修改,這其中90%以上(即194項)旨在使投資環境更加有利于流人FDI。此外,2001年還有多達97個國家參與締結了158項雙邊投資條約,使得這類條約的數目達到2099項。顯然,各國在對外開放政策方面的寬松透明的趨勢,為中國跨國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和機會,使跨國公司的進入效率更高,經營成本也相應會更低。所以聯合國貿發會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認為,政策自由化是推動國際生產擴大的主要動力之1,這當然也是跨國公司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1。

  3.國際直接投資的機會較好,形式多樣,為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行動的條件。

  國際直接投資的形式有多種,目前在世界經濟全球性衰退,特別是北美、日本和歐洲3大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股市下滑的背景下,給中國的企業對外進行FDI提供了較好的機會和條件。因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需要刺激消費,擴大生產,增加就業以振興經濟,也就需要外來的支持,相關的進人成本也就會降低,中國的企業乘機低成本地進行新建工廠、并購企業、合資控股等對外進行FDI,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就近幾年非常流行的FDI并購形式來分析,2001年全球跨國并購額已為5940億美元,但較2000年下降了1半,并購的案例數也從2000年的7800件下降到2001年的6000件。其主要原因是3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乏力,削弱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對投資的能力和意向。但在這種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中國經濟風景獨好的形勢下,可以說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進行聯合或并購成本較低的時候,也是中國企業成長為跨國公司的較好時機。根據聯合國《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2001年,雖然跨國并購數量和規模大幅下降,但仍然是部分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在過去的兩年中,從亞洲地區流

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客觀條件分析-企業戰略論文

[1]   

【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客觀條件分析-企業戰略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及運用分析論文12-02

企業戰略邏輯分析03-24

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新挑戰及營銷策略分析03-24

其他畢業論文-中國流通企業如何迎接跨國公司挑戰03-03

應對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對策分析03-21

企業戰略管理論文07-18

論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03-20

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關系的分析03-22

發展中國家貿易發展的優勢分析論文11-17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日本国产aⅴ片 | 日本一区二区人妖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