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

時間:2024-06-27 23:39:17 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強化成本管理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成本管理 問題 對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一個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競爭能力的強弱。因此,強化企業成本管理就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實分析

我國的成本管理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許多的成績,但是面臨目前的新環境,我國的成本管理也暴露出來一些新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成本管理觀念落后
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觀念落后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的范圍、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認識存在偏差。很多企業仍將成本管理的范圍局限于企業內部甚至只包括生產過程,而忽視了對其他相關企業及相關領域成本行為的管理。我們以供應方為例。供應方提供產品的價格是影響企業成本的最主要動因之一。由于供應方提供產品的價格是其成本加上利潤的和,所以供應方用價格的形式把其自身的成本轉移給了企業。但有的企業向供應方過分壓價,將其作為自己高額利潤的來源,沒有考慮對方的利益,造成供應方隱瞞自己的真實成本,變相提價。這樣就增加了采購成本,進而提高了商品成本,使商品競爭力下降。
從成本管理的目的上來看,許多企業僅僅局限于降低成本,卻較少從效益角度來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節約方式,不能應用成本效益原則。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
另外,絕大多數企業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全局觀念。大多數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即依靠財務人員去管理成本。在實施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有的企業只注重成本核算;有些企業領導只重視財務和成本報表,利用報表中的數字去管理成本。這種做法雖然對降低成本到一定的作用,但歸根結底成本核算還是事后控制,對成本沒有做到預先控制和發生過程中的控制,不能以成本核算來代替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方法陳舊
首先,從成本管理的一般方法看,未能真正形成科學、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從理論上說,我們已提出建立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內的新的成本管理方法體系,但在如何使這個方法體系科學化、系統化,形成有機聯系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其次,從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看,根據調查,55.7%的企業使用品種法,42.8%的企業使用分步法。當前世界生產發展的趨勢是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適用于分批法計算產品成本。我國目前僅有6.2%的企業采用這種方法來計算,這表明我國的生產組織還比較粗放,對消費者的個性重視不夠。
最后,從成本管理手段看,雖然部分企業進入了會計電算化階段,但成本管理模塊應用程度不高,許多企業仍然是進行手工核算,在現代這樣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這勢必制約著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很難滿足現代成本管理對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時性、全面性、準確性的要求。
(三)成本信息嚴重失真
在我國,有相當多的企業都存在著成本信息不真實的情況,并且這種情況日益嚴重。成本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成本核算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費用,忽視了現代企業日趨增大的產品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和小批試制及售后服務上的投入,使產品的相關成本內容不全,不能正確評價產品在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經濟效益。
二是成本核算方法不當造成失真。在過去高度勞動密集型企業里,對核算所作的簡單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時數或產量為依據來分配間接費用),通常不會嚴重扭曲產品成本。但在現代化的制造環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費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會產生不合理現象,使用傳統成本核算法將導致產品成本信息的嚴重扭曲,使企業錯誤地選擇產品經營方向。
三是為達到某一目的人為調節成本數字,造成潛虧嚴重,企業虛盈實虧。在我國,一些企業由于成本管理上不去,而為了實現不當目標或利益,便不惜對外披露虛假成本信息。究其原因和表現:企業管理者為了粉飾其管理業績,向投資者尤其是中小股東有一個好的交代,采取虛減成本,虛增效益,如瓊民源事件、銀廣夏事件;一些民營企業為了少繳稅甚至不繳稅,虛開購進發票,虛抵扣增值稅;虛增成本,少繳企業所得稅;一些企業成本管理混亂,基礎工作不扎實,很難準確地核算產品成本,因而對外披露成本信息不準確。
(四)企業內部成本管理主體的確立失誤
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綜合性指標,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同時也涉及到各層次的人員。但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存在一種偏差,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該由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負責,而把各車間、部門、班組的職工只看作是生產者,導致管成本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財務,廣大的職工對于哪些成本應該控制、怎樣控制等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成本意識淡漠。職工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浪費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能源和材料方面,下料時不精打細算,下角料不能充分利用,能源跑、冒、滴、漏等現象嚴重。成本管理主體確立的失誤使得企業的成本管理失去了諾大的管理群體,當然成本管理工作難以真正取得實效。

二、強化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

針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來強化成本管理:
(一) 引進新思想——采用戰略成本管理
戰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尋求企業持之以恒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一切戰略的核心,它歸根結底來源于企業能夠為客戶創造的價值,這一價值要超過該企業創造它的成本。一個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就需要做出抉擇,即企業要就爭取哪一種優勢和在什么范圍內爭取優勢的問題做出選擇。這就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戰略管理思想,實現戰略意義上的功能擴展,從而形成了戰略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員運用專門方法提供企業本身及其競爭對手的分析資料,幫助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從而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企業有效地適應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
(二)樹立新觀念
1、 樹立系統管理觀念,實施全面、全過程成本管理 
企業成本的內容和范圍不應只局限于生產領域,應隨著管理的需要而變化,并隨著管理的發展而發展。成本管理應是全方位、全過程的,在設計階段及至開發策劃階段就應該開始降低成本的活動。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應包括影響成本變化的各個環節,滲透到企業的預測、決策、技術、銷售等領域,向企業的各個環節方面擴展。
2、 樹立成本效益觀念,提高成本預測和決策水平 
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獲得更大的利潤,就必須樹立成本確定市場的觀念,充分發揮成本決策功能。成本管理還應與企業的整體效益聯系起來,以動態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企業要從效益的角度去決定成本的升降,以效益為中心進行成本的動態管理。

下一頁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相關文章:

我國金融監管中問題分析及措施03-25

建筑經濟管理中成本管理問題與措施12-08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強化措施03-01

我國分銷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03-21

鐵路運輸企業成本管理問題與完善措施12-01

我國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03-20

關于煤炭企業運營中成本管理問題的思考與對策分析03-01

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應用03-28

我國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7-0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1Av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青草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与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