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摘 要 我國現階段物流專業課程教學總體上還處于實踐和探索階段,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管理經驗,就高職物流專業中的人才培養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物流專業 課程教學 人才培養 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級應用型物流人才更是供不應求。為了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現階段許多國內高校陸續開設了物流專業,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其教育模式和方法與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方向的明確
高職院校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明確,是關系到該學校物流專業教學質量好壞的前提,只有明確了人才的培養方向,才能有針對性地、有目標地實施教學計劃,這樣老師能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不同于本科教育方式,本科教育方式注重理論教育,而高職教育更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職教學實際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方面:首先是在培養物流專業管理人才的時候,要針對不同崗位、不同需要進行對口教育培養,突出學生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就是要對相關最先進的理論進行學習,要將實際同理論相結合,從而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自己。
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就是培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具有高素質、多種綜合能力相結合的人才。現階段,我國物流專業崗位主要分成兩大塊,一部分就是物流企業,另一部分就是企業物流。在物流企業里,主要有運輸、倉儲配送、報關檢驗、物流營銷、物流克服等崗位;而企業物流包括貨物采購物流、貨物配送物流、貨物保管物流、貨物銷售物流等崗位。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物流專業人才的時候,就要以這些崗位人才的需要作為基本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全方面素質的培養作為貫穿教學始終,如在培養配送專業人才的時候,不僅要讓他掌握相關物流配送相關方面的知識,同時對營銷知識、財務知識以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也都要進行綜合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是復合型的物流專業,既有高級技能又有物流管理技能的物流人才。
二、突出培養“雙證”同時具備的課程設置
所謂“雙證”是指既有物流職業資格證書又有學位畢業證書,這也是目前我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教學和改革的的方向之一。現階段我國許多學校對培養學生的物流知識偏重于相關理論知識的培養,這種學科性太強、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教育和學位畢業證書的獲取阻礙了物流人才的成長。而高職院校對物流理論知識的教育又相對較少,過分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片面強調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下一步的物流教學體系方向上,應該以“兩證”同時獲取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方式。課程內容注重“兩證”同時獲取的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成功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又有實踐經驗,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少走彎路,能夠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達到更好的水準,學校也能夠優化課程教育體系和內容。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各學校可以依據我國物流職業崗位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較為完備的現狀,在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根據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按照相關考試大綱要求,將專業知識、綜合素質以及物流企業物流崗位的需求的培養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整合,最終可以嘗試開設《物流管理概論》、《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實務》、《運輸管理實務》、《物流管理實務》、《國際物流實務》、《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法規》等課程。在具體每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又可以穿插各方面的知識,做到教學全面,內容全面,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勝任實際崗位的能力。通過實行“雙證”制度,往往可以打破現有的只注重課程教育、理論知識培養體系,也能將片面的追求動手能力而忽視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的局面打破,確保高職院校物流管理教育不偏離方向,培養出優秀的物流管理綜合人才,并達到職業崗位技能資格等級要求。
三、高職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
同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進取心、學習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物流專業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課程,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都要求知識面廣,自身學習能力強。但是高職學生在自身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方面同本科院校的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老師來說,教學的困難就會相對較大,學生掌握并運用物流專業知識的能力也相對較為困難。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研究,本文認為在物流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依據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利用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尋求出一條適合物流專業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快速掌握物流管理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
在傳統物流專業課程教學中,許多老師都是單純地運用“說教”的模式教學,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實踐表明,通過互動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教師的教學熱情,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被動接納”與“主動接受”的區別,真正改變以前學習的觀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供應鏈管理》中的協作關系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供應鏈當中的供應商、制造商和分銷商等,將學生分配相應的角色任務,從而讓學生能夠愿意設身處地地將自己看成是當中的一份子,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供應鏈協作中的障礙,讓學生自己去尋求有效地克服協作障礙的方法,及如何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這種現場模擬的項目合作式學習,能夠讓學生都能參與到集體任務中去,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小組成員在任務目標上是共同的,同時資源上又是相互依賴的,這可以促進學習者對活動的參與。學生通過這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學會溝通、學會處理分歧,分享學習成果,這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物流管理教學改革探討05-25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討論文08-14
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10-25
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論文08-11
高職音樂教學改革探析論文10-14
高職高專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8-25
探討醫學論文寫作教學改革09-27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改革探討07-22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的論文07-30
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的論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