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戰略:提升我國大學競爭力的新策略

時間:2024-09-02 03:05:35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藍海戰略:關于提升我國大學競爭力的新策略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大學面臨的國內外競爭將更加激烈,大學欲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應善于運用藍海戰略理論,著力凝練特色,培植優勢,增強實力,提升競爭力。

  【論文關鍵詞】藍海戰略 提升 大學競爭力 

  
  筆者認為,領域的藍海戰略理論將對我國大學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一、運用藍海戰略提升大學競爭力的必要性

  (一)藍海戰略的提出及其內涵
  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最早由W. 錢·金(W. 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于2005年2月在二人合著的《藍海戰略》一書中提出。與其對應的是“紅海戰略”,“紅海”是指競爭極端激烈的市場,聚焦于紅海等于接受了商戰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勝,卻否認了商業世界開創新市場的可能,紅海戰略是基于競爭的戰略思維,其競爭結果是“零和博弈”。而“藍海”是指通過差異化手段得到的嶄新的市場領域,藍海戰略是不斷建立具有自身特色、顯示自身獨立價值的戰略,其端啟于重建主義,基于內生增長理論,關鍵點是如何運用知識和思維推動創新,以促進企業內生增長,強調如何開發需求,把重點從競爭轉化到價值創新上,系統地跨越現有競爭邊界,進行現有元素的重新組合,構建新的市場空間,創造新的需求。

  (二)藍海戰略對大學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啟示
  第一,藍海戰略的核心思想是開辟一片屬于自身的發展天地,是具有創新價值的戰略。大學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過程中,可運用藍海戰略的核念,確立符合高等規律和發展需求的,制定符合辦學實際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戰略規劃。
  第二,藍海戰略的基本宗旨是突出強調價值創新,而價值創新必須從自身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著手,努力創造屬于自身的市場空間,從而擺脫競爭。
  第三,藍海戰略的目標是取得高效益,建立獨具特色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在競爭市場上取得先機。提升大學競爭力的目標是使大學獲得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使大學更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運用藍海戰略提升大學競爭力的緊迫性

  運用藍海戰略提升大學競爭力的緊迫性基于對制約因素的考量。制約和阻礙大學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辦學定位不明確和特色弱化
  建國以來,我國大學長期受蘇聯模式的影響,實行的是“剛性”計劃模式,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等幾乎“千校一面”,大學優勢特色不突出,整個大學體系的競爭處于“紅海”之中,即在有限區域中對有限資源進行競爭,多數大學沒有發展“藍海”的意識。

  (二)大學和大學精神缺失
  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是的沉淀與傳統的創新,具有特色性,排他性,是難以復制和模仿的,是大學競爭力的重要因子。我國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缺失,使得我國大學缺乏培養大師的學術氛圍,也使我國在市場經濟競爭中變得“世俗化”。現代大學應凝練自己的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形成獨特的大學氛圍,創造屬于自己的“藍海”文化。

  (三)組織結構化和低效能
  現代大學經營強調機構精簡,運作高效。我國大學的組織結構行政化,層級結構臃腫,運行效率低下,不利于大學競爭力的提升。

  (四)學科專業結構單一和趨同化
  一所大學的生命力系于所培養人才的質量,而質量則主要取決于學科專業的設置和建設,學科專業是大學生命體的骨架。大學競爭力也包涵學科專業的結構優勢。目前,學科專業結構的單一和趨同化現象,學科專業設置脫離需求和“跟風”現象都比較明顯,嚴重影響了大學競爭力的提升。

  (五)拔尖人才和人才團隊建設滯后
  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擁有了競爭制勝的法寶。世界最典型的案例是加州理院,請到了包括馮·卡門在內的大師級人物,通過大師又吸引了一批優秀教授,使得只有2000名學生的加州理工學院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一流大學。我國大學人才隊伍引進和培養機制不健全,特別是拔尖人才的匱乏和優秀人才團隊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我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三、運用藍海戰略提升大學競爭力的新對策

  (一)凝練彰顯自身優勢的大學特色
  藍海戰略注重創新,在提升大學競爭力上的突出表現就是改革的創新,創新定位大學辦學發展的目標,改變“千校一面”的局面,結合自身優勢,突出大學自身特色。國家制定的教育政策,要為我國大學教育創新創造有利條件,為特色大學的建設創造便利。“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因此,大學在提升自身競爭力中要注重內涵式建設,彰顯自身優勢,凝練自身特色,開創自己的“藍海”。

  (二)培植獨具特色的大學與大學精神
  藍海戰略強調價值創新,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是大學價值創新的內核,文化與精神是塑造大學個性、產生大師、大家,凝聚師生力量的核心。所以,大學要想辦出水平與特色,在競爭中長盛不衰、百年永續,必須培養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繼往傳承、與時俱進的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大學應該注重培養、沉淀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發展歷程中的優勢傳統資源,積極創新新的優勢特色,在傳承中培植形成獨特的文化與精神。

  (三)提升大學學科專業建設水平
  學科與專業的設置與社會發展需要、需求的脫節會減弱大學學科專業發展的生命力,使得大學的競爭力下降。因此,大學學科專業建設應注重調研,科學論證,應以價值創新為目標,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結合自身優勢、區域特色,致力于提升學科專業水平。

  (四)打造大學拔尖人才和人才團隊優勢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說:“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因此,大學提升競爭力就必須優化師資結構,引進大師級人才,營造適宜大師大家成長發展的環境。如健全教師培訓、研修機制,為教師的再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建立積極的激勵獎懲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設立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措施,為引進的優秀人才積極創造更好的環境與發展空間。

  (五)優化大學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
  從提高組織內部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大學首先需要建立起具有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較高的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內部和有效調動積極性的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分權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可以減少管理層次,促成權力結構與人員角色的轉換,具有更低的組織運行成本,能夠更好地適應教育需求的變化,提高管理彈性、人員積極性和組織親和力,是大學組織新的“藍海”。大學應突出學術共同體的屬性,按照分權化、扁平化原則推進組織結構的優化,發揮制度的作用,激發大學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大學的運行效率。

  (六)增強大學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
  大學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載體。大學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大學核心競爭力是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需要中提升的。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說:“大學只有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緊扣時代脈搏,創新奮進,才能得以快速發展。”大學應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中提升核心競爭力,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人才團隊建設為關鍵,以創新平臺為保障,以科技項目為紐帶,以機制創新為動力,重點開展關鍵技術、前瞻性技術研發,構筑服務大學技術創新的完整鏈條和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提升大學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服務國家目標,提升大學競爭力。
  運用藍海戰略,提升大學競爭力是一種新策略,也是一種新視角,具有探索的價值。我國大學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只有抓住機遇,利用機遇,才能將挑戰和機遇轉化為競爭的優勢,才能開啟新的“藍海”。

【藍海戰略:提升我國大學競爭力的新策略】相關文章:

提升我國外貿競爭力的新思路03-24

論網絡時代我國旅行社營銷戰略與品牌提升03-23

提升無錫物流競爭力03-23

媒體競爭力提升的知識管理03-13

淺析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對策03-21

分析我國競爭力低下的原因及對策03-08

我國地區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12-05

淺談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創新策略06-02

建立我國的知識產權戰略03-17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天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妇女性爱视频在线 | 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一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