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杭州灣“葡萄串”式組合城市研究

時間:2024-06-27 13:10:18 經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環杭州灣“葡萄串”式組合城市研究

1組合城市內涵與優勢
  1.1組合城市概念
  現代城市概念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一個中心城市了,而是指若干個城市組成的群體,即區域性組合城市。如美國的洛杉磯80年前僅僅是一個幾萬人的小城市,在后來的發展中,經過不斷的組合,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由150多個城市組合成的、19萬多km[2]、由數千萬人組成的巨大的城市集群。所謂組合城市就是從區域空間布局的角度,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借助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及通信聯絡網,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多種手段,對兩個或多個較大城市進行組合,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組合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城市職能分工和相互協作,建立一整套高效率、高速度、現代化、國際化的交通通信網絡,強化城市之間的聯系,提高其整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城市組合的實質是由分散走向集中,謀求區域經濟的協調和共同發展。實際上我國的一些城市已經在著手考慮和規劃城市組合工程。例如,北京與天津開始探討實施雙核心多中心組合城市戰略,構建大北京地區組合城市。其它如長沙、株洲、湘潭三城市一體化進程,廈門—漳州—泉州城市圈,南京與鎮江、揚州、馬鞍山、蕪湖、滁州一小時都市圈,蘇、錫、常城市連綿區等等。
  1.2組合城市優點
  (1)可以發揮整體優勢。組合城市中的每個城市有各自的優勢,但分散開來,力量就不大。如果能結合起來,就可以凸顯優勢。例如,長沙、株洲、湘潭三城市,同處湘江中游,呈“品”字型分布,兩兩相距45km左右,有高速公路、鐵路和水運聯通,經濟聯系緊密,產業各具優勢。長株潭是湖南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素有“金三角”之譽。與武漢三鎮相比,三市的發展條件大體相似,三市GDP與武漢基本持平。通過推進長株潭城市組合,把長株潭三市的單項優勢有機結合成整體優勢,可使之成為帶動湖南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2)城市自身發展需要。組合城市可以克服大城市發展中帶來的一系問題,如發展空間局限、交通擁擠、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組合城市往往改單中心城市結構為多中心城市布局,可以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城市布置,從而能充分考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例如北京目前在空間上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一方面核心地區布置過密,城市設施與環境標準達不到國際大都市水平;另一方面城市發展局限在行政區劃的界限范圍內,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質量不高。這些缺陷只有通過區域合作,京、津、冀聯手才能克服,如果僅僅依靠城市自身無法解決,只有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統一考慮產業、人口與資源的配置,才能消除城市在某個地域中的過度集中,為矛盾的解決提供出路。
  (3)有利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規模經濟建設,即投資的規模越大,惠及的地區越多越合算。機場建設、電網架設、高速公路修建、污水處理均是越統一規劃越節約投資,組合城市中的每個城市如果能夠從總體的角度進行統一規劃,基礎設施的建設既節約資金又提高效率。如南京、鎮江、揚州、馬鞍山、蕪湖、滁州六城市共建南京組合城市,可實現圈內資源共享,提高整體競爭力。南京周邊城市沒有國際化機場和展覽中心,商場也不夠“特大”,融入“一小時組合城市”后這些城市不必重復建設,完全可以將南京的公用設施“為我所用”。組合城市擴大了城市規模,就意味著用戶基數越大,服務業商機越多。如南京新街口商場銷售額20%由周邊五市消費者完成,如果交通“瓶頸”打破,這個比例還會大幅上升。
  1.3建設杭州灣組合城市意義
  環杭州灣上海、杭州、寧波等城市之間經濟聯系密切,交通便捷,上海至杭州180km,杭州至寧波150km,寧波至上海200km(經杭州灣大橋),是國內形成組合城市的又一個熱點地區。一般來說個體城市的經濟總量GDP在1000億元上下,地域自然、經濟條件類同,空間距離接近,社會文化背景相似,城市功能互補,城市間相互聯系密切的城市可以考慮整合成組合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以及江蘇省的蘇、錫、常、揚、鎮、寧、通和浙江省的杭、嘉、湖、甬、紹、舟等14個城市,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是21世紀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橋頭堡。環杭州灣城市占據了長江三角洲城市近一半,環杭州灣組合城市的形成對于加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育,促進上海國際性城市的建立,具有十分重大意義。對于浙江省來說,城市化進程滯后于工業化,尤其是缺少能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特大型城市,而環杭州灣集中了浙江省11個城市中的5個,人口超過2/3以上,其中杭州、寧波是全省規模第一、第二位的城市,因此,杭州灣組合城市建設能夠加快浙江省城市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
  2環杭州灣兩岸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杭州灣位于我國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及上海市東南、錢塘江口外,灣頂在嘉興市澉浦—慈溪市西三閘,斷面寬約20km,灣口在上海南匯咀至寧波鎮海,斷面寬約100km,全長約70km,總面積約5000km[2]。杭州灣海域由西向東拓寬加深,形成我國最大的喇叭口型海灣和世界著名的錢塘江涌潮景觀。環杭州灣地區歷來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沿岸城市占據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數量一半,有特大型城市上海和大、中型城市杭州、寧波、嘉興、紹興、舟山等,以及平湖、海鹽、海寧、余姚、慈溪、上虞等6個縣級市和158個建制鎮,人口3000多萬(附圖)。該地區既是我國現代經濟的發源地之一,又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最具活力、發展最快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2000年,上述6大城市陸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中國大陸的4.75%和2.80%;GDP為8554.4億元,占中國大陸的9.7%;人均GDP為22562元,為中國大陸平均數的3.19倍(表1)。目前這里已成為重點投資地區。全長40km的杭州灣巨型跨海公路大橋工程,國家計委已正式批準,定于2002年開工,大橋的建設使上海至寧波間的陸上交通距離縮短130多km。上海將利用20年時間,發展世界一流洋山深水港,其中耗資人民幣120億元的首期工程,預計2005年完成。舟山市計劃靜態總投資58億元架設跨海大橋,在舟山與大陸之間建成全天候的通道,舟山大陸連島工程路線全長32km,共修建跨海大橋6座。在杭州灣兩岸一批化工、鋼鐵、汽車等臨港型重大項目正在洽談和前期建設中。這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將對沿岸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紹興、舟山等城市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形成環杭州灣滬、杭、甬之間的“金三角”區,啟動了環杭州灣城市密集地帶開發序幕。
  附圖
  附圖杭州灣地區城市分布圖
  表12000年杭州灣兩岸6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城市 陸域     常住人口           GDP
名稱 面積   總數  其中非 比重   總值  人均  年財政
   (km[2]) (萬人) 農業人 (%)  (億元) (元) 總收入
            口(萬人)            (億元)
上海  6341  1321.6 986.2 74.6   4551.2  34437 49

環杭州灣“葡萄串”式組合城市研究

【環杭州灣“葡萄串”式組合城市研究】相關文章:

微波組合干燥技術的研究現狀03-18

光纖CAN總線自愈環網的研究01-09

4P營銷組合與7P營銷組合的比較研究03-21

基于TRAC器件的鎖相環設計研究03-19

自動分標組合技術的研究和開發12-02

投資組合規模風險和收益的關系研究03-23

保險產品營銷組合與競爭策略研究03-13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11-14

基于雙環控制和重復控制的逆變器研究03-19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二区 |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精品 | 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