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以江西省為例

時間:2024-05-20 19:50:02 經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業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以江西省為例

   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是全面建設小康的基礎,也是農民生活水平成倍提高的關鍵。2002年,江西省農民人均收入2334.2元,在調查的2450戶農村住戶中,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的小康收入戶有1267戶,占總調查戶數的51.3%,還有將近50%的農村住戶的收入處于低水平。[1]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的農村住戶只占調查總戶數的6.6%,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2])相去甚遠。在新世紀頭20年,要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從制度上、體制上徹底解決農民增收,推動農民收入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差異促使農業勞動力發生轉移,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又進一步推進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與農民增收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主要途徑,提高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有助于加快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收入的增長。 
一、農業勞動力轉移的動因 
1、外在動因:的及產業結構的調整 
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對世界各國部門結構的統計分析表明,農業部門勞動力所占的比例對人均收入的上升反應非常敏感,當人均國民收入持續上升時,農業部門勞動力在總勞動力中的份額迅速下降,而和服務業部門勞動力在總勞動力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一國的勞動力在一、二、三次產業中的分布將呈現出由正三角形向桶形再向倒三角形的結構變化。[3]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國內生產總值不斷上升,2002年達到2450.8億元,是1978年的28倍多。這說明我省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呈持續上升態勢。同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標人均GDP也有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人均GDP比1978年增加了5553元。 

2、內在動因: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的收入差異 
配第-克拉克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即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次產業向第二次產業移動。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次產業移動。勞動力在產業間的分布狀況,第一次產業將減少,第二次、第三次產業將增加。克拉克認為,這是由于經濟發展中各產業之間出現收入(附加價值)的相對差異造成。人們總是向高收入的產業移動,這是很的。配第認為,制造業比農業,進而商業比制造業能夠得到更高的收入。這種不同產業之間相對收入上的差異,就會促進勞動力向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部門轉移。也就是說,造成就業結構發生變動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產業部門創造的價值水平存在很大差異,直接表現為不同產業部門的工資水平高低不同。而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自然會從低收入部門向高收入部門轉移。 
劉易斯認為農業部門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存在,造成農業生產率遠低于非農業部門,進而導致農業部門收入低下。工業部門較高的工資收入吸引了農業剩余勞動力的無限供給,剩余勞動力從農業部門轉移到工業部門。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農業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以江西省為例

【農業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以江西省為例】相關文章:

我國農業勞動力的兩種轉移模式思考03-19

產業鏈中的知識轉移研究:以電信產業為例02-27

積極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財政機制03-21

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挑戰12-07

欠發達地區農業旅游資源整合分析:以廉江市為例03-20

探析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問題03-20

農民增收的關鍵是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素質03-22

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03-15

社區治理滿足度的實證分析-以南京市區為例03-2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日本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