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及機制選擇
摘要: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推進以及國外先進農業科學方法的不斷引進和應用,使我國近幾年的農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發展現代農業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有效地進行現代農業建設,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爭論不休的問題。所以,首先要明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從而因地制宜的進行有效的機制選擇才是發展現代農業之道。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機制選擇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 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 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現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 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 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及機制選擇】相關文章:
我國勞資沖突的協調機制探討03-20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探討01-10
我國勞動技術課發展方向探討03-19
小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及趨勢03-21
我國傳統社會誠信機制對當代的啟示03-07
公告操作的運作機制及其在我國的實踐03-24
論我國壽險企業營銷機制的創新03-18
試析我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12-07
議我國企業營銷渠道模式的發展方向03-17
試論我國涉外仲裁的監督機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