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家信息化戰略

時間:2024-09-18 00:49:47 計算機應用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國家信息化戰略

  摘要: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國家信息化方針應堅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導,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堅持教育優先,推進“頭腦”的信息化,提高國民信息素質;堅持都市先行跨越,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增長極和信息源。

  關鍵詞:信息化 工業化 戰略

  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21世紀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它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在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工業化水平很低,離開了工業基礎談信息跨越只能是空中樓閣,信息化這種新經濟現象是發達國家的事;我國工業化的任務尚未完成,我們必須堅守傳統產業,把注意力放在工業化上;我國在信息技術的開發領域和應用領域與發達國家都存在巨大差距,過分強調信息化,必然會產生泡沫經濟;面對巨大的“信息鴻溝”談“趕超”和“跨越”是不現實的,對新興的信息產業只能慢步走。我們把這種觀點稱作“堅守——慢步論”,即堅守傳統產業,慢步信息產業。另一種觀點認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沒有必然聯系。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放棄夕陽工業,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這種朝陽產業。這種觀點是“放棄——跨越論”,即放棄傳統產業,在信息產業領域實現全方位的跨越。“放棄——跨越論”者關注的是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實行的放棄轉移型戰略。20世紀50年代

  (以下均指20世紀)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西德等國家轉移,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國家轉向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汽車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良機;80年代以后,出現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和一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的景象:筆者認為:“堅守——慢步論”的片面性在于忽視了我國信息技術的后發優勢和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而“放棄——跨越論”則過分強調新興產業,忽視了傳統產業的作用:筆者的觀點是:我國要把發達國家近200年內完成的實現工業化進而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過程.壓縮到今后幾十年內完成,必須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堅持以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應用為主導;處理好教育與經濟的關系,堅持教育先行,用“頭腦”信息化帶動社會經濟的信息化;處理好現代化的大都市與落后的廣大農村的關系,堅持局部突破,都市跨越,整體追趕,率先把大都市建成信息化的發動機。我們把這一戰略概括為“應用主導、教育先行、局部突破、都市跨越”。

  “堅守傳統產業,慢步或停步信息產業”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我國同發達國家乃至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全球信息技術產業2000年度生產總值約為1.2萬億美元,美國信息技術產業2000年產值達到8220億美元。我國信息產業2000年銷售收入5800億元人民幣

  (按現行匯率約合700億美元)。我國軟件產業銷售額占世界軟件市場的份額不到1%,而印度的同一比率超過了16%。經濟學家胡鞍鋼計算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的差距。目前,按實際購買力評價計算,我國與西方7國相差5.6~8.12倍,到2015年可能縮小為3~5倍。二是知識與信息差距。我國與西方

  7國相比,1997年計算機人均擁有量相差32~90倍,互聯網普及宰相差143~1761倍。另一方面,看到差距的同時,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后發優勢,探討實現信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我國實現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以下條件:

  (1)后發成本優勢。我國能夠通過貿易、投資和技術轉讓,超越一些歷史發展階段,直接學習和利用發達國家已有經驗和技術,享受“后發優勢”。作為后來者,我們不需要花費巨資來從事研究與開發,大大減少開發過程的風險成本,可以把節約下來的大量資源用于其他經濟活動,促進經濟更快的發展。網絡技術為后來者開辟子“新大陸”并大大降低了后繼者的進入成本。可以利用先行者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后來者來說,重要性不亞于對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利用。此外,國際貿易不僅使后來者擴大了銷售市場,促進了國內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還能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資金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后發者在勞動力成本上具有比較優勢,可以吸引先行者的資本和技術,從而有利于克服要素“瓶頸”。

  (2)后來者沒有結構慣性。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體系完整而且聯系密切,具有強大的慣性,進行結構調整,成本過大。我們可以在新的起點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時間,實現具有現代意義的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工業化。

  (3)信息產業容易跨越。信息產業歷史不長,具有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的雙重屬性。互聯網的歷史更短,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此領域的差距不大,至多落后10至15年。近些年來,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至3倍。“九五”期間,我國信息產業增長速度是總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

  (4)信息市場潛力大。我國消費信息產品和服務市場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到2000年,全國信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4萬億元,比90年代初擴大了8倍。我國彩電、微型計算機、移動手機、集成電路等主要電子產品的產業規模日漸壯大。我國的有線電視用戶達1億戶,電視網絡已成為世界第一,固定電話網絡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這也會有利于吸引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進入,從根本上提升相關產業的素質。

  (5)信息設施有較好的基礎。在過去的5年中,全國通信投資累計達到8000億元。目前我國通信網已擁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移動通信、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長途傳輸、電話交換以及移動通信都實現了數字化,正在向新一代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推進。全國性信息應用系統現已經達到100多個,遍及金融、海關、財稅、外貿等各個部門與行業,區域信息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發展加快,上網企業迅速增加,網上交易額逐步增長,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媒體等各種信息產業形態已經起步。公用信息網已覆蓋全國230多個城市,全國互聯網已有近1萬個站點,網上信息源及應用數據庫達到4400多個。

  (6)有民間資本支撐和局部技術優勢。我國有

  10萬億元的民間資本可為加大資金投入、實現技術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撐。盡管我們國家在總體上,經濟科技實力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但在計算機、系統集成、信息處理與應用技術、數字程控交換、光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這為實施技術跨越奠定了物質基礎。我們有可能利用“勝者全得”的規律,即技術上領先一步,有可能占領該領域的大部分市場。

  (7)有一批創新主體和示范工程。有7萬家具有機制優勢和創新活力的科技型企業和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作為創新主體和載體。我國信息化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金橋、金卡、金稅、金關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均已開通運行。

  (8)有市場體制支撐。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臻完善,國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通過改革,特別是一系列有利于發揮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作用的制度創新,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將會被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出來,所有這些都為激勵和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要把上述跨越式發展的潛在因素變成現實,必須進行制度創新。沒有制度創新,技術跨越是不可能的。

  一、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帶動工業化向縱深發展

  我們認為,“在放棄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實現信息產業的絕對跨越式發展”的觀點也是具有片面性的。

  (1)從國外現實來看,發達國家在抓信息技術產業化的同時,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的信息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一方面高速發展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使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美國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重新奪回了在半導體、汽車等領域的競爭優勢。在近年來美國出現的“新經濟”中,高新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33%,傳統產業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三分之二。

  (2)從國內現實來看,我國傳統產業面大量廣,應用前景廣闊。傳統產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我國非農產值比重超過

  80%,工業經濟得到了較充分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門類較為齊全,上、中、下游產業銜接的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具有擴張性、滲透性等特征,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可以使我國具有傳統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煥發生機,為我國具有雄厚基礎和國際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3)從理論上講,信息化與工業化是一種互動、互補關系,不是替代關系。信息化產生于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又需借助于工業化的手段,兩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信息化主導著新時期工業化的方向,使工業朝著高附加值化發展;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為信息化的發展提供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信息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把信息化與工業化結合起來,有利于搞好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合理搭配,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4)從發展的趨勢來看,信息技術賦予工業化以新的內涵。信息同其它兩大資源——材料和能源一樣,自身具有增值的作用。此外,信息還能使非資源轉化為資源。例如,石英是生產玻璃的原料,在加入大量的信息后,變成信息裝置——硅片,成為電子計算機的“大腦”,點石成金。信息革命的偉大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傳遞、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網絡化的信息交換實現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這就賦予工業化以新的內涵。由于我國的工業化遠未走完,如果拋棄工業化來實現信息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用信息化武裝起來的自主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為信息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信息技術會使工業化產生倍增效應。一項最新的調查表明,信息技術在改造傳統產業方面的投入產出比一般都在1:

  4以上,有些領域甚至達到1:20以上,能否用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已經成為當代后發展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

  推進信息化應堅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導的方針,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一是信息技術的產業化;二是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或稱應用:信息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術及產業,既涉及微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和設施、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設備的制造等領域,又涉及信息和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等領域。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通過應用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指南針的發明使先人能輕松地辨別方向,衛星定位系統讓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能夠輕松找到航線;筆墨紙張的發明讓居住在異地的人們有了書信的交流,電話的發明讓人們的交流從無聲變成有聲,視音頻技術的運用又讓人們的交流更為輕松和有趣;算盤改變了人們結繩記算的方式,電腦則使得每秒上億次運算輕松成為現實。

  信息技術對傳統工業的推動表現在:

  (1)信息技術輻射傳統產業。信息生產力具有極大的輻射性。如在農業生產中發展精準農業,利用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實現品種選育、模式化栽培、節水灌溉等系列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在工業中大力推廣應用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縮短開發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在服務業中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管理,優化供應鏈,降低流通成本,增加產業附加值。

  (2)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有高度創新性、高度滲透性和高度倍增性。它能提高傳統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集成制造、機電一體化以及電子商務引發商務領域的變革等,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對結構升級的作用是深入、立體和內在的提升,能夠在其他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發揮作用,提高技術水平,降低產品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升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因特網給美國人帶來的成本節約高達每年2000億美元,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2%,每年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0.4%。

  (3)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傳統產業的分化和替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對傳統產業造成巨大的沖擊,并使傳統產業不斷走向分化,在分化過程中,有的被淘汰出局,有的實現了升級換代。通過信息化帶動經濟結構調整,促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質量的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約型增長。信息產業因其關聯度、感應度、帶動度大,它能提供高技術、高性能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突破現有的需求約束,創造新的需求,帶動新產業的發展。

  (4)信息技術能夠通過管理創新重組傳統產業。經濟活動的效率決定于人、財、物的動態配置效率;而決定配置效率的是信息。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生產組織、經營模式和社會協作方式,為結構調整提供新型管理模式。

  (5)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產業的時空限制。衛星通訊、高速網絡、可視電話、聯機檢索、電視會議系統等一系列先進技術使信息的流通時間由過去的以周、日計縮短為現在以分、秒計,大大加快了財富的增值過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工業經濟的空間擴大到覆蓋全球的若干領域,大型跨國公司有效地組織其經營活動,Internet上的購物已沒有了國界,也沒有晝夜之分。

  推進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運用,一是要處理好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關系,關注制度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要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加大研發投入。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的規定,R

【試論國家信息化戰略】相關文章:

論國家信息化戰略01-06

論國家信息化戰略 203-18

淺探國家信息化戰略03-20

試論電力市場營銷戰略的探討03-28

試論網上音樂品牌營銷戰略分析03-06

企業空間信息化戰略探討03-21

試論互補品戰略競爭優勢分析12-08

試論中學歷史教學的信息化03-19

試論我國商業銀行的營銷戰略03-28

試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營銷戰略研究03-0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只有精品久久 |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台湾国产1区2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