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

時間:2024-07-21 11:40:17 會計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會計: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

會計: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 (一)會計政策變更

1.會計政策的概念

指的是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所遵循的具體處理方法和具體原則。

2.會計政策與一般會計原則的區別。

3.會計政策變更的界定

(1)原則:只有同一業務前后政策的不一致才可以認定為會計政策變更。

(2)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

①與以前有本質區別的全新業務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②初次發生的業務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③的確是同一業務前后所用的會計政策不一致,但這一業務不是重要業務,按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可以不視為會計政策變更來處理。

4.會計政策的變更條件

(1)強制更改

即:法律或會計制度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更改。

(2)主動更改

即:如果會計政策的變更可以使會計信息變得更相關、更可靠,會計人員可自主地修改會計政策。

5.會計處理方法的分類及選擇標準

(1)追溯調整法

該方法的思路是:視同該業務從一開始就是用的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將以前政策下的所有會計核算指標進行“翻新”。

(2)未來適用法

該方法的思路是:新的會計政策僅適用于當期及以后各期業務,對以前的業務無需調整至新會計政策口徑。

(3)兩種方法的選擇

①企業依據法律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行政法規、規章的要求變更會計政策,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A.國家如果明確規定了政策銜接方法的則照規定去作即可;

B.國家未作明確規定的,按追溯調整法來處理。

②由于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以提供更相關更可靠會計信息的,按追溯調整法處理。

③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何種情況都只能用未來適用法。

6.追溯調整法的會計處理程序

(1)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

所謂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是指假設與會計政策變更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在初次發生時即采用新政策,據此得出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此調整不包括對已分配過的利潤或股利的調整。

此數據的取得須經過五個步驟:

①根據新的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②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

③計算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只有在同時具備如下條件時,才需考慮所得稅影響。

第一:所得稅核算方法是:納稅影響會計法;

第二:基于會計政策的變更產生了新的時間性差異。

這是因為會計政策的變更是會計行為而不是稅務行為,不會影響到應交所得稅,這樣能影響到“所得稅”的就只有“遞延稅款”了,而“遞延稅款”的出現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納稅影響會計法,二是時間性差異。

④確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稅后差異

⑤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2)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具體處理程序見表12“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比較”。(表略)

(3)調整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

①調整政策變更當年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

②調整政策變更當年利潤表的上年數。

(4)會計報表附注說明

「例解1」

A公司98年初開始對某銷售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該固定資產原價為100萬元,無殘值,會計上采用4年期直線法折舊,稅務上按5年期直線法口徑認定折舊費用。2000年1月1日起會計上改用4年期年數總合法計提折舊。該企業按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處理,所得稅率為30%,盈余公積的提取比例為15%,其中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0%計提,公益金按凈利潤的5%提取。

根據以上資料,按追溯調整法作出折舊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解析」

1.新舊政策下的折舊對比表(見表2)

2.折舊政策更改所造成的影響(見表3)

3.調整分錄

(1)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4

遞延稅款6

貸:累計折舊20

①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前兩年少提的營業費用20

貸:累計折舊20

②借:遞延稅款6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

③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4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4

(2)借:盈余公積

———法定盈余公積1.4

———法定公益金0.7

貸: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2.1

4.報表修正

7.未來適用法的處理程序

由于未來適用法不對以前的會計處理進行追溯調整,只是在當期和以后各期用新政策,所以并沒有賬面的會計處理,但要在附注中注明新舊政策下當期凈利潤的差異額。

8.會計報表的披露

(1)會計政策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2)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數

①追溯調整法下的累積影響數

②會計政策變更對本期凈損益的影響額

③比較會計報表各期凈損益的影響額

(3)影響金額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包括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以及由于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經營成果的影響金額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二)會計估計變更

1.概念

由于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而造成的估計,比如:壞賬損失的估計、存貨跌價損失的估計、固定資產的折舊期限、固定資產的凈殘值等。

2.特點

(1)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于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2)會計估計應當依據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

(3)進行會計估計并不會消弱會計核算的可靠性。這是因為估計是建立在具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而不是隨意的。

3.會計估計變更

(1)會計估計變更的概念。同一個估計項目的估計口徑發生變化時,即為會計估計變更。如:同一固定資產的折舊期限由5年改為3年。

(2)會計處理方法:未來適用法

(3)未來適用法的處理思路

①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應于當期確認

②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在當期及以后各期確認。

③為了保證一致性,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應計入變更當期與前期相同的項目中。

4.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政策變更無法分清時,應視為會計估計變更來進行處理。

5.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

(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2)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對凈損益的影響和其他項目的影響;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理由。

(三)會計差錯的更正

1.會計差錯的分類

(1)采用法律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行政法規、規章所不允許的會計政策

(2)賬戶分類以及計算錯誤

(3)會計估計錯誤

(4)在期末應計項目與遞延項目未予調整

(5)漏記已完成的交易

(6)對事實的忽視和誤用

(7)提前確認尚未實現的收入或不確認已實現的收入

(8)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劃分差錯

2.會計差錯的更正原則

(1)本期發現本期差錯的,應調整本期相關項目

(2)本期發現以前的小錯誤則視為本期差錯處理

(3)重大會計差錯的處理

①重大會計差錯的確定標準

當此項交易或事項占該類交易或事項的金額在10%及以上時,應將其認定為重大會計差錯。

②重大會計差錯的處理原則

A.屬于本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本年度的相關項目;

B.屬于以前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及會計報表其他項目的期初數。對于比較會計報表期間的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各該期間的凈損益和其他相關項目,視同該差錯在產生的當期已經更正。對于比較會計報表期間以前的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比較會計報表最早期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字也應一并調整。

會計: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

下一頁

【會計: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相關文章:

論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核算03-24

新準則要點解析-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03-24

辨析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03-24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的判別及其賬務處理03-21

論會計估計變更的審計03-24

論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03-21

會計差錯更正方法的協調03-19

會計差錯更正的原則和方法03-21

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及更正技巧03-23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亚洲49vv在线观看 |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