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臨床醫學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論文

時間:2024-10-14 08:07:55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安徽省臨床醫學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現況,分析其影響因素,為相關部門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方法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安徽省3所醫學本科院校中抽取1418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男女生專業認同感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安徽省普通醫學院校學生專業認同感高于省屬重點醫學高校學生、非定向臨床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高于定向臨床專業學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學校類型普通(OR值=2.18,95%CI:1.67-2.84)、非定向臨床專業(OR值=3.25,95%CI:2.44-4.34)、父親文化程度高(OR值=1.72,95%CI:1.02-2.88)、個體學習能力強(OR值=2.37,95%CI:1.79-3.15)專業認同感高。結論安徽省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認同感影響因素較多,需要針對性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有益于專業認同感的提升,安徽省臨床專業(農村免費定向)學生專業認同感較低,需要進一步分析原因。

安徽省臨床醫學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論文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認同;影響因素

  專業認同(professionalidentity)是學習者在了解所學專業的基礎上,產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認可,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和內心的適切感[1]。臨床醫學生作為醫學領域的后備力量,其在校期間的專業認同將直接影響到對醫學知識及技能學習的態度和主動性,依據現有研究發現,大學生專業認同會直接影響其專業學習、專業能力及未來職業的方向[2]。為深入了解當前安徽省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為相關部門開展教育、教學情況提供有效依據,課題組對安徽省3所本科醫學院校1418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于2015~2016年,從安徽省3所醫學本科院校中抽取部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在校學生進行調查,采取分層整群抽取的方法,從臨床醫學專業和農村免費定向醫學專業一至五年級各抽取2~3個班級,在取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8份,回收有效率為94.5%。1.2方法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受試大學生的一般人口統計學指標。問卷調查收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情況等資料。采用自我管理式調查方法,調查員在被調查班級現場發放調查問卷,說明填寫要求,學生以無記名方式(但需要填寫學號或編號)填寫調查問卷。當場收回問卷后,進行核查、剔除填寫不完整和有邏輯錯誤的答卷。調查指標:重點院校指安徽醫科大學,普通院校指皖南醫學院和蚌埠醫學院,亞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和臨床醫學(農村免費定向)專業。使用秦攀博編制的《大學生專業認同感量表》[3],將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劃分為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四個心理維度,共23個項目,采用利克特5級計分,分數越高,表明專業認同感越高。按照量表總積分的P75作為專業認同感高低的劃界標準,總分≥P75計為高專業認同,總分<P75計為低專業認同。統計方法:用EpiData3.0軟件輸入資料,經數據整理后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使用卡方檢驗比較不同變量間醫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分布差異,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醫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

  2結果

  2.1不同變量間醫學生專業認同感檢出率的比較在性別方面,男女生專業認同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年級方面,不同年級學生專業認同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醫學院校方面,普通醫學院校學生專業認同感高于重點高校學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專業方面,非定向臨床專業學生高于定向臨床專業學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父母文化程度方,父母文化程度較高的學生高于父母低文化程度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家庭條件方面,家庭條件較好者高于家庭條件較差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習能力較強者高于學習能力較差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醫學生專業認同感影響因素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納入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學校類型普通(OR值=2.18,95%CI:1.67-2.84)、非定向臨床專業(OR值=3.25,95%CI:2.44-4.34)、父親文化程度高(OR值=1.72,95%CI:1.02-2.88)、個體學習能力強(OR值=2.37,95%CI:1.79-3.15)專業認同感高。

  3討論

  3.1安徽省非重點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五年制專業的專業認同感較重點醫學院校的同類專業要好分析可能原因,一方面是非重點院校的學生對專業的期望值比較客觀,對自身專業定位認識比較準確,對能學習臨床專業滿意。近年來臨床醫學院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節節升高,安徽省近幾年來醫學本科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紛紛突破本省一本錄取分數線并且還有升高的趨勢,對于有志于臨床醫學工作的學生能較客觀地分析歷年來醫學院錄取情況,填報安徽省非重點醫學院校并被臨床醫學專業順利錄取,這樣的結果讓他們較為滿意,因而對于在非重點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有較好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從醫學人才培養的多個環節來看,非重點院校的學生能夠更加安心于目前本科階段的學習。從一名醫生的培養到成熟階段要經歷多個環節,比如:本科學習階段、研究生培養階段、規范化醫師培養階段等,被非重點醫學院校錄取的學生會認識到在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之前還有很多次改變自身學習層次的機會,因而會更加滿足于現階段的院校學習,心態比較平和,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有更好的認同。再一方面,對于安徽省重點醫學院校的學生可能還停留在“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思維之中,認為自身很努力同時也很優秀,經過努力被安徽省的重點醫學院校錄取理所當然,然而隨著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后發現自身的優越感沒有那么明顯,想成為一名高等級醫院的醫生需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

  一是競爭很激烈,學校里除了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還有“5+3”一體化臨床醫學專業,本以為自己是學校最優秀的,只是高考的分數相差了個位數就有了不同的職業路徑,對專業的認識是一個打擊;

  二是將來想進入高等級醫院工作的過程還很漫長,不僅僅是高考要考的分高,在本科階段以及以后的階段還要很努力的學習,否則就會面臨不理想的專業選擇,未來專業的不確定性與自身較高的高考成績產生了對專業的不滿意和不認同;

  三是省重點醫學院校學生在入學前對能被省屬重點醫學高校錄取感覺很理想,對學校教學、生活等方面期望值較高,進入大學接觸醫學課程的實際學習和實踐后發現與理想中的學習、生活認識反差較大,增加了對專業認同的負面情緒。

  3.2安徽省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中臨床醫學專業比臨床醫學(農村免費定向生)專業認同感好此次調查有臨床五年制和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兩個亞專業,從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看臨床五年制比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專業認同感均要好一些,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認同感有明顯差異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就業因素影響了專業期望[4],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專業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就已經簽訂了就業協議,只要能順利畢業就能按協議獲得相對穩定的工作,可能因為已經有了明確的就業崗位,該專業學生放下了繃緊的神經,認為只要能夠畢業,沒必要太認真,對專業的認識和思考不夠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認為這個專業已經可以預見在畢業后的一段時間里要服務基層,對未來職業的想象力空間不夠豐富,將來在農村、基層工作,既不是在高樓大廈中工作,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高精尖醫療資源,學多學少也沒有太大差別[5],甚至部分學生認為獲得的獎學金再多,成績再突出也只能現在基層工作,將來在鄉下工作的職業說起來在高中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很沒面子[6],此外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來自農村生源較多,考醫科大學的初衷就是為了能夠當醫生并且進入城市物質條件更好的醫院工作,進入這個專業后當醫生的職業愿望可以實現了,但是還要去物質條件相對比較落后且還可能是遠離家鄉的地方工作三年,雖然在基層服務三年后可以按照協議選擇新的工作單位,但同時也意味著重新就業,如果到時候不選擇新的就業單位特別是更高一級別的醫療單位則意味基本上今后的職業生涯就在基層度過了,這種對未來重新選擇產生的抉擇困難會讓他們在現階段的大學學習時期產生對專業的無奈和彷徨,諸多的兩難選擇和不是很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都會影響到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還有可能的因素是臨床五年制(農村免費定向)學生群體在高校一般是單獨編班,因為是提前批次錄取,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造成該專業在集體榮譽的獲得和個體成績的表現上要遜色于同類的臨床醫學專業,造成了該專業學生對專業的失落與不滿,進而可能影響了對自己專業的認同感。

  3.3父親的文化水平越高的醫學生專業認同感越好,個體因素中大學生個體的自評學習能力越強專業認同程度越好父親的文化水平越高的醫學生專業認同感越好。分析原因,中國家庭中的傳統思想“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在影響著很多家庭。

  一方面在指導或者引導孩子對將來職業的選擇上,屬于“對外”事情,父親的話語權在家庭中的比重比較大,特別是學歷越高的父親在家庭中的話語權權重更明顯,更加能夠統一整個家庭對下一代選擇專業的思想認識,特別是在影響和幫助孩子決定未來職業的選擇上父親能起到更大的影響,發揮更大作用;

  另一方面學歷越高的父親在下一代的職業發展方面能起到連續性的指導作用,學歷越高的父親在職業規劃和發展上能夠憑借更加豐富的經歷和具體實踐來指導孩子對專業的認識,進行職業選擇和興趣培養,在孩子大學學習和認識專業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加深對專業的理解;

  再一方面,學歷越高的父親自身掌握的知識和對專業的理解認知也相對要豐富一些,有這樣的思想和實踐基礎就會有更加有效的措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去引導孩子開展對專業的認識和認同。個體因素中大學生個體的自評學習能力越強專業認同程度越好。在個體因素中,自認為學習能力強的大學生專業認同感要比自認為學習能力一般或者弱的學生專業認同感要高,這個研究結果與之前研究結果相似[7],具體原因可能是專業認同和學習動機是兩個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因素,專業認同感與自評學習能力發生了交互作用,一方面自評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自信心比較強,因而對自己的專業選擇有較好的心理基礎,能較好的感知和認同自己的專業且能促進自身認可這個專業,自認為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更會堅定其學習動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提高了對自身專業的認同感;另一方面認同感高會直接決定其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習者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對專業認同感高的同學會更加投入精力、興趣到學習和專業實踐,從而更加促進了學業發展和成績獲得,學習能力越來越強。

  參考文獻:

  [1]段陸生,李永鑫.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與學習投入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4):407-409.

  [2]李海芬,王敬.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研究[J].教學研究,2014,37(1):9-12.

  [3]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9(5):65-66.

  [4]羅娜.就業因素對定向生與非定向生學習狀況影響研究—以蘭州大學醫學院本科生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7,40(1):77-81.

  [5]袁婷,蘇天照,寧超.影響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因素及對策[J].衛生軟科學,2016,30(3):172-176.

  [6]劉振優.訂單定向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狀況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16):1667-1670.

  [7]王平,孫繼紅,吉峰.醫學院校大學生學習投入與專業認同的關系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9:39-40.

【安徽省臨床醫學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影響因素研究12-01

試論個體行為理論的企業員工認同感影響因素分析03-17

影響臨床醫學雙語教學質量的因素及對策02-28

淺析審計專業判定及其影響因素12-08

臨床醫學專業論文精選12-04

初級職稱護士編寫論文影響因素11-15

分析影響制粉單耗的因素理工論文11-18

畢業論文答辯主要影響因素與技巧03-14

對談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及對策論文11-17

淺析影響建筑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論文11-29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香蕉日本视频线播放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 | 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 这里有亚洲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