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辦企業改制與穩定發展關系的戰略思考
【摘 要】本文從校辦企業改革改制的戰略意義和直接意義分析了我國目前高校企業改革改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企業改革改制一定會影響學校、企業、個人三方的利益,為了創建***校園,穩定產學研隊伍作者提出的自己的思考。【關鍵詞】企業改制 穩定發展 戰略思考
在教育部《關于積極發展、規范治理高校科技產業的指導意見》(教技發[2005]2號)的政策指導下,全國各地高校推行校辦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從試點到全面展開己達四年多時間了。從作者了解的情況看,部分高校對“意見”貫徹實施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步調難以整潔劃一,深究原因非常復雜。筆者想與同在執行層面的同仁們作些探討,從實施“意見”對校企改革改制的必要性、校企改革改制面對的特殊性、校企改革改制適宜采取的多樣性以及如何處理好校企改革改制與穩定發展的關系等方面談些個人之見。推行校企改制具有現實需求的必要性,解讀它至少可看到兩方面的重要意義:
1.改革改制的戰略意義,可簡單理解為適應三個需要:一是適應依法治國、依法治校,構建法治社會的需要;二是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適者生存的需要;三是適應資本市場、借助社會氣力,增強企業實力的需要。
2.改革改制的直接意義,專家指出有四點:一是為了規避高校風險,即學校作為出資人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二是明晰界定產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使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關系公道化;三是整合校企資源,即能促進企業優越劣汰;四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建立新型公司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推行校企改制必須考慮辦學規律的特殊性實施“兩個意見”第一項重要任務是組建高校資產經營公司,實際上資產經營公司并沒有產品、商品,不是一個直接從事經營活動的經營公司,通常情況下,高校辦學規律和工作程序習慣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學校仍會將資產經營公司當作一個行治理門來使喚,它不可能離開學校黨委、行政獨立運行,而必須服從學校全局的需要。也就是說不是資產經營公司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是學校需要干什么或是讓干什么公司才能干什么。再說高校企業產業的特殊性,高校企業的原生態,是在獨具中國特色的高校小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提倡教育要面向社會服務、搞校社合作而自發形成的、半經營半服務性質的、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高校產業實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批高校集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產業企業捉住歷史機遇,獲得迅速發展而壯大起來,特別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高校,其科技產業己經完成資本積累,完全適應市場化、社會化了,有的已經成為財團、商團,成了產業界的領軍團隊。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興辦科技產業,也不是一辦科技產業就會興旺發達。據統計,多數高校產業企業并不都具有科技企業特征,而多數校企僅僅是為高校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等方面發揮服務保障作用,它是與學校緊密相依、密不可分的輔助性行業,它們的生存奠定在必須符合高校辦學規律且能滿足高校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這就具有了特殊性。通過分析高校辦學規律和高校企業形成的特殊性,可以得出結論:多數高校的多數企業屬于特殊服務性產業,目前尚不全部具備同學校分離的條件,推動校企改革改制的目的并不是夸大要求進行校企分離,而是重在指導發展、改革創新、規范治理,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推進高校校企改革改制應當因地制宜多樣化,按照教育部的指導意見,要全面推進高校全資企業的改革,除組建的高校資產經營公司(謂之防火墻)外,還要完成高校所有全資企業的公司改制,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高校企業的改組、改制。實施此項任務目標是“積極發展、規范治理、改革創新,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正確的決策,應當果斷貫徹實施。但是,組建資產經營公司是學校行為,每個校企(公司)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主動就范,能自覺拿錢買婆婆、買老板來約束自己。因此,在具體制定改革改制方案和落實措施時,應當留意把握和體現以下幾點:
(1)把握和實踐“三要兩多”:即要結合自身實際,量文體衣,找準定位,不搞一刀切;要實事求是,重在預防風險隱患;要盡量降低改革本錢,注重效益優先;多種模式選擇,多種體制共存。 (2)把握和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兼顧學校、企業、職工的利益,構建***校園,保持產業隊伍思想政治的長期穩定,這是對校企改制的條件保障條件;二是必須切實保證減輕學校資金投進負擔,降低和消除企業依靠學校的風險和后顧之憂,建立起防火墻;三是必須堅持依法辦事,依法合規搭建治理平臺,遵循市場規律,辦實事,求實效,促進學校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效益同步增長。
(3)把握和堅持兩個“實”字:一是劃進資產經營公司的資產要干凈、真實,在資產劃轉時,必須要按有關政策規定,剔除不良資產、債務,同時也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證凈資產劃轉時的真實性;二是資產經營公司治理的企業體制可以多元化,要務實。落實高校校企改革改制必須著眼于企業的穩定發展,組建高校資產經營公司是落實國有全資企業公司制改造的根本措施。組建資產經營公司之后,即將開展對劃轉各企業(公司)的改制、改組等改革工作,這是一項政策性強、工作難度高的任務,教育部周濟部長講它時夸大為“一把手工程”,也就是必須要有學校領導的強力支持,并采取正確穩妥的組織措施,才可能順利推進和完成校企改革改制任務。因此,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效應十分重要。
一是從強化校領導支持力度著手,大力推進校企改革改制工作。進行校企改革改制存在困難的因素很多,要看到自身的校情特點:從學校層面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還存在經費緊缺,既不可能再對各校辦企業進行資金投進,也不可能為企業改制不當(如采取多數企業職工分離方案)而付出巨大的改革本錢,同時也會帶來不少新的矛盾,造成學校的不穩定,這并不利于構建***校園的目標。從企業層面看,客觀地說,我校企業多年來保持了同學校步調一致、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顧全學校大局、服從學校需要的優良傳統,學校委派和安置在校企的廣大干部職工,始終能同學校團結一心,充分發揮著與其功能相當的服務保障作用,多數校企公司對學校做出了多重意義和效益明顯的貢獻。因此,學校與企業之間始終保持著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保持著融洽、***、相輔相成的同一關系,企業是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上述種種情況表明,推進校企改革改制工作,進一步規范和積極發展校辦企業,必須要依靠學校領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并切實采取一系列規范治理措施,制定積極扶持發展的政策,切實解決和處理好企業中存在的各種困難題目,變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為企業做好做強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資產經營公司乃至所屬企業才有生存和壯大發展的堅強后盾和組織保障。
二是從保持穩定著眼,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改革改制的積極性。必須注重調動和發揮被劃回到資產公司所屬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要做到這一點,維護產業隊伍的穩定是條件和基礎,保持企業的穩定就是保持學校的穩定。因此,要抓好校企改革改制,首先是要抓好企業穩定機制的建立,把保持穩定***、促進發展放在第一位。改革改制措施要體現人性化,把穩定、***、關懷體現到滿足廣大企業職工群眾的利益愿看上。消除不穩定因素的有效措施、方法很多,如認真解決好企業職工的政治待遇、福利待遇、做到老人老辦法,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只有這樣才能最有效地調動各企業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增強職工的團結凝聚力;才能促成企業的穩定發展,讓企業與學校攜手共進,構筑一幅***校園的美好愿景。綜上所述,推動校企改革改制必須是穩步實施、穩中求變、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實現規范,實在踐成敗的重任,希看就寄托在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上,寄托在各校企的正確理解和積極參與中,也寄托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資產公司,通過它來具體貫徹改革改制工作方針和學校的部署,進行統籌治理、整合資源,采取各種激活措施,強化監視,狠抓落實,充分調動各企業參與積極性,實現防御學校可預見性的投資風險和經濟糾紛的目的;起到暢通學校對產業隊伍的治理、協調、促進生產經營以及維護穩定的作用;達到學校發展,企業受益,企業賺錢,學校受益的雙贏目標。
【校辦企業改制與穩定發展關系的戰略思考】相關文章:
市場營銷戰略與企業戰略的關系論文11-22
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關系的分析03-22
關于企業戰略治理模型的思考03-24
談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平衡關系03-18
企業發展戰略與納稅籌劃的關系03-21
我國物流企業面對跨國競爭的戰略思考12-04
基于關系營銷的電信企業顧客滿意戰略03-22
對民營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對策的思考03-24
淺探企業自主創新與企業發展戰略的關系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