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研

時間:2024-08-09 12:34:18 碩士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法理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研

  摘要:法理學是法學專業基礎課程,承載著傳授法學基礎概念、理論知識、法律方法,培養法律思維,為部門法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和培養學生法律素養等重任。然而,當前學生對法理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授課壓力大等因素導致法理學教學效果不佳.
  
  關鍵詞:法理學 法學專業 法理學教學
  
  法理學集理論性、抽象性于一體,舉凡講授法理學的教師都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其變得深入淺出。然而,當前法理學教學效果仍不盡人意,許多學生沒有系統掌握法理知識譜系,毋寧是領略法理真諦了。法理學是學習部門法的理論基礎,其在傳授法學基本概念、理論、體系的同時,還承擔著傳授法學方法、培養法律思維、培養法律素養的重任。實踐表明具備較高法理素養的學生,在學習部門法時能得心應手,善于從法律現象、法條中發現法律背后的價值博弈,折服于法律對公平正義不懈追求的求真路徑。本文通過分析法理學教學現狀,提出應從教學目標、教師、學生和教學方法四個方向對法理學教學進行改革,以期提高教學效率,皈依法理學在法學教育中應有的基礎性地位。
  
  一、教學現狀
  法理博大精深,涵蓋法學基本概念、理論、運行、方法、體系等諸多研究領域,系“法學的一般理論、基礎理論和方法論!住e凡具有高深法理功底的學者往往能敏銳洞察社會百態,學術建樹頗豐。在國外,許多著名法學家都得益于其對法理的獨到見解,通常一個法學流派的產生也依仗于其對法學基本概念、范式、理論的重新解讀。法理學是法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其在傳授法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培養法律思維和綜合素養。實踐中,法科學生在步入法律職業后,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和不斷推陳出新的法律規范,能對其生活和工作產生持續指引作用的往往是其對法律內在精神的推崇,即對法律價值的內在信仰。然而,法理學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枯燥乏味等現象仍十分突出。
  
  法理學教學內容繁重,涉及法的本體、價值、運行、方法和法治理論。事實上,任何試圖在一學期內將上述內容講解透徹,使學生深刻領會法律內在邏輯的設想都是一種嚴峻的挑戰。因此“各法學院系一度以注重知識體系傳授的講授課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以至于有的學生將這種學習方式歸納為 記筆記,背筆記,考筆記,忘筆記’的四部曲!北緫亲顬橐巳雱俚恼n堂卻經常演變成教師的獨白。這種現象在一些后辦院校,特別是教師素質較低的學校尤為突出。教學結果往往是學生囫圇吞棗、走馬觀花,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許多學生不知所云,甚至可能喪失學習信心。目前,各法學院使用的法理學教材不統一。雖然有部分學校已將法理學分割成《法學導論》和《法理學》兩個部分,但大部分學校仍然將法理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誠然,這種課程設計為部門法學習鋪平了道路,但我們不得不進一步追問,法理學作為本科法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實效離預期目標還有多遠。
  
  與此同時,法理學教育背景正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法學教育生源正經受沖擊,許多優秀高中畢業生紛紛選擇其他就業前景樂觀的專業,尤其是層次較低的法學院,其學生質量更是令人堪憂。雖然我國法學教育層次完整,從研究生、本科、大專到中專法學教育一應俱全。但是,近年來法科畢業生就業困難—— 高端法律服務行業人才稀缺,邊遠基層乏人問津,中層法律崗位供過于求。在部分城市,法科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中的“敬陪末席”。于此,許多優秀高中畢業生基于對就業前景的考量而流入其他專業。生源質量下降是法學教育質量的瓶頸,這點在法理學教學中尤為突出。
  
  其次,法學就業市場由傳統公檢法衍生為多元并存的局面!奥殬I市場對于人才需求和評價,成為社會對法學畢業生的評價,進而成為對法學院的評價。對于培養未來司法專業人員的大學法學院來說,不能不考慮這種職業市場的導向!。公檢法是傳統法科畢業生首選的就業領域,但經歷過去幾年的大量招錄,其需求量已趨于飽和,特別是在大中城市。這就意味著將來更多法學畢業生將流向其他法律服務行業,諸如事業單位、企業、基層部門等。這些多元化的行業往往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也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諸如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等。由此,法理學教育應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積極調整教育目標,以期與市場接軌。
  
  最后,法科學生學習精力分散,專業學習時間不斷壓縮,對法理學習興趣不高。在日益緊缺的社會資源中,法科學生為贏得一席之地,往往游走于英語培訓、計算機培訓、司法考試培訓和研究生入學考試培訓的大軍之列。伴隨著司法考試制度的改革,部分學生從入學伊始就進入司考備考狀態,而大部分學生對司法考試的備考是從大學三年級開始的。這樣,四年大學本科留給專業學習的有效時間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而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法學教育的周期都需要六年或以上時間完成。更糟糕的是,在司法考試指揮棒下,許多部門法教師傾向于法條梳理的教學方式日益明朗化,學生對法理學的學習興趣呈下降趨勢。
  
  然而,近來司法實務界對法理學課程的重視較過去有較大提高,其認為法理學課程在培養法科學生法律素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乃是“沒有扎實、足夠的法學基礎理論和法律專業知識,學生是不可能勝任法律職業,不可能適應社會需要的。而且,掌握法律職業技能必須以掌握相應的法學理論知識為先決條件!
  
  二、改革方向
  法理學教學之使命,在引導法科學子孜孜追求、探詢法意真諦:在訓練法科學子邏輯縝密、養成法律思維:在塑造法科學子法律人格、務實基礎理論。然而,基于上述法學教育生源、職業多元化和學習環境的考驗,法理學應積極探索適合學科特征的改革策略,為法學教育整體質量提升和培養真才實干法律人的目標而不懈努力。針對我國法理學教學效果不佳、教學目標混亂、教學方法單一等弊病,法理學教學改革應致力于調整教學目標,主動轉變教師、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調整教學方法。
  
  第一,法理學教學應遵循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 法學教育既是職業教育,也是素質教育。近來,關于法學教育性質的爭論此起彼伏。筆者認為,法學教育毫無疑問是一種職業教育,但它并不排斥素質教育。特別是面對就業形式轉變的時代背景下,“法律工作者能獨當一面、實際運作法律,還需要一些輔助能力。如:法律工作者必須善于和人打交道,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與人打交道的一些起碼的心理素質、必須的社會知識和社交能力,做到善于與人溝通,與人合作!薄7ɡ韺W教學不僅要注意構建系統知識結構,也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盡量為學生了解社會法治現狀和司法實踐創造機會,在錘煉專業素養的同時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
  
  第二,法理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角色——變知識灌輸者為教學組織者。不論是學年制還是學分制教學,本科法學教學班級都較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比例失調。“隨著大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變成大眾教育,隨著學生人數的迅速膨脹,教師人數卻捉襟見肘而不合比例! 、因此,法理學教師應超越傳統知識布道者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通過課堂討論、課堂辯論、社會實踐等方式了解學生,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部分教師基于教學任務重的考量,認為法理學教學應以教師講授為主。其實不然,教學質量任何時候都不能讓位于教育數量的追求。法理學教學應做到有的放矢,對于部分教學內容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學。法理學教師應統籌課堂內外,結合書本知識講解和社會見習等方式,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汲取學習的源泉。
  
  第三,法理教學應重視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學生原由知識結構自身具有互補性!坝捎诮涷灡尘暗牟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學生共同體之中,這些差異本身便構成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學就是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使他們看到那些與他們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習的進行! ’由于法治建設的推進,大部分學生已經通過電視、報紙、個人經驗、家庭經歷或其他渠道對法律有自己的解讀,這些寶貴的經驗將構成專業學習的起點。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虒W不能無視學生能夠的這些經驗……要把學生現有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大學生擁有巨大的學習熱情和對新知識的渴望,但這些都需要教師的引導,方能轉變為積極的教學元素。對于法理學中的部分章節,教師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前任務分配,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一言以蔽之,法理學教育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變被教者為教者,彰顯學生的主導地位。
  
  第四,法理教學應積極倡導多元化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課外調查、專著閱讀等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借助一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诜ɡ韺W理論性強的特征,許多教師認為法理學教學過程枯燥,不愿承擔教學任務。其實不然,雖說法理學大多在大學一年級開設,采用模擬法庭、診所式教學不切實際的,但法理學也可有效采用講授、課堂討論、課外調查、專著閱讀等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事實上,生活申蘊涵著豐富的法理教學素材。特別是一些富有爭議的案件、立法提案往往不是對法條有爭議,而是對法律條文背后公平正義價值的衡量備受爭論。法理知識的習得應走出課堂,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汲取營養。在提倡依法治國的今天,社會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法律生活方式。書本知識和法律規范都是一種靜態的,惟有社會生活本身才是豐富多彩的。
  
  美國著名法官霍姆斯認為“法律的生命始終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币蚨處煈敼膭顚W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尋求學習的源泉。法理學教師要積極整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靈活運用民事、刑事和行政領域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考量,培養學生的認識、分析和評價能力!八痉ㄊ且环N‘人為理性’,需通過長期直接接觸司法實踐才可能形成,而這種‘人為理性’是無法通過教學傳授的方式進行轉移的。法律作為一種思想體系僅僅是現實的多種可能結構之一, 要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本來面目,我們不能過于迷信書本地圖,而需要用自己的雙腳來親身丈量。

法理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研

本文來自中國代寫碩士論文網,我們為您提供更多的碩士畢業論文

【法理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探研】相關文章:

電子工程制圖教學的探研與改革11-18

護理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革03-19

淺探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改革03-20

高校公共用房治理的探研12-07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思路與方向03-21

淺談獨立學院《經濟數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02-27

假日列車開行現狀及發展方向03-19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革策略論文11-14

我國轉讓定價稅制改革的現狀及對策12-0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