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利用PDCA循環理念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兒童的最充分的發展;而學校的責任則是創造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他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準的學習條件,學校必須給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學校永遠對所有學生負責.而從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來說,全面質管的指導思想是"質量是設計、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運用到教學上就是學生的整體素質是教師引導及培養起來的,而不是由教師考核出來的.而在教學中運用PDCA循環觀念指導教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計劃階段,即P階段(Plan)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是"伯樂" ,伯爾善于相馬,教師也要善于認識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師又不能只是伯樂,伯樂相馬的目的是挑出 千里馬而淘汰其余的馬,教師卻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因此,素質教育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因此,在教學計劃階段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分析學生現狀找出問題,從而找出問題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人為本"簡而言之,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學生服務,以學生能否獲得全面的發展為標準.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素質教育更注重對學生的個性教育,只有當教育和個性特點相適應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效益.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依照學生的現狀,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項目、和措施方案.
二、教學實施階段,即D階段(Do)要形成有效的理念和策略.
在實施階段,教學要按預定的計劃、目標和措施,具體組織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要形成有效的理念和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益,這是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首先,什么是教學?教學就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必須具備三個邏輯必要條件.一是要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要指明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內容.三是要采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這是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我們對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化,教學內容生活化,師生關系平等化,教育評價多元化,學生發展個性化,教學語言幽默化,課堂管理藝術化.靈性的學生,呼喚靈性的教學,這給我們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工作者必須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淵博的知識、精練的教學語言、精湛的教學藝術、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心.
三、教學檢查階段,即C階段(Check)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 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
這個階段就是把實施的結果和計劃的要求對比,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實施的效果.在這個階段教學工作者需要在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做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必須具有一定的收集與處理信息,做出決策的能力,同時能夠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同時隨著社會發展,"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等理念也要進一步體現在教學工作者身上.要檢驗教學計劃是否有偏差,教學方法是否對路,我們正走在新課程改革的路上,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穿新鞋,走老路則無法在新課程中前進.新課程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的調整.對于我們這些一線教師來說,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發展,是實施新課程的必由之路.要在教學中努力地體現著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一種嶄新的教學思想,要讓孩子發展得更好.同時在要檢驗中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應試教育"還是要素質教育的大問題.一般地說,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而這步工作就是要教師在工作中時時刻檢驗教學的走向,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的動向.
四、處理、回P階段,即A階段(Action)總結經驗、解決遺留問題.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有先進的思想意識,要不斷地將教學內容結構化,不斷地將結構化的知識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結構,才會做到以一貫十,觸類旁通.這要求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整個過程都要不斷地總結,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看清教學過程中為斷出現的新問題,學會自我評價,也就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需要不斷的反思,要注重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反饋,時時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你是不是真正的了解學生,是否真正地了解學生的需求,教育方法是否適合你的教育對象等等.建立以學生本的教學研究,這就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一定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要敢于擺脫舊體制的束縛,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努力提高專業和理論水平,積極開發和利用身邊資源,為課程的校本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1世紀,教育工作將面臨更多的新課題和挑戰,教師的生命在學生,教師的舞臺在課堂,教師的活力在學習,教師的魅力在執著.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只有以身作則,不斷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創新,以不凡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感化學生,才能做學生真正的楷模.成為一名全格的教育工作者.
【利用PDCA循環理念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利用音標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探析論文09-07
淺談新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設計論文08-01
基于循環經濟的電子廢物循環利用研究09-12
數學建模理念融入高職數學教學的研究論文08-30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10-02
新課程理念下優化數學教學的研究的論文07-25
小學的數學教學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