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隱匿的賽伯空間

時間:2024-07-29 13:57:31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性別隱匿的賽伯空間

  人們之所以將兩性平等的烏托邦理想寄望于網上虛擬社會,是由于現實社會中兩性不平等的現實顯而易見。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女性群體與男性群體之間的巨大分野是不可忽視的社會現實。聯合國1997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在發展中國家,女性成年文盲比男性多60%,女童入學率比男童低13%,女性工資水平是男性的四分之三。在工業化國家里,女性失業率比男性高,婦女構成四分之三無報酬的家庭幫工。婦女貧困化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面臨的社會問題,婦女常常與弱者、貧困劃上等號。正如法國作家西蒙·波娃指出:婦女在社會中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

  在面對面交流的現實社會里,基于性別的互動會影響兩性的生活機遇,女性的生理(physical)特征,即她的身體(body)限定并束縛了她的身份(identity)、思想(mind)和自我(self)。

  因特網的出現似乎使這種狀況有所改變。這種新型電子傳播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思想與身體之間的關系。威廉·S·吉布林(WilliamSGibson)將身體比喻為“肉”(meat),認為只要技術上可能,使得思想可以脫離肉體而植入網絡(network)之中,身體就會像肉一樣無用。雷恩多德(Rheingold)也同意笛卡爾哲學思想與身體相分離的觀點,他認為網絡世界中思想與身體的分離使得人類從中解脫出來,因為在網上沙龍中,沒有人在乎參與者的相貌。雷德(Reid)對MUD研究結果表明,網民可以超越常規的性別、種族、階級、年齡等界限,創造一種虛擬的自我,性別化主體(genderedsubject)與身體分離(Reid,1997)。虛擬空間突破了面對面現實生活中身體對思想的束縛,虛擬空間中的自我不再具有諸如年齡、性別、種族等文化烙印。關于計算機中介交流環境中互動的研究表明:許多人充分利用了因特網提供的機會來展示一種不受身體支配的自我。布魯克曼(Bruckman)1993年研究發現:在網上,投稿者可以匿名或故意隱瞞真實性別;斯普爾(Sproll)和凱斯勒(Kies-ler)1986年和1991年研究發現:在計算機中介交流環境中,基于文本的電子會談可以消除人們的社會特征,因此可以減弱和消除兩性之間的不平等。希爾茨(Hiltz)和圖魯夫(Turoff)1993年通過對比研究計算機中介交流和面對面互動兩種環境中的兩性參與度,結果發現總體上計算機中介交流環境中的兩性參與的平等程度較面對面互動組高。菲革雷(Fu-igley)1992個案研究也發現在計算機中介交流中,女學生比在傳統課堂上更勇于、活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上述研究讓人們看到了在計算機中介交流世界中兩性平等的曙光(KevinCrowston

【性別隱匿的賽伯空間】相關文章:

簡論隱匿新聞源主體中的道德問題11-15

談性別角色與女性的性別差異03-18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03-11

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03-11

從英語人名中看性別歧視03-11

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研究(下)03-20

前景化的隱喻與矛盾性別心理的幻象03-13

賀伯特·博德對西方思想的闡述12-22

女性創業中的性別歧視及其對策研究03-24

羧基肽酶-H抗體對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診斷價值03-0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色资源在线精品 | 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播放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