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網融合”下的廣播電視新聞發(fā)展探討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的推進,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能力逐漸弱化,以下是一篇關于三網融合對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影響探究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一、相關概念概述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yè)務。三網融合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化的說法,在現階段它并不意味著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而主要是指高層業(yè)務應用的融合,其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yè)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tǒng)一的IP協(xié)議,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合作,朝著向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的同一目標逐漸交匯在一起,行業(yè)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漸趨向統(tǒng)一。
廣播電視新聞是較為傳統(tǒng)的新聞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聽覺優(yōu)先、內容簡短等特點,廣播電視新聞直接作用于人類的聽覺,長期以來在新聞業(yè)務中占據中重要位置。
二、廣播電視新聞面臨的形勢
廣播在誕生之日風光無限,因為其空間的偏向性使得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撥動半導體收聽世界各地的信息,但是由于廣播本身缺少畫面和受眾選擇性差等劣勢,使廣播的發(fā)展遇到很大障礙。就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委、中國之聲頻率副總監(jiān)王曉輝所言,“廣播目前的競爭對手不是報紙、電視、互聯網,而是同類媒體……當一個人面前擺著幾種選擇的時候,我根本不向往他第一選擇是收音機,他根本不可能選擇收音機。”但是作為成本低、技術簡單、接收方便的媒體,作為意外事件發(fā)生時(以汶川地震為例)的第一選擇媒體,廣播的地位是獨特的,無論何種情況,它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體。而電視的發(fā)明雖然晚于廣播,卻因為自身的圖文并茂和受眾參與度高等特點令它在今天擁有絕大多數的受眾,但不容忽視的是新媒體的成長確實給其帶來了壓力,就2011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tǒng)計報告》看,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4.57億,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3.03億,依然是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guī)模攀升的主要動力。這個數據足以表明電視業(yè)在接受著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不過,短時間內,電視作為接收消息容易的媒體,還是有著最大的受眾市場。所以,廣播雖前景尚不明朗,但不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消逝。電視正處于高潮發(fā)展時期,但發(fā)展道路任重而道遠。三網融合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它們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三、三網融合對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的影響
(一)廣播電視新聞生產的優(yōu)勢受到嚴重的削減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的推進,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能力逐漸弱化,絕大部分廣電新聞內容生產,面臨著新格局下原創(chuàng)內容與獨家版權內容生產能力的考驗。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新聞生產許可降低,致使各媒介之間的競爭逐漸激烈,加上網絡運營商逐步占領市場,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優(yōu)勢遭受到嚴重的消減。在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新聞生產雖然已趨向于以受眾為中心,但在生產內容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致使無法真正的滿足終端客戶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加上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缺少原創(chuàng)性節(jié)目,這些都對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超級內容供應平臺實現了廣電媒內容生產供應模式的轉變
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手機、電腦、電視三者形成了三屏統(tǒng)一,而超級內容供應平臺在此基礎上產生,并逐漸成為了當下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生產的供應模式,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內容不再只是局限于視頻內容的生產上,而是通過超級內容供應平臺實現內容生產的多元化以及復合性,其生產的內容除了視頻外,還有圖片、聲音等;與此同時,其生產的內容需要符合當下受眾體所需的個性化體驗特征。生產內容的變化所引發(fā)的互動、鏈接和評論等的傳一受關系,成為了當下傳者與受眾溝通交流的方式。
(三)視頻為內容生產帶來新的契機
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受眾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進而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評價也發(fā)生了變化,而視頻的出現不僅成為了其生產內容的核心;與此同時,也成為了各媒體業(yè)務之間競爭的焦點。當下,網絡電視臺也經形成了以視頻為媒介的各媒體生產內容的核心,并形成了相應的視頻團隊,這就使各媒體充分認識到了視頻業(yè)務的發(fā)展?jié)摿Γ⑸a內容進行整合,再以視頻為媒介進行傳播,以滿足當下受眾者的不同需求,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
四、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的途徑
(一)創(chuàng)新符合當下受眾群體需求的內容
在三網融合的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新符合當下受眾群體的內容生產,就要明確當下受眾群體需求的特點,在其基礎上建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并要以互動性為基本原則,以體驗性為內容生產趨勢。比如,當下視頻內容生產的互動性,就表現在:觀看者不僅可以對所欣賞觀看的視頻進行評論、轉發(fā),還可以實現其背景內容的相關鏈接;此外,還能夠呈現出與此視頻內容特點相似的推薦內容,這就是內容生產的互動性。當前,已經有很多的信息業(yè)加人到了由有線網成立的、專項負責內容開發(fā)和運行的企業(yè)中,從而豐富了內容生產的互動內容。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體驗也成為了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生產中主要構成部分,這種全新的體驗勝不僅滲人到了內容生產的各個方面,而且還涉及到了服務、傳播以及互動方式等。
(二)提升自有版權視頻生產內容的優(yōu)勢
在三網合一的格局下,視頻內容不斷的推陳出新,并迅速的占領了市場,因而成為當下信息行業(yè)競爭的焦點。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長期保持自身遙遙領先的優(yōu)勢,就需要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而不可代替,這就是自有版權,自有版權視頻生產內容的生產能力,將會成為三網融合下信息業(yè)競爭的核心。廣播電視新聞等信息業(yè)要專注這一發(fā)展機會,以免困于現狀而失去競爭力。
(三)提高其內容生產的能力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的逐漸深人,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內容要想能夠順利的應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就需要提升自身的內容生產能力,其主要包括了內容獲取能力、信息解讀能力以及內容整合能力。要想提升自身的內容獲取能力,就要不斷地超越自身所固有的資源,沖出受眾關系的束縛,從而培養(yǎng)并提高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要想提高自身的信息解讀能力,就要從信息過量時代下,提煉出重點的生產內容,并根據需要從實際出發(fā),解讀出信息的價值。要想提升內容整合能力,不僅要對內容生產進行整合,還要對其排序組合上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全方位復合型沒有標。
【“三網融合”下的廣播電視新聞發(fā)展探討】相關文章: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發(fā)展策略論文(精選15篇)03-17
產業(yè)融合下的我國信息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03-20
廣播電視新聞制作論文11-12
關于WAP未來發(fā)展的探討03-07
淺析教育實驗發(fā)展的分流與融合03-18
淺論新形勢下鐵路運輸和現代物流的融合與發(fā)展理工論文11-17
業(yè)財融合下財務人員的困境與轉型發(fā)展論文06-11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巧研究論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