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詞匯語用學研究的局限性及發展方向
詞匯語用學的另外一種理解就是從語用學的視角來研究詞匯現象,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詞匯語用學研究局限性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1引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13745-2009),學科(disci-pline)是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通常具有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其中"相對"、"獨立"和"知識體系"三個概念是定義學科的基礎---"相對"強調了學科分類具有不同的角度和側面;"獨立"則使某個具體學科不可被其他學科所替代;"知識體系"使"學科"區別于具體的"業務體系"或"產品".學科的分類主要依據學科的研究對象、學科的本質屬性或特征、學科的研究方法、學科的派生來源、學科研究的目的與目標等五個方面進行劃分。這就意味著,在討論一門學科基本問題時,應該圍繞以上五個方面來展開。本文擬從學科分類的視角出發,在結合前人對詞匯語用研究的基礎上,來探討詞匯語用學中的基本問題。
2詞匯語用學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的界定首先得確定研究對象,詞匯語用學也不例外。據文獻記載,最早使用詞匯語用學(lexicalpragmatics)這一術語進行科學研究的是德國洪堡特大學的Blutner(1998)教授。根據他的定義,詞匯語用學的研究對象為"與詞匯語義不明確問題密切聯系的語用現象"(陳新仁2005),換言之,就是指詞匯語義學(lexicalsemantics)難以解決的意義問題。詞匯語義學主要涉及詞匯的概念意義、結構意義、文體意義、情感意義、聯想意義以及語義關系(同義、反義、上下位義)等。它們脫離單詞具體使用語境而存在,可以通過原型范疇的描述而確定,屬于詞典意義的范疇。這樣,詞匯語用學的研究對象就可以確定為詞典中無法描述的詞匯意義。這些意義只有在單詞的具體應用中才能實現,是動態而非靜止的意義,是不可預測但是可以理解的意義,是千變萬化但是有可以通過推理獲得的意義。顯然要對飄忽不定的詞匯語用意義進行描述是不太現實的,因此詞匯語用學主要關注的是"語言使用中不確定性詞義語用處理"(冉永平2005,2012).
詞匯語用學的另外一種理解就是從語用學的視角來研究詞匯現象。根據目前已有的文獻來看,主要是從關聯理論、順應論、格萊斯和新格萊斯理論出發來解釋詞匯阻遏、一詞多義以及各種詞類和詞綴的語用屬性等問題(曾衍桃2005,2006;陳新仁2005).如我國著名學者陳新仁教授就從順應論出發闡釋了詞匯阻遏現象,認為詞匯阻遏反映了語言使用者在拓展詞庫的同時對當前詞匯系統構成狀況的主動順應以及語言使用者對自身表達需要的順應(陳新仁2007).此外他還在順應論的基礎上解釋了反義派生現象,認為反義詞綴派生方式取決于語言使用者對語言系統和語境的理解(陳新仁2008).顯然從語用學出發來解釋傳統定義的詞匯現象是語用學家們為詞匯研究尋找的突破口,對詞匯學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3詞匯語用學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詞匯語用學的研究目的就是發現詞匯語用現象的背后規律,為人們理解交際中的詞匯意義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換言之,詞匯語用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為什么實際使用中的詞匯是這種形式而不是別的形式?是這種意義而不是那種意義?傳統結構主義語法往往用一個"約定俗成"來解釋,認為這是語言內部關系和規則所決定的,只需記住就行。例如為什么sheep(綿羊)的復數形式還是sheep,而goat(山羊)的復數形式卻是goats?
為什么go的過去式是went,過去分詞是gone,而walk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是walked?傳統語法告訴我們前者是不規則變化,后者是規則變化,這都是約定俗成的。而詞匯語用學則認為這是一種詞匯阻遏現象,可以從語言的經濟性、關聯性以及順應性中獲得解釋。又譬如,為什么happy的反義詞可以用unhappy來表示,而sad卻沒有一個unsad來表示相反的意義?傳統詞匯學往往從詞綴本身的屬性來解釋,只是純粹描述詞匯的構成規則,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詞匯語用學則使用語言的省力原則以及語言使用的順應性來解釋,使得人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詞匯形式與詞匯使用之間的關系。事實上,從詞匯的書面結構到詞匯的語音特征,從詞匯的形式到意義,從語用標記詞到語料庫,從詞匯本身到詞匯的使用者,從詞匯運用能力到交際能力,從詞匯語用研究到詞典編撰、語言教學、詞匯習得等各個方面,都可以從詞匯語用研究中獲得啟示。這也就是詞匯語用研究的任務和意義所在。
4詞匯語用學的主要特征
跨學科性是詞匯語用學最顯著的特征。
首先,詞匯語用學是隸屬于語用學和語義學的跨學科研究范疇(曾衍桃2005;陳新仁2005),無論如何,詞匯語用的研究都離不開詞匯意義的探索。詞匯語用本質上研究的就是詞匯在實際交際過程中的意義,這種意義必定和詞匯本身的概念意義有關,因而無法離開語義研究;也必定和詞匯使用的語境有關,因而無法離開語用學。其次,詞匯必定是在一定社會歷史背景之下被人們使用,因此詞匯的實際應用必定和社會文化背景有關,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必定產生特殊的詞匯語用意義,要想理解一些具有明顯時代性的詞匯語用意義,就必須結合社會背景來研究,因此,詞匯語用必須和社會學、社會語言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結合起來。毋庸置疑,具體語境中的詞匯理解,還和交際雙方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形而上層面的哲學范疇有關---或者說詞匯語用本身就是語用哲學的一個分支,因此詞匯語用的最終解釋還是要回到哲學層面上來。
最后,詞匯的具體理解、詞匯的形態和聲音表征形式也很難分開,因此也會涉及形態學、語音學和音位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當然更加離不開詞匯學本身。這樣詞匯語用研究實際上是一個大雜燴,可以從語言和交際相關的所有學科出發來開展研究。
5詞匯語用學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5.1詞匯語用研究的語義視角
詞匯語用學從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詞匯語義研究的一個方面,和傳統的詞匯語義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想研究詞匯語義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的變化,必先對詞匯的原型意義(prototypemeaning),或者說詞典意義(dic-tionarymeaning),或者說約定意義(convention-almeaning)進行確切的描述。完成這個工作需要借鑒認知語義學的原型理論、詞典學的"屬+種差"理論、詞匯學的"語義域"理論等等。其次,需要對單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進行確定,這顯然是傳統詞匯語義學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傳統詞匯語義的描述手段對語境意義進行形式上的界定,然后再比對語境意義和原型意義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可以發現從詞典意義到語境意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目前,對特定語境下詞匯語義收縮、擴張、喻化、泛化等現象的研究就屬于這一類型。而只是用傳統詞匯語義學的理論和方法顯然很難做到這些,詞匯語用學恰恰可以在詞匯語義變化研究方面彌補傳統詞匯語義學的不足。這是目前進行詞匯語用現象描述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5.2詞匯語用研究的語用視角
從語義的視角研究詞匯語用現象是一種現象研究,只能夠描述詞匯語義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卻不能解釋詞匯語義在何種情況下該如何變化。這樣我們務必站在語言具體使用的視角來審視這一問題。
目前的一個途徑就是利用Grice的會話合作原則(周志遠,2006;陳新仁,2005),分析詞匯的規約意義和會話含義,假設詞匯語義在違背某種合作原則時會在規約意義的基礎上產生會話含義,亦即詞匯的具體語境意義。這種方式的前提是:詞匯本身具有意義上的模糊性。
理解語義模糊的單詞,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和必要的百科知識來進行語用充實。這一途徑較為合理地解釋了單詞的形式意義和自然語境意義脫節的問題(曾衍桃2005),也可以避免把單詞不同的解讀歸結為詞匯歧義現象(陳新仁2005).還有一種途徑就是從社交語用出發,參照Leech的禮貌原則、Atlas&Levinson的R原則和Q原則、Bousfield的不禮貌性等,結合社會語境因素,分析日常交際中詞匯選擇與理解的社交語用制約因素(冉永平2012).
5.3詞匯語用研究的認知視角
詞匯語用的認知視角就是從人類的認知規律出發,把詞匯的形式表征看成是一個標記,或者說意義激發器,把詞匯語用意義看成是感知、激活、鏈接、聯想、推理等一系列認知過程的結果。結合關聯理論、認知模塊論、新格萊斯理論等分析詞匯語用意義所產生的認知機制,解釋為什么人們在使用語言的交際過程中可以通過符號來實現信息的傳遞,也就是詞匯意義在具體語境中實現的認知理據。有人認為"詞匯信息的認知語用分析是未來詞匯語用學的研究重點和主要視角"(冉永平,2012).事實上,最近出現的好些研究都是和認知語用相關的,如,關聯視角下詞匯語用收縮與擴充探索(余姿2007)、語用信息的臨時性和語境構建(冉永平2008)、詞語語用意義的認知理據(李丹弟,2009)、言語交際中詞義確定的認知語用觀(江曉紅2010)、基于關聯理論英漢詞匯語用充實的對比研究(袁程程&段維彤2011)、詞匯語用意義的認知理據(周福娟2012)、詞匯語用含義推理的轉喻-關聯模式(李懷奎&李躍平2013).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認知語用相關研究成果出現,可見認知視角的詞匯語用研究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望形成一門"認知詞匯語用學"來對其進行系統地闡釋。
5.4詞匯語用研究社會功能視角
從語言的社會功能出發來分析詞匯語用現象也是一條可行之道。由于學派之爭,從社會學入手的功能語言學和以哲學和邏輯為基礎的語用學交集甚少(朱永生1996).然而不論是系統功能語言學還是語用學都以語言交際為主要研究對象,并且在功能、語境和意義方面都存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因而還是有不少學者主張兩者之間的互補性(王電建2008;張建科2011).這就意味著從社會功能的視角來研究詞匯語義在使用中的變化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任何一門語言都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產生的,而且每一次具體語言使用的過程都有社會文化因素的參與,因此理論上來說從功能語言學的基本立場出發也可以對具體應用中的詞匯語義變化做出系統的分析。事實上,有人認為,是系統功能語言學把把情態語義學研究推上了語篇語義學和語用學層次(封宗信2011).
5.5詞匯語用研究的隱喻視角
現代意義上的隱喻不再是一種修辭手段,而是人類的一種認知方式,是人類理解抽象事物的主要手段。從認知隱喻的基本理論出發研究單詞意義的變化和一詞多義現象已經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果再把語境因素考慮進去,就可以從隱喻的視角來分析詞匯語義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變化規律。無論是單詞的語義擴散、語義收縮、還是所謂近似用法、喻式用法,都可以從認知隱喻理論出發來獲得解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從詞匯的詞典意義向語境意義的變化過程就是一個從源域向目標域的投射過程,而各種不同的投射方式決定了詞匯語用意義的變化類型。這樣就可以把單詞的詞典意義看成是隱喻中的本義,而語境意義則是單詞喻義,本義和喻義之間的關系則反映了詞匯語用意義的變化規律。
6詞匯語用學的派生來源
詞匯語用學的系統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起初隸屬于語用學和語義學的跨面研究范疇(陳新仁2005).作為語用學的分支,詞匯語用學試圖解決詞匯語義學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曾衍桃2005).詞匯語用學在語用學和語義學的界面上,結合詞匯的意義和運用進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論模式。此外,詞匯的語用意義錯綜復雜,除了擁有概念意義的組合特點外,還有非常明顯的非組合性特點。按照形式語義學的組合原則對其進行描述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沒有系統性,需要用新的詞匯語用學來解釋語境中的詞匯意義。總而言之,詞匯語用學是詞匯語義學和語用學的跨面研究,是為了解決新的詞匯意義問題而誕生。
7結語
本文從研究對象、目的和意義、基本特征、方法與視角、派生來源等五個方面探討詞匯語用學的學科問題。認為詞匯語用學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從各個相關學科出發研究詞語用現象,二是從語用學出發研究各種詞匯現象。前者主要在于研究語境中的詞匯語義變化規律,如語用收縮和語用延展,可以借鑒的學科包括語用學、語義學、認知科學、社會科學等等;后者主要對傳統語義學無法解釋的詞匯語義現象從現代語用學理論出發做出更加合理的闡釋,如一詞多義、同義詞、詞匯、形容詞、詞匯遏阻等。由于有比較完整的語用學和語言學理論做參照,詞匯語用學的學科發展非常迅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研究和探討這一學科,可以指導我國的語言教學實踐、促進詞匯習得研究、對人工智能研究也會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詞匯語用學研究的局限性及發展方向】相關文章:
關于《白象似的群山》語言特色的語用學研究06-09
試析哈貝馬斯的普遍語用學07-26
淺談廣告語的語用學及文體學特征10-15
漢語介詞的語用功能與結構研究09-14
談語用能力與語用教學10-01
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分析及發展方向研究08-20
鋼渣作混凝土集料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09-21
語用學視角下長株潭道路交通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綜述論文10-03
從語用學角度看郭靖語言運用和理解特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