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哲學視野下的創新

時間:2024-10-09 03:04:17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哲學視野下的創新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然而,現在仍然存在很多創新認識的誤區和盲目推崇創新的現象。本文旨在闡述創新的概念和內涵的同時,指出如何運用三大規律理解創新、指導創新。
  【關鍵詞】哲學 創新 三大規律創新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最高表現形式。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創新的過程就是人們運用物質運動的普遍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事物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
  
  一、創新的概念和內涵
  
  “創新”一詞起源于西方文化,韋伯斯特詞典對創新的定義有“引入新東西或新概念(to introduce something as or as if new)和革新(to make changes)”兩種意義。創新最早出現于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論著中,他認為創新就是“新的或重新組合的或再次發現的知識被引人經濟系統的過程”。創新的本質是實踐,是對客觀世界生生不息的狀態的深刻揭示!墩軐W大辭典》中對創新的解釋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人類自覺能動性的集中體現”及“人類固有的本性”。因此,創新是人類有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屬性。
  創新的內涵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創造性。“創,始造之也”(顏師古語),“修舊曰新”(鄭玄語)。顧名思義,創新具有“始創”、“修舊”之意。二是突破性。凡是創新,必然對原有思想、理論、技術、方法等有重大的突破,并提出新的思想、理論、技術、方法等等!靶滤汲钡膬烖c,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預料未來,而只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比莿撔吕碛傻某浞中浴H魏蝿撔露际墙⒃诔浞值母鶕系,具備充足的理由,決不是憑空想象,更不是胡思亂想。
  
  二、創新認識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1.片面強調創新的現代性,否認創新的永恒性
  很多人認為,創新是當代才出現的,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被人們高度重視的問題。這一觀點確有其合理性。然而事實證明,在人類社會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存在創新問題。馬克思指出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人的需要水平的不斷提高是創新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也就是說,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只要人們有需求,就有創新的永恒存在。由此可見,創新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
  2.片面認識傳統觀念,與傳統徹底決裂
  有觀點認為,傳統的東西產生于舊社會,使人的思維受原有思維空間的限制,無法實現創新。因此,就認為傳統是最頑固的保守勢力,阻礙了人們的創新活動,要與之徹底決裂。然而,歷史只有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才能繼續創新、前進,如果拋棄了這個基礎,便只能倒退。因此,要想成為自覺創造者,就需要善于總結以往的經驗與教訓,而不是與傳統決裂。
  3.片面強調創新與發明的聯系,否認其區別
  有人認為,發明應歸于創新的范疇之內,顯然這是對創新概念的誤解。據我國《辭!返亩x,發明是指“創制新的事物,首創新的制作方法”;《發明示范法》規定:“發明是發明人的一種能在實際中解決技術領域內某一特有問題的技術方案!庇纱丝梢,發明與技術是密不可分的,是技術手段的物質凝結。從時間上看,發明先于創新而產生,創新則是發明的商業化或社會化的結果。因此,可以說創新從發明開始,發明是創新的基礎,創新則是發明的拓展。
  4.片面強調主觀作用,忽視客觀條件對創新的制約
  一些人認為,解決創新的根本問題在于社會的個人。他們認為,當社會中的個體較多地具有了創新觀念,創新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他們沒有認識到個體創新形成的外在環境即社會中的各種制度,對個體有著明顯的制約作用。合理利用創新的社會環境氛圍,就會促使創新人才輩出。因此,解決創新問題,不僅要從個體入手,還要更多地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三、三大規律指導創新
  
  唯物辯證法有三個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研究三大規律,對我們了解創新的方法和揭示創新的本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差異的。事物變化的動力和根本原因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斗爭及力量消長。由對立統一規律,可以得出如下認識:第一,創新中的新事物是舊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創新就是抓住矛盾運動的特點和趨勢,加以引導,順利實現矛盾雙方地位的轉化,而不能違背其規律按照主觀喜好去構想、設計創新。第二,創新的時機是永恒存在的,只要人們以批判的方法看問題,就能在創新時機來到的時候,抓住時機,實現創新。第三,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因此創新也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它不是現代才有的,而是歷史的,永恒存在的。
  2.質量互變規律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總是先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變。并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由質量互變規律,可以得出如下認識:第一,創新要遵循事物自身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陀^事物內在的規律性是創新的前提,我們只能在遵循客觀事物內在的規律性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創新,而不能主觀臆造。創新發生質變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規。第二、創新是個漫長的量變過程。創新過程中既要不斷積累新知識、新技術和成功的經驗,又要借鑒失敗的教訓,促使創新的質變實現。據此,在一切實際工作中,既要有遠大的目標,又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
  3.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兩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及三個階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規律。這一規律揭示了事物變化、發展的形式。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內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運動,使事物的發展呈現肯定階段與否定階段及否定之否定階段的周期性變化。人們把事物發展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結合的形式,描述為“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推進”。由否定之否定規律,可以得出如下認識:第一,創新不是全盤否定,而是揚棄。盡管創新是跨越,是新的生成,但是創新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它是對原有舊事物積極因素在批判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而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因此,對現存事物進行認真地分析研究;揚長避短,才能實現科學創新。第二、創新的過程具有反復性和曲折性。創新的過程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不斷的否定和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從而完成創新的一個周期。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暫時的困難和停滯,甚至后退。創新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保持堅定的毅力和信心,才能終將創新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上海市高!恶R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陳多聞.創新系統化研究[J].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1).
  [4]霍甫安,畢凱鳴.關于創新的理論思考[J].理論探索,2004,(2).
  [5]梁銀懷.論辯證思維與創新[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11):6-9.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淺析哲學視野下的創新】相關文章:

淺析傳統審美視野下的“中國風”音樂03-21

論理論與實際關系視野下的馬克思哲學03-19

類哲學:一種新的哲學視野03-01

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視野03-21

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的創新03-13

基于新視野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討03-02

德育視野下的高校創業教育03-05

淺析網絡時代下財務治理的創新03-22

淺析企業營銷的創新研究12-03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小说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不卡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