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及其建設

時間:2024-06-20 12:04:49 管理學 我要投稿

分析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及其建設

  在東亞經濟的發展中,儒商倫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提示我們在建設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時要充分反映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要義。那么,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如何建設呢?

分析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及其建設

  一、我國企業行政中的倫理問題

  作為經濟組織而存在的企業對于利潤的追求是其存在的前提,但是在利潤面前,許多企業都選擇將法律和倫理道德拋棄。

  而作為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企業行政管理是企業其它管理行為能否有效開展的基礎,其管理倫理的喪失,勢必給企業帶來比其它管理行為更慘重的損失。

  這種情況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在一些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都發生過。

  在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現代企業更是歷史短,相對于西方成熟的企業行政管理理念來說,我國企業在企業行政管理中是存在不少問題的。

  對國有企業而言,內部的行政管理模式附帶的計劃經濟色彩仍然濃厚,既缺乏科學管理理念的指導,又缺乏先進技術的支撐,如:高級行政管理階層基本上由任命產生的,論資排輩和暗箱操作現象嚴重;人事調用方面由于缺乏民主和信任導致明爭暗斗以及消積怠工等現象的產生,內耗嚴重;國有企業由來已久的產權問題、委托代理問題等等出現;企業中的官僚主義作風盛行;上至企業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忽視了對倫理道德的灌輸與修養。

  對私營企業特別是家族企業)而言,由于不具備國企優勢,同時又缺乏類似國企中的監督機制,在企業的行政管理中存在著更嚴重的倫理問題,如為了追求經濟利潤而在管理行為中放棄了諸如誠信合作、仁義及員工的個人發展等。

  信任缺失問題尤其令人擔憂。

  目前在我國私有企業特別是在家族制企業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很難對家庭以外的人員形成高度的信任,很難建立跨家族的信任,因此在企業行政管理中,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理所當然由家族主要成員擔任。

  這樣一個類似于集權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僅打擊了本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也限制了能人的進入,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產。

  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是身處美國的王安公司的興衰史。"類似此例,后來者頻頻。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長期以來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任與合作。

  從行政的角度來看,皆為行政管理中的問題表現。

  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在于矛盾的兩方面: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因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規則體系,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服從這個體系。

  但法制亦非萬能,它存在著滯后性,不能事先對企業的一些管理活動進行規范,因此僅僅依靠市場經濟的法制性來規范企業的活動又是不夠的。

  還應該看到,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作為一種價值和使用價值互換的經濟,其本身就隱含著利益與奉獻相統一的特征,也就是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價值追求的需要,而且其規則體系也是以人們認同的規范標準為基礎的。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經濟不僅僅是一種法制經濟同時也是一種倫理經濟。

  完善的市場經濟是法制與倫理的完美結合。

  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企業面臨的不僅是市場競爭,也面臨著一系列艱難的道德倫理選擇。

  這就決定了企業行政管理層行政角色與其市民角色的沖突與分離。

  根據韋伯的功能理性思考,企業行政管理層在其管理過程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而放棄一些本屬個人的權利,如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自己所堅守的道德倫理操守等。

  由于企業的利益性特點,在面對著經濟利益和倫理道德的沖突時,企業往往會為了其短期經濟利益而選擇前者忽略后者,企業行政管理由于自身職責所限不能不服從于企業的選擇,由此,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就出現了許多倫理方面的諸多問題。

  二、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及其建設

  企業行政管理中注重倫理規范的建立和完善,在短期內或許不能使企業通過不正當或不道德的手段趨利,但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它不僅不會阻礙和限制企業的發展,而且會給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因為它既顧及到企業中人的發展也顧及到企業本身的發展,事實上是達到了雙贏的結果。

  這項工作日益顯其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筆者看來,可從以下方面重點著手:

  1.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要體現出信任為基礎的特點

  信任是一種社會關系,是建立社會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

  美國學者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中也肯定了信任的作用,并分析了中國企業之所以長不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企業中不存在彼此間的信任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只有很小范圍內的信任不可否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信任半徑很小,只局限于家庭內部或以外的極小范圍。

  這種信任在企業創業階段可以給企業以巨大的生命力,但是一旦企業發展壯大后,這種信任又會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家族制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很多資料上看出,在華人企業組織的上下關系中,上司扮演的是一個類似于君父的家長角色,下屬則扮演的是類似于臣子的下輩角色;上司享有極大的權力,而下屬的權力則相當有限。

  雙方角色規范的不同,將導致角色期待的差異;權力的不同,也將造成關心焦點的不同,因而形成兩套不同的信任關系。

  這兩套不同的信任關系就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在建設以信任為基礎的企業行政管理體系過程中,要克服傳統文化信任領域狹窄的缺陷,要將信任觀念由家庭或小范圍推廣擴大到企業的各個部門甚至于整個社會,大力提倡現代社會的信任觀念,從而加強企業的凝聚力,這一點對家族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尤為重要。

  要建構起信任為基礎的科學的人事制度、會議制度、后勤制度等,并確保它們都能得以貫徹實施來杜絕目前在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諸如人事調動的不民主和不信任、內耗嚴重、效率低下等問題。

  2.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要反映出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特點

  在東亞經濟的發展中,儒商倫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提示我們在建設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時要充分反映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要義。

  我們來看日本的做法。

  就日本而言,被稱為日本企業管理“蘭大神器”的終身雇用制,年資系列工資制、企業內工會,無一不深含著東方古老的人本智慧和倫理精神。

  終身雇用意味著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深厚而內在的信任和忠誠聯系,其人本倫理意味遠非西方契約論所能涵蓋的;年資系列工資制不僅表現了雇傭者與被雇傭者之間正常合理的責權關系,而且以“紅色”、獎金”等形式造成一種利益激勵與精神激勵相輔相成的勞資聯系,它所包含的倫理經營以理待人)和感恩忠誠知恩圖報)的管理倫理精神,也是西方數字化標準的管理理論所缺少的;而企業內工會,在日本更應當被理解為“倫理法人會”它通過“企業朝禮”、“企業倫理培訓”等形式凝聚了日本企業特有的團隊精神。

  "用日本近代之父”澀津榮一的術語說,這種日本式的管理乃是一種論語》加算盤或許還應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管理。

  更徹底地說這應該是一種科學加文化的管理倫理。

  對于“四小龍”而言,將現代科學管理與人本倫理精神有機結合是其現代管理思想的共同特征。

  新加坡法治與教化并重”的管理理念、韓國集權化與集團化”或權威與道德兼用”的管理策略,都是以不盡相同的方式貫徹了科學精神、法制精神、倫理精神綜合創新的管理思想#。

  這里面,管理倫理構成了它們乃至東方世界現代管理理論的特殊品質。

  3.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要學習外企成功經驗,展現管理變革與創新精神

  中國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重農抑商的封建社會中,重禮治和人治而不重法治,在經濟領域,法律法規很是欠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誠實守信、講究信譽精神就成為了原始商業尋求發展機會的唯一促進力。

  晉商可以為證。

  $但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使得我國傳統文化中添加了許多糟粕,加之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當今許多企業都對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在管理中忽視對它的運用。

  然而,傳統文化中有精華無數,如強調“仁”與“禮”的有機統一,講求誠信合作,追求人的和諧發展,反對唯利是圖和見利忘義等等,關鍵是看如何挖掘和運用。

  以日本為例:其管理倫理的核心精神是“以人為中心”堅持彼我一體”、義利合一”、信誠統一、奉獻與感恩相應等倫理經營原則。

  這種管理倫理并不是輕視管理的科學技術基礎,它開放地吸收西方合理有效的管理理論和經驗,但卻并不因此而放棄自身文化的傳統資源即武士道精神),注重吸取我國傳統儒家倫理的精髓如義利之道、誠信仁愛等),因而具有十分突出的人本特征。

  正因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日本的經濟瀕臨毀滅,然而在1950年至1980年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4倍,使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巨人。

  在建設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過程中要學習國外成功經驗,尤其注意對日本企業改造傳統文化的經驗與做法的借鑒,要敢于在管理的理念和實踐上展現管理改革與創新精神。

  4.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要把握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訴求法、理、情的有機結合

  任何管理都是法、理、情”要素的有機結合、有序組合。

  法”是指法規和條例,理”是指理性主義,情”是指情感。

  三者缺一都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

  缺少法規和條例就失去了管理的基礎和依據;缺少理性主義就不能探索事物運行的內在規律;缺少情感管理就不可能有效地激活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且在企業行為方向上偏離社會道德準則。

  美國管理模式是通過法一理一情”程序實現的,即法”為起點,理”為中介,最后達到“情感管理”的境界,實現法、理、情三者的有機結合。

  日本管理模式是按照“目標一理性一法規一情感”的程序實現的,即理一法一情”的程序。

  其成功之處在于,起始管理到位,過程管理優化,目標管理不偏差。

  但另一方面,以法”為重心的美國式管理,強調的是邏輯主義原則,尊重規則和秩序,強調循序漸進。

  缺點由此而生,即所謂的四重四輕格局:重物輕人;重技術輕人本;重管理程序和規則,輕應變效應與柔性效應;重能力主義,輕和諧效應。

  而以“理”為中心的日本式管理,注重后來居上,漠視管理的邏輯程序,以功利為重心來構建管理的基本框架,具有戰略管理的特征,然而其缺陷也是很明顯的,即追求功利而犧牲明天的效益。

  我國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的建設,應仔細考究美日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分析其成敗之因,并根據自己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篩選。

  在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即以“情”為特質的管理的同時,在注重發掘人的內在價值和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借助美、日兩國的成功經驗,克服自身內在的諸如過多依托人際關系、權力關系和血親關系等消極因素。

  這樣的話,不僅能解決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倫理問題,而且這種注重人的價值,注重內協外爭效應,注重人的精神因素與物質因素并重的管理,也代表著管理發展的未來方向。

【分析企業行政管理的倫理規范及其建設】相關文章:

試析企業高績效團隊及其建設12-06

淺談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認識與思考06-15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程序及其規范11-26

淺析教育倫理:價值及其依據11-16

關于對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認識與思考論文02-19

教育改革倫理規范的意義11-17

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現狀分析12-07

倫理規范的“基礎”問題論文提綱11-20

企業質量文化建設現狀分析03-29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 视频久久久久久97 |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