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莊子》物化思想論文

時間:2024-09-21 18:07:09 教育學 我要投稿

淺析《莊子》物化思想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析《莊子》物化思想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析《莊子》物化思想論文

  《莊子》的“物化”思想是針對人因知迷、心惑、性失而不能復性、體道提出來的。什么是莊子的物化思想,它的基本含義是什么,與人的行為方式有什么關聯?即是本文考察的主要內容。

  一、“物化”的含義及基礎

  關于“物化”的含義,成玄英解釋為“物理之變化”。(郭慶藩,第120頁)成氏之物理究竟是指物和理,還是泛指萬物?從其所言“新新變化,物物遷流”(同上),可知此物理是指萬物。成氏認為物化乃是萬物不斷更新、遷流變化。成氏對物化的理解扣住了“新新”和“遷流”。“新新”實則是“更生”,“遷流”則是將萬物比作“假于異物,托于同體”這樣一條流動的河流,“新新”、“遷流”,指出天道以物化的形式使得整個世界處于不斷的更新之中。現代學者陳鼓應先生對物化的界定較籠統,謂:“萬物之轉化。”(陳鼓應,第102頁)日本學者池田知久的看法是:“所謂‘物化’,就是發生‘物’的死與轉生這一變化的意思,不外是指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物’作為其‘物’通過經歷死,不久又變成他‘物’而轉生下去。”(池田知久,第269頁)仔細分析這一界定,其指出的物化要“通過經歷死”這一環節,這與《莊子》的思想是有出入的。

  二、“物化”的表現形式

  物化的表現形式,一是死生氣化,所言"化”者是變化、化生,指形態方面的轉變;二是體道悟化,此“化”是悟化,或點化、教化,指人之心知或是境界的起化。《莊子》物化的立足點是以人之“悟化”助天道之“物化”。死生氣化是一種必然物化,《莊子》云:“巳化而生,又化而死”(《知北游》),即認為萬物之生乃是物化而生,萬物之“死”又是物化而死。《莊子》曰:“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天道》),即萬物以生死起滅,盛衰存亡的形式表現氣之流動。以人為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知北游》),人生是氣的凝聚,人死是氣的渙散。萬物也是如此,盡管萬物萬形,但都是氣之聚散,皆為此理。這種由化而生、由化而死的轉化是無窮無盡的,是曰:“萬化而未始有極”(《大宗師》)。萬物正是在這種“萬化”中以不同形態而存在。

  三、物化的實現途徑:“物自化”與“心齋”“坐忘”

  實際上,“物化”即物之自化。造物主之化生萬物,萬物自正、自壯、自化。故《莊子》曰:“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則陽》),可見,物之自化是物自為,“徒處無為,而物自化”(《在宥》)。人之無為不是一無所為,而是“依乎天理”(《養生主》)、“順物自然”(《應帝王》)而為。具體而言即破除人之知迷、心惑,使性情復于物之初,達到“無為而萬物化”(《天地》)。《莊子》認為實現“任性命之情”而物“自化”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心齋”與“坐忘”。

  四、“物化”的歸宿

  物化雖是萬物之氣化,但人之作為人在天地萬化中的意義正是在此中凸顯出來。《莊子》“物化”實際落腳點還在于人,人在萬化中能體性歸道,精純精、神,“能移”以“相天”,這便是《莊子》所認為的人之為人的價值。《達生》篇曰:”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合則成體,散則成始。形精不虧,是謂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形全”是形體不消亡永生嗎?《莊子》內篇固有得道者“年長”(《大宗師》。外篇《在有》云:“千二百歲”)而“色若孺子”(《大宗師》)的說法,然這只是對得道德全的外在功用的一個表述。關鍵的問題不在于形全,而在于得道。能得道方有形全,不能得道,徒養形骸,未能長久,單豹、張毅之徒便是此例。

【淺析《莊子》物化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論周敦頤的教育倫理思想的論文03-22

淺析明式家具的哲學設計思想論文03-03

淺析孔子的“仁”學思想論文(通用11篇)01-12

莊子人生哲學對大學生思想人格的影響論文02-14

淺析中職學困生的思想轉化11-19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論文02-15

關于淺析《譯壇宿將》卞之琳的譯海生涯及翻譯思想的論文12-21

淺析饑餓營銷論文03-27

淺析教育論文的寫作12-07

生物化學論文格式03-27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