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職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部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可將其心理健康問題的類型大致分為抗壓能力差型、人際交往障礙型、上網成癮型和自卑心理型四種。而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僅源于學生自身,還與學校、家庭因素息息相關,所以解決這一心理健康問題離不開學生自己的努力和學校的教育指引以及家庭的情感給予。
關鍵詞: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類型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逐漸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也影響到其走出校園后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予以重視。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類型
在處理學業、感情、人際交往、就業等問題時,部分高職大學生出現焦慮、困惑、孤獨、失落等不良狀態。下面根據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特點,歸納出心理健康問題的類型。
(一)抗壓能力差型
學習壓力是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職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學習底子薄,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目標,所以學習積極性不高。進入高職學習,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繼續影響著他們的行為,表現為經常遲到、曠課,甚至出現違紀現象。高職學校的教學模式又區別于初、高中,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使部分學生更加放縱自己。很多高職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近年來,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而市場的務工需求卻沒有與之同比例增長,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就面臨著失業。就連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業前景已經不容樂觀,所以高職學生就會倍感壓力。表面上很多高職學生表現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態度,對于就業問題毫不關心,其實是掩飾自身的焦慮和擔憂。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學歷不夠、經驗不足、能力不強,在激烈的競爭中肯定沒有優勢,深感前途渺茫。
(二)人際交往障礙型
很多大學生都渴望在學校中收獲真正的友誼,并獲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我國的大學生絕大多數從小接受的就是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管理教育模式,進入大學后,教育和學習模式變得寬松自由,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因而部分學生因為缺少了家長和老師的當面指引,就會出現不適應。面對來自祖國各地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文化背景、性格、語言等方面的差異,一些學生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等原因,便會不知如何融入集體,不知如何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這種現實情況和理想愿望之間的差距,使得部分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容易出現自我封閉、交往恐懼等現象。
(三)上網成癮型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合理地利用互聯網可以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但互聯網上也存在一些極具吸引力的事物,一旦意志力不堅定便容易沉迷其中。在高中時期,因為有老師和家長的嚴格管教,有效地防止了學生上網成癮。然而步入大學之后,原本成績較差又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同學,一旦不能對互聯網有正確認識和使用時,便容易沉迷于網絡世界,這不僅影響到學業,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人際交往,脫離集體,遠離同學,對各種活動都提不起興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四)自卑心理型
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校性質和學歷層次不滿意的居多,認為讀職業技術學校就是混文憑,滿足家長的讀書要求,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尤其是在與本科院校的高中同學交往時,更加覺得讀高職很沒有面子,自然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家庭貧困也是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入學校學習時,會比其他學生更容易敏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同學的尊重,不要被區別看待。他們小心翼翼地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十分在意別人的言語和表現,一旦出現有傷他們自尊的言語或者行為時,他們就會變得自卑起來,往往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人交流。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從高職學生面臨的常見心理健康問題來看,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個體因素
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多學生都是溫室里的花朵,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很少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進入大學后之后,高職生須要獨立面對來自學習、就業、交往等方面的壓力,有些學生不知如何應對。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從近幾年的招生錄取結果來看,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很低,甚至不足200分。可見,很多學生沒有達到高等教育要求的素質水平,所以他們在獨立處理問題時,難免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其次,學生的自我評價低。部分學生是處于父母的逼迫來高職學習,他們發現學校與自己理想的大學相差甚遠,不認同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方式,有一種很強的失落感。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高考失利,沒能考入理想大學而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有一種失敗感。再次,人際交往不自信。部分學生不愿意做人際交往的主動者,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這都會影響形成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最后,生活適應困難。大學生生活是完成大學生從“文化人”到“社會人”轉變的重要過程。但是這些“社會人”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很多學生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在集體生活中很少為他人著想。
(二)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影響重大。所以恰當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初高中和高校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學生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能及時作出調整,適應角色上的轉變,繼而出現多種不適應的狀況。再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多數被看做是“后進生”或“問題學生”,很多學生怕被定義為上述兩類學生,因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選擇向老師求助,而是自己悶在心里。
(三)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是學生身心發展受到最早影響的因素,許多研究證明,不良的家庭環境因素,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融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正面的影響。相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不和睦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很大壓力。比如一些單親家庭或者重組家庭的孩子,易處于無人教育和監管的狀態,使得孩子我行我素,缺乏上進心,成績較差。如果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會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四)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方面,這些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當今的高職學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觀念,但是當面對多種價值選擇時,容易產生迷茫和顧慮。以及目前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配以形式多樣的不良內容,會對求知欲強烈但辨別力欠缺的高職學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著力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首要途徑。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起著重要功用。首先,高職學校要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建立一支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層級心理健康反饋機制。最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比如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創立心理健康活動中心進行專業的咨詢。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針對學習主動性差、上網成癮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體育競技類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自信和優勢。針對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同學,可以開展演講、拓展訓練等活動來增強與周圍同學的溝通和交流。針對因貧困導致自卑心理的學生,可以多為其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爭取獲得獎助學金,讓學生獲得自信,走出自卑心理。
(三)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交往能力
健全人格的塑造應從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有所收獲。高職學生的迷茫和不安,源于自身沒有正確的方向,所以樹立奮斗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從中鍛煉自己的溝通協調和交往能力,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由于高職學生缺乏經驗,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要放平心態,虛心主動學習一些社交技巧,用真心與別人溝通,在與人接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四)營造和諧家庭氛圍,提供有效的情感給予
家庭對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雖然離開家,但離不開對家庭的依賴。和諧的家庭關系、積極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平等和睦的家庭關系,會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尊重,學會換位思考,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父母積極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鼓勵,學會寬容地對待別人,能夠積極面對失敗和挫折,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職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答辯常見的問題03-08
關于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的論文3000字02-24
論文答辯最常見的問題03-07
寫畢業論文常見的問題03-27
論文答辯的常見問題11-15
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問題及提升策略論文02-24
論文答辯中的常見問題12-10
本科論文答辯常見問題03-08
論文答辯常見問題與技巧03-27
高職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