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開題報告模板
論文題目: 中國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的實證研究 學院: 學號: 學生姓名:
一、論文選題的目的、意義和文章的創新點
1、選題目的
本文選題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系統了解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和高技術產業的相關知識;第二,將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運用于高技術產業;第三,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區域政策。
2、選題意義
國內外學術界對產業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較充分,對地理集中度的測度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但是,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傳統的制造業上,很少有學者將產業地理集中的相關理論應用到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上。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全球化、信息化、工業化的不斷滲透,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對高技術產業布局特征及規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將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重點。本文的寫作希望能通過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的地理集中進行實證研究,以全國及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997年—2007年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數據為樣本,對該時間跨度內我國高技術產業及其子產業的區位基尼系數和CR指數進行測算,借此分析我國十余年來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的時空變化趨勢,并提出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區域政策。
3、本文的創新點
將地理集中度應用與高技術產業領域,此類研究在國內還極為少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創新性的利用協方差來計算區域基尼系數;此外,本文還采用了空間變化趨勢和時間變化趨勢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二、國內外關于該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內外關于該論題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產業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豐碩。Krugman(1991)采用區位基尼系數測量了美國106個三位數的地理集中度,發現低技術產業在空間上更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設計了測度產業地理集中的的指標EG指數,并計算了1987年美國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產業在州、縣等空間單元的EG指數,來測度這些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發現幾乎所有產業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對給定的空間尺度,產業分類越細,產業在空間上越集聚;對同一類產業而言,空間尺度越大,集聚態勢越顯著。Amiti(1998)計算了EU十國的三位數水平的27個產業的基尼系數以及五國65個行業的基尼系數,檢驗了1968—1990期間歐洲的工業地理集中的變化情況,并得出在歐洲產業中間投入強度與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關的結論。Maurel和Sedillot(1999)設計了新的指標(MS指數)來研究產業的地理集中,并測算了法國四位數制造業的地理集中程度,發現273 個產業中,有211個產業的MS指數大于0,分布比較集中。
在國內,今年也興起了一股研究產業地理集中的熱潮。粱琦(2003)計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國工業的24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值,分析了這些產業地理集中的變化趨勢。楊寶強(2003)運用區位基尼系數,分別按省級行政單元和東、中、西三大區域但愿對中國1992年和2000年三次產業的地理集中情況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國三次產業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羅勇和曹麗莉(2005)利用EG指數和自定義的五省市集中度對中國20個制造業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進行了精確測定。王業強和魏后凱(2006)采用中國31個省區市1980—2003年制造業行業數據計算了區位基尼系數、SP指數和MHHI指數,研究發現,中國制造業表現出明顯的地理集中現象,絕對地理集中和相對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國制造業的時間變化趨勢和空間分布變化趨勢。賀燦飛和謝秀珍(2006)的研究較為完整系統,他們采用區位基尼系數測算了1980—2003年中國各省區兩位數制造業的地理集中情況,發現大多數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區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趨于集中,大多數省份產業結構總體上趨向多元化發展。張文彬和黃佳金則利用熵指數,考察了我國制造業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時空演變情況,研究發現絕大多數行業地理集中度上升。
2、國內外對該論題研究的發展趨勢
產業地理集中或產業集聚、專業化與集群是幾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魏后凱)。在國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 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 Overman Henry(2000)、Nikolaus Wolf(2004)等人在該領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國內關于產業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較晚,但近年來已成為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科的熱點問題,表現為近幾年來,研究成果越來越多,研究越來越系統。筆者根據中國知網資料統計,2003年,該領域發表期刊論文3篇,2004年為4篇,2005年為7,2006年為23篇,2007年為25篇,2008 年為33篇。
圖1.1 產業集中度問題研究趨勢
該領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實證研究上,國內外的學者都是通過對具體行業的地理集中度進行測度,進而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議。該領域的文章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這一特點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三、論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主攻方向
論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闡述地理集中度的相關概念及其測度,并將其應用到我國的高技術產業,為該產業的發展提出科學可行的政策建議。
2、主要內容
本文對國內外產業地理集中的研究進行了梳理,系統地整理了定量測度產業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標體系。利用數學和統計知識,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區域基尼系數和CR指數進行定量的計算,以此分析我國高技術產業格局的時空變化趨勢;構建數學模型,研究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與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政策建議。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數學建模和數理統計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證分析相結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論創新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技術路線
圖1.2 論文技術路線圖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進度安排
1. 2008年10月—2008年11月,根據自身研究興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選題指南確定論文選題。
2.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收集閱讀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書初稿。
3. 2009年2月,向論文指導老師提交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書,按指導老師修改建議修訂。
4. 2009年3月,完成論文初稿寫作,提交指導教師修改。
6. 2009年5月上旬,完成論文打印、裝訂,參加論文答辯。
五、畢業論文(設計)應收集的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1] 魏后凱.現代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2] 安虎森.空間經濟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 王業強,魏后凱. 產業地理集中的時空特征分析——以中國28個兩位數制造業為例 [J].統計研究,2006(6):28-33.
[4] 王業強,魏后凱. 產業特征、空間競爭與制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7(04):68-77.
[5] 賀燦飛,潘峰華. 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2):1-13.
[6] 賀燦飛,謝秀珍. 中國制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J]地理學報,2006,61(2):211-222.
[7] 賀燦飛,劉洋. 產業地理集中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2):59-68.
[8] 賀燦飛,謝秀珍,潘峰華. 中國制造業省區分布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08,27(3):623-635.
[9] 劉艷,李樹民. 中國工業地理集聚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30(1):57-61.
[10] 彭程甸,王忠,胡瞬. 湖南高新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實證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65-68.
[11] 張文彬,黃佳金. 1988-2003年中國制造業地理集中的時空演變特點[J].經濟評論,2007(1):118-123.
[12] Mei Wen. Reloca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Chinese industry[J].Journal of5 5. 2009年4月,根據指導老師修改建議修改論文文稿,最終定稿。
【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論文開題報告12-04
論文開題報告03-02
外語論文的開題報告12-04
論文提綱與開題報告03-29
論文開題報告表格11-15
施工論文開題報告11-16
2017論文開題報告12-10
口譯論文開題報告02-21
論文開題報告ppt03-29
論文開題報告評語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