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基礎會計課程微課開發與應用
摘要:“微課”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形式,由于其短小精干、教學效果頗好,近年來越來越為學生所接受,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熱點。“微課”的教學設計關系其是否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筆者在此將《基礎會計》中“錯賬更正法”內容設計制作成“微課”并以此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將“微課”設計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微課 基礎會計 教學設計 錯賬更正
1 概述
微課,因為其具有持續時間短、容量小、內容凝練且重點突出、實施靈活等特點,成為了學生學習重要資源。在教學中,“微課”在很短的時間教授完某個專題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在課前對重點或者難點的內容,或者是一些事先學習及練習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另外,“微課”還有助于拓展課上所學習的內容。本文以《基礎會計》中錯賬更正的“微課”設計為例來進行說明“微課”設計與制作的實踐方式。本文所要介紹的“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主要是指由一線教師或教師團隊基于學校資源、教師能力與學生興趣,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自行開發,以視頻為載體,時間在10分鐘左右,內容短小精悍,聚焦于某一個主題,即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小規模課程。
2 “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步驟如下:選題――設計――制作――修改。
2.1 “微課”選題 制作一堂“微課”非常簡單,但是要制作一堂出彩的、優秀的“微課”就不那么簡單,其中選題非常關鍵。教學的重點、難點,一般比較適合作為“微課”的選題。因此要求教師首先熟悉所選教材,本文制作“微課”的內容選自由鄭在柏老師主編的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一書。基礎會計課程為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的基礎課,該課程的知識性、專業性理論較強,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被動學習的局面相當普遍。
對于教師而言,確定了制作“微課”的課程后,接下來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進行選題,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要對教學對象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筆者所選的基礎會計課程所面授的對象是該校會計高職專業一年級學生,從情感特征來看:他們活潑好動、但不夠自信。從知識儲備來看:起點較低,綜合欠缺。從學習能力來看:他們難以堅持,拓展乏力。經過對學生的調查了解,發現“錯賬更正法”這一節內容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難點。“錯賬更正方法”是《基礎會計》第八章會計賬簿第三節記賬規則與錯賬更正中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劃線更正法、補充登記法、紅字更正法的適用范圍、賬務處理和具體操作方法。在教學安排上,“錯賬更正法”上承“賬簿登記方法”、“對賬”等知識,下接“結賬”的內容,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和必須攻破的中心環節,也是會計實務操作中必須掌握的方法。由此,確定本次微課設計的選題為:
2.2 “微課”的設計 在確定選題后,接下來進入的工作就是“微課”的設計了。在微課的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快速切入主題。“微課”時長只有10分鐘左右,因此“微課”教學設計切入主題要迅速。開門見山或者設問導入以及利用其他一些能吸引學生的話題進行引入。
②精心設計腳本。“微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包括導入、授課、互動、結束等。“微課”的內容設計要條理清晰,主題要突出。“微課”是一個精彩的視頻短篇,因此盡量要突出該課程的特色,要能出彩,不能做得平鋪直敘。
③教師語言要精練。教師要講普通話,語言要簡潔明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先把講稿設計好,這樣錄制過程就會相對比較流暢,后期處理就比較簡單。
在對“錯賬更正法”進行微課設計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因此,筆者分別就劃線更正法、補充登記法、紅字更正法三個知識點設計了三個“微課”。以下以“劃線更正法”為例,講述其設計思路:
2.3 “微課”的制作 “微課”的拍攝和制作方式很多,根據職校一線教師技術掌握情況、硬件設備配備情況以及容易上手的需求,推薦主要的制作方式有攝像機拍攝法,錄屏軟件+PPT制作法、手寫板制作法、Educreation/ShowMe制作法。在制作微課程時,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題選擇適合的錄制方式,使“微課”更好的呈現知識內容。
筆者在上述“微課”的設計中采取的是攝像頭拍攝+錄屏軟件+PPT的制作方法。用到的工具與軟件有:電腦、耳麥(附帶話筒)、視頻錄像軟件(帶攝像功能的手機也可以),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 8,PowerPoint等。采用的方法是,對PPT演示進行屏幕錄制,輔以錄音和字幕。
具體制作過程簡述:
第一步,針對所選定的教學主題,搜集教學材料和媒體素材,拍好小視頻,將視頻嵌套到PPT中,制作PPT課件;微課中的PPT應以方便學生自學為主,因此,不應出現PPT張數太多導致學生厭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的情況。筆者認為PPT的張數應限制在30張左右,僅供大家參考。“微課”的PPT模板總體風格應該與選題內容相一致,不應出現太多與所要講述的內容不相關的背景畫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時為了使畫面好看,采用了很多的設計模板,加入了大量的色彩斑斕的動畫要素,殊不知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被這些要素所吸引,反而影響到對內容的學習,因此,微課的PPT制作應以淺色背景為主,避免學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第二步,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Camtasia Studio 8和教學PPT,執教者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后,單擊“錄制桌面”按鈕,開始錄制,執教者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可以配合標記工具或其他多媒體軟件或素材,盡量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按F10錄制結束。
第三步,對錄制完成后的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處理和美化。進入編輯界面,可對錄制的視頻進行裁剪,添加標注,添加字幕,變焦以強調重點,添加測試題以與學生進行互動,降噪以保證聲音清晰無雜音等操作。為了使學生能在放松的狀態中學習,在整個微課中,筆者加入了舒緩的背景音樂,幫助學生放松情緒,以有利于其知識技能的掌握。當然,寓教于樂應采用何種方式屬于個人問題,不同的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達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目的。 2.4 “微課”的修改 “微課”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據如下原則進行評價與修改,①聚焦――只講述一個教學知識點,這個知識點供學生自主學習,必須要教師講述才能理解的內容,是學習的重點或者難點、易錯點;②簡要――微課程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最佳黃金時段;③清晰――使用規范的學術用語,語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條理,易于學生理解畫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④技術――針對不同的主題,選取合適的一種或者多種方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流暢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⑤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創新,運用技術創新,豐富教學策略。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以媒體技術為載體的學習資源,其應用都處于探索階段,在后續的研究中“需要通過設計研究法”在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循環,不斷做出改進,微課程的應用才能更好的促進教育改革。
3 總結
通過上述“微課”設計制作過程筆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微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課,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在當今新的網絡技術環境、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信息技術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次“微課”的設計制作,使筆者對“微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筆者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深入研究學習并且反思微課教學,不斷地嘗試“微課”研究,結合自己所任教課程不斷創新,使得“微課”內容緊密聯系本專業知識結構,貼切學生的知識水平層面,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論文:基礎會計課程微課開發與應用】相關文章:
略談基礎會計的課程開發論文03-09
中級財務會計的課程微課設計論文03-08
課程改革計算機基礎論文02-27
微課在高職會計課程的運用03-23
中專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3-12
項目導向下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運用論文03-12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應用分析論文02-17
基礎階段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之我見論文07-04
英語專業基礎課程網絡教育論文03-17
計算機基礎微課程教學模式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