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自由教育思想探析
論文關鍵詞:理性;自由;自由教育
論文摘要: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種古老的教育思想,盡管自由教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且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教育家對自由教育的詮釋和關注點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終是自由教育恒久不變的靈魂和精髓。
一、自由教育的內涵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種古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界定自由教育,首先要考察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自由”的本質內涵。然而不同的人對自由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論對自由也持有不同的觀點,恰似“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基于“自由”的哲學思考而得出的自由教育概念也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概念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關注的是人的內在自由,認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利用閑暇從事哲學思考,以自由發展理性為目標的教育,不是職業訓練;紐曼則認為自由是為了自由本身而追求的自由,并且能夠賦予自由的人以開放的心智與高雅的品味,以此他認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養的教育”,就是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練習;古典人文主義教育家洪堡認為,自由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過人文學科的陶冶達到人性養成和人格全面發展;教育家赫胥黎認為,自由教育應該是文理兼備的普通教育;赫欽斯則強調自由教育的基礎性,主張自由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耶魯大學前校長A·巴特利特·吉亞邁蒂認為,自由教育就是在探究真理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想與其他思想和精神進行聯系,自由地表達思想,自由地探究思想的教育。由此可見,從古希臘的源頭開始,自由教育就被人們當作一種適合自由人的教育,也是指讓人的精神獲得自由、指向人的發展的高級階段、培養人成為至善之人的教育。盡管自由教育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且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教育家對自由教育的詮釋和關注點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終是自由教育恒久不變的靈魂和精髓。
二、理性主義的自由教育思想:發展理性
理性主義是自由教育產生的思想哲學基礎。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理性主義者認為,人獨特的價值就在于他的思維能力、他的智慧,即理性。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理性,唯有充分運用和發展理性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因而自由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護和發展人的理性,并通過知識的裝備使人的整個生活得到正確指導,而不再是依據虛假的外表以及不可靠的信念來“過活”。就如紐曼所說的,“自由教育就其本身來講,是理性的開發”或者說是“理性文化的培養”。
理性主義的自由教育思想特征表現為:①自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性的陶冶。自由教育讓人類在閑暇生活中進行理智活動,并使人的身體、道德與智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讓他們趨向理性生活、克服無知、運用智慧、追求真理,提升人的理性價值,最終實現自我的精神自由。自由教育排斥任何功利性或職業性的訓練,對生活而言是“既非必需亦無實用”。赫欽斯明確提出,“自由教育”就是“一種發展理性的教育”。紐曼認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養的教育”“在培養過程中智力的培養并不趨向于特定的目標或偶然的目的,也不指向具體的職業、研究或科學,而是以對智力自身的追求為目標”;也指出通過自由教育使人成為理性的人是大學的理想,大學應當僅僅傳授“智力文化”,培養優秀的智力。②自由教育以具有博雅性質的自由學科為核心教育內容,所倡導的課程是人文科學知識,是內在的、使人臻于完善的自由學科——“七藝”。③在教育方法上尤其注重讓學生靠理性去認識學生本人未知的領域,在理性活動中發揮個人的潛能,從而得到各類知識,注重沉思活動對培育理性靈魂的巨大作用。赫欽斯強調說:“理智的訓練和發展就是教育!弊杂山逃哪康木褪恰按龠M人類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人文主義的自由教育思想:追求自由
自由作為一種永恒價值,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而“自由”作為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則理所當然成為了其首要的精神歸依。許多教育家都把自由教育概括成“為了自由的教育”。意大利人文教育家韋杰里烏斯說,所謂自由教育,“是一種能激發和形成一些讓人們趨向于高貴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教育,是一種關注自由人的生命價值的教育”。自由是人的靈魂,也是教育的靈魂。人無自由不成其為人,教育無自由不成其為教育;否定自由的教育,必然泯滅人性,造就病態人格,要么是奴役他人的專制性格。在自由教育的視域里,教育尊重人的自由天性、自由意志、承認人的個體差異;反對單純的灌輸、反對標準化和均質化,主張喚醒人的內在力量,因此我們需要傾聽最偉大心靈的交談,讓受教育者成為他們自己。可以說,在這樣的教育中,學生才能有“人”的體驗,也才能真正地表現為一個“人”,學生才能真正地像個“人”。英國教育家阿諾德認為,自由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本身的價值。人文主義自由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人文主義的自由教育是以人為本、以人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為物、以人為工具的教育,因此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和深沉的人文關懷。自由是自由教育所要實現的終極目標。從人身自由到理性自由,再到心靈自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凸顯個體自身的尊嚴與價值,始終堅持通過學習自由學科內容以培養既有自由能力又有自由意識的人。在教育目的上是為了達到人性的自由及身心和諧發展,教育內容上是以“七藝”為主的自由學科課程,且豐富和發展了“七藝”課程,積極提倡符合自由人的價值的通才教育或全面教育,而且以實現道德和美德追求為更崇高目的,注重古典文學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施特勞斯認為,自由教育是“從庸俗中解放出來的教育”,自由教育“將贈予我們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經歷,培養心靈優異的人”。
四、結束語
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自由教育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自由教育的靈魂和精髓——“自由”和“理性”,既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本質,又反映了人與社會的要求,自由是人本性的體現,是人發展的最高階段,所以自由教育會成為高等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最終歸向。市場經濟沖擊下的現代教育相對缺乏關注人文學科教育,以及受教育者精神的完善,自由教育正彌補其缺失,關注受教育者生命價值和心靈世界,關注人的自由。沒有自由的時間、空間和自由的氛圍,要利用和發展學生的理性,充分激發受教育者學習的原動力和享受創造的快樂是根本不可能的。自由教育并不排斥教育的工具價值,而是把工具價值作為實現本體價值的一種手段。自由教育通過保守人文教育的傳統、根據價值的理念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通過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來發展人性和完善人格,生命作為教育學的基礎在這里得到真實的詮釋。因此,在當下重溫自由教育思想,使得大學仍能以“精神城堡”的高雅姿態昭示于世,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劉世昌。知識本身即為目的——紐曼自由教育思想述評[J]。長沙大學學報,2005(3)。
[2] 張旺。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學——淺析耶魯大學的自由教育理念[J]。比較教育研究,2006(5)。
[3] 徐慶。亞里士多德的教育觀探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4] 劉正正。施特勞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評[J]。繼續教育研究,2007(6)。
[5] 王迎蘭。論亞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歷史演變[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29(2)。
[6] 黃福濤。外國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西方自由教育思想探析】相關文章:
淺析施特勞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評11-21
鄒韜奮體育思想探析03-10
論存在主義的自由教育思想對當前教育的啟示11-21
探析墨子倫理思想07-21
論西方環境倫理思想02-21
試析中職學生進行網絡化思想教育探析11-18
探析《淮南子》倫理思想02-20
探析林慎思的政治倫理思想02-21
我國傳統音樂倫理思想探析11-18
西方政治哲學思想發展歷史概述11-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