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時間:2024-05-09 16:06:5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新課標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論文關鍵詞: 新課標;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任務驅動
  論文摘要: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必須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三維化的教育目標、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豐富的學習資源、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已經走過20多年,它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和工具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新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筆者作為一名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著多年的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和較深刻的體會,在本文嘗試進行總結。
  
  1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進入,教育的理念應該也隨之發生重大轉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認知結構的改變,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2 三維化的教育目標
  
  傳統的教育目標過于強調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根據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指導,現代教育目標應該轉變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育目標。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在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的思維并逐步養成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
  
  和學生生活、學習相似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意義的理解和接受,能夠使得學生面對情境時積極迅速地設想問題解決的各種可能性,最終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因此,教師必須創設盡可能真實的、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4 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一定條件下自我挖掘潛能,進行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生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必須依靠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教師要營造一種自由、民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和條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促進學生個體自由地成長,最終使學生整體人格得到發展。
  
  5 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人們一般認為信息素養分為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核心是信息能力,即指能夠有效地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這些任務可以是一些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真實性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處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任務,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大大地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6 豐富的學習資源
  
  只有建立在豐富的高質量的學習資源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進行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是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同時也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選取合適的學習資源,限定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其學習的興趣。當然,更要發揮網絡這個巨大資源庫的作用,使得學習資源由傳統的印刷材料擴展到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激發、引導和鼓勵下,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認知方式,有利于發展自己的個性,激發創造性思維。
  
  7 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因人而異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運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協作學習是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由多個學生協作來完成任務,開展討論和交流,對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和人際關系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把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能取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8 多元化的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的目的不是“區分”,而是促進“發展”,為學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長點,從而更好地改進學習。為了加強對學習的監控,必須將學習評價與課程學習融為一體,注重過程性評價,實現在學習過程中連續地跟蹤評價。傳統學習評價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限制了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要盡量實現評價的多元化,也就是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結果反饋形式的多元化等,從而達到綜合評價學習者學習的目的。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工具和方法,例如契約評價、量規評價、績效評價等。在設計評價工具時,應做到多種評價工具綜合運用。
  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是一項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和細致設計。只有準確把握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自身的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才能切實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

新課標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王云,李志河.現代教育技術應用[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馬國軍,胡航.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方式的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2)
  [3]田野.新課程下如何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新課程:中學版,2009(08)
  [4]王頤.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20)
  [5]郭艷琴,高文婷.問題與對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考試,2010(18)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新課標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相關文章:

新課程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11-18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思路轉變11-22

基于新課程視野下信息技術教學動態設計03-29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教學12-04

新課程下的“快樂”體育教學03-10

試論新課程下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探析11-18

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12-04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02-20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詞匯教學11-21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色婷婷婷婷色五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久久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