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化學實驗教學

時間:2024-06-08 08:49:37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化學實驗教學

 論文關鍵詞:化學實驗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非預設情況
  論文摘要:化學是以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試驗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設置探索問題的情境,提倡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對化學世界的求知欲。化學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實驗教學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多化學的認知。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不要因為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求知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操作的主要方法,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如今的實驗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使實驗教學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通過設置探索問題的情境,提倡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實驗的樂趣,激發(fā)對化學世界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認知,主動探索研究,促進學生發(fā)展。
  
  一、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現實驗的設計理念,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
  
  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思維動機的激發(fā)是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對于演示實驗,我們應提出質疑“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換一種方法能不能做?”例如學習了Na2CO3和NaHCO3兩種白色粉末?要求學生根據它們不同的性質設計出不同的試驗方案。
  
  1根據它們溶解度的不同(在相同體積水中溶解的質量不同)
  2根據它們堿性大小的比較(相同濃度的Na2CO3溶液堿性大于NaHCO3溶液)
  3根據它們與鹽酸的反應現象(NaHCO3與鹽酸反應現象更劇烈)
  4根據它們的穩(wěn)定性(NaHCO3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鈉)
  5根據它們與CaCl2反應現象的區(qū)別
  學生可能會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方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考究那些方案是科學合理的,那些是存在缺陷需要改進的。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設想,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設計過程,充分展示試驗的設計理念。
  
  二、非預設情況的問題情境,應適當引導學生拓展試驗內容
  
  化學試驗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是多層次的,教材上的實驗方案有著較大的局限性或單調性。而在試驗操作過程中,有時會發(fā)生意料之外的情況。
  例如:教師講解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性質時,在盛水的燒杯中加入過氧化鈉粉末,立即有大量氣泡放出,經“帶火星”木條檢驗,證明是氧氣;再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試劑,溶液明顯變成紅色。
  提問:“酚酞試液為何變紅呢?”
  學生回答:“有氫氧化鈉溶液生成。”
  “對。”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寫出反應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但再讓學生觀察時,燒杯中的紅色消失了。學生很意外,“為什么紅色消失了呢?”有的教師就解釋為Na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做一組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1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的水,直到Na2O2固體完全反應為止,再加入酚酞,溶液的紅色依然褪色。
  這個實驗證明并非是Na2O2漂白作用使之褪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依據反應原理,該反應的中間產物是H2O2,H2O2具有漂白性,是不是H2O2使紅色褪去了呢?為了驗證H2O2是否具有褪色作用,我設計了實驗2.
  實驗2取少量NaOH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少量30℅H2O2水溶液,紅色立即褪去。
  該實驗說明H2O2的確能漂白堿性溶液中變紅色的酚酞,也就是說如果Na2O2與水反應生成的H2O2并未完全分解成H2O和O2,而是仍有一部分在溶液中,因而該溶液就有了漂白性。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又做了下面的實驗。
  結論: 經上述實驗證明Na2O2與H2O反應后,加入酚酞變紅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有未分解的H2O2造成的。遇到非預設情況時,教師應沉著冷靜,認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學情打破預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爭議,鼓勵學生把探索結論的活動變?yōu)轵炞C結論的活動,加強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增加學生動手能力,全方位提升學生素質。
  
  三、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優(yōu)化實驗的演示過程,加大對實驗的內容分析力度
  
  演示實驗經常是“教師做,學生看”“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經常處于被動地位,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演示實驗本身就是失敗的。因此,教師在準備實驗時,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優(yōu)化實驗的演示過程。
  例如:演示Fe(OH)2的制備時,很難看到白色沉淀的生成,沉淀經常是灰綠色,逐漸變成紅色。針對這種情況,要怎樣才能比較持久地看到白色沉淀呢?如何改進實驗?提出問題:
  1為什么得到的沉淀不是白色的,而是灰綠色或紅色?
  回答:可能是氧氣把氫氧化鐵氧化了。
  2如何防止氫氧化鐵被氧化?
   回答:要觀察到明顯的白色沉淀,就要想法減少溶液中的氧氣,防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溶液。
  3怎樣防止溶液中的氧氣對實驗的影響?回答:
  ○1利用醫(yī)用注射器——先吸取兩毫升FeSO4溶液,再吸取適量的NaOH溶液,排出了空氣中氧氣對溶液的影響。
  ○2使用NaOH固體代替NaOH溶液——減少了中間過程,從而減少了空氣被帶入的機會,不使用膠頭滴管,避免了因滴管操作而擠入空氣,影響實驗現象。
  ○3可在盛FeSO4溶液的試管中先加入汽油或植物油(與水不相溶的且比水輕的有機物)來隔絕空氣,然后再將滴管伸到液面下面滴加NaOH溶液。
  通過討論,最終確定方案①和方案③實驗操作簡單,得到的白色沉淀現象十分明顯。而方案②因為使用NaOH固體,對觀察實驗現象有一定的影響。
  教師在實驗備課過程中要有一定的彈性,不要因為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求知欲。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優(yōu)化實驗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分析,拓展實驗的成果,才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孟兆山:有預設的生成[J].內蒙古教育2005(8)
  [2]沈大安:《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
  [3]焦肖燕直面課堂中非預設生成——化尷尬為精彩[J].化學教學.2005(3)
 

論化學實驗教學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yè)論文   

【論化學實驗教學】相關文章:

論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11-25

論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實驗教學改革03-30

論對化學高效課堂的思考11-25

論電工電子類課程的實驗教學11-18

試論中學化學實驗教學11-25

論新課程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教學11-24

新課改下對化學實驗教學新研究11-21

重視實驗教學 提高化學教學效率11-14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實驗教學12-1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 午夜福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永久不卡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