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于電大金融的畢業論文范文
導語: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下面小編整理了最新關于電大金融的畢業論文范文,歡迎參考借鑒!
摘要:貨幣與金融是對人與人之間交易契約關系的一種體現,契約關系也能稱之為承諾關系。信用是貨幣的本質,也就是具有購買力或對購買力相對穩定的承諾關系并將其進行兌現。金融是在貨幣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金融是一種利用金融配置方式對社會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同時,信用也是金融的本質,也就是通過預期,承諾以及兌現未來現金流入等方式,從而實現終值方與現值方之間的一種交易方式。本文通過對貨幣與金融的本質進行分析,并立足現狀,著眼未來的對金融的思維方法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由此確保金融問題思考的全面性,促進金融快速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貨幣;金融;本質;金融學;思維方法;
在眼下的經濟體制環境下,金融對企業的成功轉型有著絕對重要的支持性作用。當企業發生資金周轉困難或者有效融資不成功等情況時,則表示企業正面臨著嚴重的金融問題,此時則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應對處理。同時,不少新興企業雖然在股市上無法獲得良好的業績,但是現市場盈利卻相對理想,傳統的金融思想與觀念則無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充分的解釋說明。此時則需要在充分結合金融本質的基礎上以金融學的思維方法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與說明,為金融業的有序發展提供科學的引導依據。
一、貨幣的本質分析
在稀缺資源的情況下,人類未來交易而產生的抽象思維產物被稱之為貨幣,最初貨幣是基于人類的理性和自利程度有限的條件下而產生的。信用是貨幣的本質,也就是對購買力或者是購買穩定力的相關承諾并將其進行兌現的過程,所以,貨幣是對人和人之間的交易契約關系,或者是對個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契約關系的一種體現,如果市場交易不需要成本,那則不會導致貨幣的出現,貨幣的產生條件是交易資源緊缺的環境。貨幣最初的發行機構是個人,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影響下,貨幣的發行單位已經演變成國家機構并采取的是強制發行的模式。所以貨幣的出現受人性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導致貨幣與人性的本質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然而,貨幣最初的私人發行模式轉變為國家強制發行模式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貨幣的本質受到嚴重的質疑,換句話說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信任現象,從金額層面理解則是交易雙方出現利潤分配不均的現象促使交易雙方對彼此信任程度的缺失。如果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為交易雙方建立彼此都信任的媒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實現貨幣的等價交換模式。為此,貨幣對信用和信任的本質體現得相對明顯,信用不僅可以體現購買者的購買能力與購買的穩定性的承諾,并在實際的交易中充分的將其進行體現,同時信用還能作為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是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關系的一種有效體現方式。
二、金融的基本含義
在貨幣本質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而出現了金融服務,它是建立在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實現對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一種配置機制。而各類型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都是針對預期未來凈現金流入的方式,都是面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任何類型的金融服務都是以一個或者一組為單位對現值方與終值方為核心的雙方或者多方的交易契約行為,而現值方與終值方之間的現金的流動都是利用賬戶而進行實現的,過去的資金賬戶交易基本上都是被國家機構的央行與商業銀行所壟斷,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賬戶與區塊鏈接賬戶的出現,有效分散了過去賬戶壟斷的現象。
三、金融的本質
社會經濟的進步給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市場上不斷流通的貨幣與貨幣的不斷交易現象。所以,貨幣與金融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根本而言,貨幣與金融是共存的關系,如果不發行貨幣,那就不會出現金融,所以金融的本質同貨幣一樣,都是信用。但是貨幣與金融也存在區別,主要表現為貨幣的信用標物與金融的信用標物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在預期與承諾方面,以及在實現流通方面,通常情況下貨幣的信用標物是等價物品或者是長期而且穩定的購買能力,而現金在未來的流通則是金融的信用標物。
(一)信用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信用主要是指遵守承諾的行為,在此行為的基礎上能獲得他人對自己的信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遵守承諾而獲取他人信任的行為逐步延伸到金融體系中,并對其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在很早以前,信用是因價值交換滯后而隨即產生的賒銷關系行為,通常情況下是建立在協議或者是契約等條件為基礎上而實現對不同時間段的交易關系的確定。按照簡單的邏輯思維則可以將金融體系中的信用理解為借貸行為,所以當中必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時間間隔,為了充分確保借貸雙方的承諾得到保障和實現,所以要根據借貸雙方的情況制定協議或契約,對雙方進行有效的約束和保障。
信用是金融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信用行為可以在金融體系的活動中得到最原始徹底的體現。在目前快速發展且發達程度較高的經濟體系中,金融是建立在信用貸款的環境下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經濟形勢,主要是指貨幣的融通行為。金融信用貨幣通常情況下是由國家相關部分在法律法規的條件下制定的,它不僅是任何貨幣所不能取代的,同時也是任何機構不能強制發行的一種貨幣形式。現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實際所發行的貨幣,基本上都屬于信用貨幣的范疇。
(二)持續效用
在現階段的經濟生活環境中,大部分的金融單位或金融部門都是在市場環境下進行資金的湊集活動,然后再對市場主體開放借貸服務,由此而實現資金流通行為和資金互通行為,在資金的流通與互通行為中將其價值進行充分的體現。而在現實生活中,要實現短期或一次性的效用關系是相對容易的,但是要實現持續效用則性對較難,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并且保證金融體系的整體發展水平對持續效用關系的保持有著重要的影響。
金融風險是金融體系中最為嚴重的風險問題,同時也是整個社會體系必將面對并承擔的風險體系。其中虛擬經濟體系與實體經濟體系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目前的虛擬經濟體系的有序發展必須要建立在具有堅實基礎的實體經濟的基礎之上。金融的發展可以以虛擬化的形成出現,而信用則不能出現虛擬化,主要是因為信用是對未來價值的體現以及對承諾的一種兌現行為。金融的出現,使得價值的交換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較高的市場需求的條件下,按照雙方約定好的時間或空間下進行,并充分體現實體價值。所以,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轉環境是金融價值實現的基礎和依靠。
四、金融學的思維方法探討
(一)金融的脆弱性
金融學的思維方法主要是對貨幣與金融的本質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思考,同時,利用金融學的相關內容對金融的構成與金融的本質以及未來現金的流入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總結。主要是因為人以人之間的交易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由此而產生利益分配不均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而出現的貨幣。在未來凈現金流入的過程中能否利用貨幣而產生的金融工具來進行還有待相關部門的驗證和確定,而在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利潤分配不均的現象也是金融交易最為脆弱的環節,充分的體現了金融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二)關于未來現金流的源泉分析
如何實現未來凈現金的流入,其根本源泉的控制成為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內容。如果按照貼現主體對金融主體進行劃分,則主要包括政府機構,公司單位,金融機構以及個人家庭等,從而形成了政府機構金融,公司單位金融,機構金融模式以及個人家庭金融模式。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的未來現金流入主要來源于自身的稅費,而公司單位的未來現金流入則主要來源于商品的銷售與勞務等,個人家庭的未來現金流入則是來源于自身的工作報酬,例如工資,獎金福利等等。站在全局的角度從根源上進行分析,所有單位主體的未來現金流入均是來源于實體經濟的商品與勞務關系。所以,從根源上講金融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而實體經濟才會產出更高的凈現金流入,這是所有單位凈現金流入的主要源頭,也是根本源頭所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金融體系中的貨幣與金融的本質的全面分析,并且對金融學的思維方法進行了充分的探析,使得對貨幣與金融有著更加清晰徹底的理解。從而實現對傳統金融無法解釋的現象得到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由此以更加科學合理的金融理念引導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瑞金,高丁丁.馬克思聚焦貨幣本質的社會批判思想探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2(01):42-49.
[2]汪其昌.發現內生于人性和金融本質的法律規則:司法審判視角[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
[3]汪來喜,孫傳旺.基于金融本質、跨界轉型視角的金融業賦能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1):55-59.
[4]楊小凱,黃有光.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一種新興古典經濟學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汪其昌.貨幣和金融的本質與金融學的思維方法[J].金融教育研究,2017,30(01):3-11.
[6]劉剛.發展金融學框架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06.
【最新電大金融的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幼師電大畢業論文03-30
電大畢業論文致謝詞03-13
金融畢業論文提綱11-30
電大畢業論文正文格式簡要12-06
金融類的畢業論文03-05
金融碩士畢業論文提綱01-16
金融畢業論文提綱模板03-19
2011電大畢業論文答辯自述11-29
怎樣準備電大畢業論文答辯12-05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的致謝詞12-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