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初探

時間:2024-09-13 12:04:5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析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初探

   論文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語文 課外閱讀 評價制度

   論文內容摘要: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的作用是促進語文教育的綜合實踐理論和研究性學習理論在高職語文教育中的實現。通過開放性的廣泛閱讀、研究性的寫作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以課外閱讀評價制度為導向,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中可以實現高職學生讀寫說能力的并行發展。
  
   高職語文不同于普高語文,不僅有與九年義務制教育的銜接性,還具有高職教育的某些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研究性,其強調高職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這種研究能力是學生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解決現實問題時需要的一項基本能力,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表現。因此,在設計評價制度時,必須考慮研究性學習在高職語文中的地位,在課外閱讀中的地位。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的作用是促進語文教育的綜合實踐理論和研究性學習理論在高職語文教育中的實現:通過開放性的廣泛閱讀,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品質;通過研究性寫作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以課外閱讀評價制度為導向,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中實現讀寫說的并行發展。
   一.建立課外閱讀的評價制度需從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科中的比重入手,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課程評價體系。
   以筆者學校現行語文評價為例,每生每學期的語文成績組成:平時成績50%(含期中成績20%)+期末成績50%(含口語10%)。其中平時成績的組成主要是單元測驗、作業和課堂筆記三項。這種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終結性評價比重過大,導致學生只需掌握課內知識就能輕而易舉地取得高分,并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語文能力,也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投機性和惰性。同時,平時成績雖然提高了比重,但是無論是單元測驗還是作業以及筆記,均未脫離書本和課內的教學,對學生的課外語文學習考核幾乎為零。
   鑒于以上情況,建議改革方案如下:課內70%(含平時20%+期中20%+期末30%)+口語10%+閱讀20%。這個方案從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課內與課外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讀寫說并行等諸多因素。在現有體制下,完全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方式還難以落實,本方案中課內部分仍占最大比重,主要考慮語文在高職教育中的過關性,也是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但是過關性不等于沒有要求,沒有層次。口語和閱讀的30%是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體現,是在更高層次上對學生提出了語文學習的要求,也是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學習語文的途徑和壓力。
   要建立適當的課外閱讀的評價原則。傳統的語文評價程序主要由默寫、填空、選擇、翻譯以及作文等書面測試形式組成,旨在檢查學生對語文信息的保持程度,通常采取統計得分、等級等定量形式。而課外閱讀面廣量大,難以用傳統的考核方式衡量,因此,過程性評價、開放式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的原則更加適合閱讀評價。
   二.必須在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評價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嘗試。
   1.評價主體多元化
   閱讀評價應是教師、學生共同參加的交互性活動。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多元評價活動。
   為了讓學生自省,激發其閱讀的內驅力,使其在以后的自覺閱讀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每個月的讀書成果整理好,寫成讀書心得,內容應包括:閱讀的篇目(或者書目)、閱讀的收獲、閱讀的質疑,以及對自己的整體評價,還要附上這段時期所做的摘抄和讀書筆記。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定期活動展示。
   學生自評之后,可將整理好的書面材料拿到每月舉行的讀書交流會上,在自己所在的小組進行討論,分享讀書成果、解答讀書疑問。最后,以小組集體評價方式,對每個學生這一時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并由小組長記錄討論結果。這部分評價可以采用定量法和定性法結合,給學生每個階段的閱讀效果給出一個參照分數或等第,以便于他們在以后的閱讀中改進、提高。
   學生最為關注教師評價。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閱讀情況時一定要采取謹慎的態度,務必在充分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的基礎上把握好分寸,因人而異。既要考慮客觀事實,又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尊重閱讀的個性化和個體的差異性,教師評價應以定性評價為主,保護學生的閱讀信心,讓他們在閱讀中體驗快樂和成就感。
   2.評價標準多元化
   個性化是課外閱讀的鮮明特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體差異,在閱讀的目的上;在讀物的選擇上;在閱讀的方式、方法上;在閱讀的效果上各有不同。因此,應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對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評價標準可以低一些,只要能按時完成閱讀計劃就可以達標。如果能進行摘抄、完成閱讀筆記就可以再加分。如果完成閱讀心得,又可再加分。對閱讀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評價的標準應該更嚴格一些。
   3.評價內容多樣化
   對閱讀量的評價,教師應鼓勵和倡導學生走出課內、走出教材,廣泛涉獵優秀的文學作品、有益的期刊等。對閱讀質量的評價,主要體現在閱讀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評價的內容具有豐富性和靈活性,通常涉及:閱讀的態度,可通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閱讀中獲得的體驗情況,可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閱讀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可通過對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閱讀成果的考察,可通過閱讀后內化的學生知識、素養的提高等來進行。
   4.評價方式多樣化
   高職學生的閱讀層次差異明顯,不同專業類別的學生閱讀目的、閱讀能力也不盡相同,甚至有的專業男女生比例也不平衡,導致閱讀興趣和關注點也很不相同。如果用同一種評價方式來衡量所有的學生,是不尊重學生個體特征,不合理不科學的做法。其次,高職生閱讀的盲目性、低俗性等都說明,在缺乏引導和目標提示下,閱讀很可能朝反方向走,甚至出現不良閱讀現象。所以僅僅給學生一些讀本或書目,而不予以明確目標要求,閱讀仍然會陷入盲區。所以,合理的評價方式是高職生閱讀的促進力,是彌補閱讀動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前文論及的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內容是較為共性的問題,而評價方式則可以按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原則來設計。
   以我校五年制高職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外閱讀為例,本學期的閱讀范疇以人文性閱讀為主,兼顧職業性特點。獲取必要的閱讀量是提高人文素養的前提,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上,通過定向閱讀完成教師布置的一個或多個專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文字形式加以展現。其中“專題”的來源可以是課內教材內容的延伸或拓展,是切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可操作的研究性題目。例如,高職一年級語文上冊中有多篇人物傳記,在教學中,學生對傳記文學比較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對這類文學體裁深入研究,也可以設計人物性格與命運關系的探討等多個專題。有了專題后,教師就可以安排一個學期的閱讀計劃。
   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閱讀數量和質量,根據前文所述,在考核時,按照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的原則,對不同學生作出較為客觀公正的定性、定量評價。這部分成績可視作閱讀總成績的一部分。同時,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形式多個學生共同完成一個或多個專題閱讀,這也可以稱為定向閱讀法。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寫結合也是互相促進的方法。摘抄、點評批注、作品推介等只是零星的閱讀思考,如果不深入思考,很多思想火花會一閃即逝。
   最終,到學期結束前,每個小組展示專題閱讀的成果,比如舉行小論文比賽、主題演講、網頁設計、展板設計等。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對每一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客觀評價,獲得集體認可的成績。這樣可以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的方式考察學生在活動中的動態表現。這也是閱讀成績的一部分。
  
  主要參考資料:
   [1]宋玲霞.職業院校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初探.甘肅科技縱橫,2007,36(4)
   [2]李潔.中職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與評價.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4-1
   [3]吳前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課外語文學習研究.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1-1
   [4]伍桂蓉.論高職語文研究性學習.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3-1

淺析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初探

【淺析高職語文課外閱讀評價制度初探】相關文章:

淺析高職法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初探12-09

高職英語精讀教學初探11-24

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化初探11-26

淺析初探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12-09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初探11-22

高職旅游英語教學初探11-24

高職語文有效教學的評價機制研究11-26

高職教育和諧發展初探11-24

淺析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渠道12-05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激情不卡网站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欧美 |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