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4-09-28 19:47:22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析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工業設計 藝術類 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隨著工業設計的發展與社會認同度的不斷提高,教學與就業的聯系日益增強,工業設計教育模式也應隨之發生轉變,以系統的概念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體系的創新性與完整性,對課程教學內容、銜接順序進行調整,明確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遞進性與設計表達能力的綜合培養。 
  
  1 引言
  根據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特點,對傳統工業設計專業的能力培養模式進行系統的改革,探索適應藝術類學生特點的綜合能力培養模式,初步嘗試創新復合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教學與實踐方式。我校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文化基礎偏低,美術基礎相對薄弱,自2001年辦學來,教學中強調藝術類發散性思維方式與靈感式教學方法并不突顯特色,因此提出工業設計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 學生接收知識能力研究
  工業設計課程包括機械、材料、人機、美術、計算機、管理等多種學科門類,學科的邊緣性決定了學生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培養并重的基本情況。有別于其他藝術類專業情況,工業設計學生的感性思維培養多集中于產品的設計表達,產品的外觀造型、產品的色彩設計等形式創新上的體現;而理性思維則集中于產品的流程,檢驗的標準,機構方式以及特定的規則等內容。
  在研究中發現,學生在一至二年級接觸的課程多為感性思維課程內容,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美術基礎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的思考與創新能力。此類課程多以動手為主,培養學生手、眼、思維的統一性。
  學生在二至四年級期間,接觸的課程多為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并行的課程,課程內容多樣化,每門課程涉及的知識結構、知識范疇都具有特定性,學生在初步進入此類課程中多處于迷茫狀態,對課程的評價標準,以及課程內容的前后銜接存在很大模糊性,但對設計的創新性十分明顯,想法大膽,卻多不能實現;在此階段中期,學生基本掌握課程學習的技巧,創新能力體現明顯,理性思維縝密環環提升,然學生在細節設計方面的掌握并不突出,文案工作能力明顯加強;后期階段,學生在設計中能突出創新性,細節設計日漸完整,學生對課程內容以及設計方法、設計內容的偏好性明顯,開始與就業接軌。
  學生對感興趣的課程精力的投入遠遠大于一般課程。根據專業課程內容的研究,在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進行多元化嘗試,將企業課題、設計競賽等多種形式引入課堂,研究結果表明,學生以設計競賽的形式嘗試小型產品的知識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培養環節與作品提交形式的變化,往往得到學生的關注。
  3 課程設置特點
  對國內同類高校的培養模式調查中顯示,美術類基礎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傳統意義上的素描與色彩;二是基于美學基礎的構成類課程。根據工業設計專業的特點,傳統意義的素描、色彩課程多為手腦統一性的熟練技巧性課程,在此類課程中學生對三維物品的表達,結構的合理性,色彩的調和性進行學習和操作。構成類課程研究中顯示,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的形式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共通性,構成內容與方法的同一性,在表達方式的不同;一為黑白表達,一為色彩表達。后者更傾向于色彩的協調,但兩者都包含基礎構成的概念,是設計類課程的基石。
  工業設計的支撐課程包含機械類課程、材料工藝類、人機學、計算機圖形學等多方面內容。在課程的先后順序上有著特定的規律,當各類課程內容逐步推進后,產品設計內容才會進行的更加順利。在設計基礎課程中,以設計概論為牽引,帶動各類課程逐步引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入理解。
  多年來工業設計專業計算機課程多以工程軟件教學為主,在研究中對比其他高校,快速建模軟件的教學是目前工業設計教育的主流。社會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文案工作,設計模擬,廣告策劃等多項內容,已經擴充到工業設計各環節。在本教改研究中,提出平面軟件、快速建模、工程軟件、渲染軟件四項思考。
  4 實踐成果及內容
  4.1 特色課程的建立,加強就業競爭力
  鑒于藝術類學生感性思維能力卓越,將藝術類特色課程方向制定為外觀設計,嘗試進行必要的車輛構造以及材料工藝方面的思考。以交通工具造型設計為特色課程的建設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年,在建設過程中,將交通工具涉及范圍由水上交通工具,轉為軌道交通、車輛外觀設計方面,明確課程的教學內容,并嘗試進行內飾設計內容,建立UI界面設計特色課程。
  4.2 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創新能力是產品設計課程體系中的核心,沒有創新就沒有設計。通過課程的研究,以遞進的方式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看來最有效的方式,而表達內容包括文字、圖案、語言、作品,是綜合性的創新能力。目前的教學嘗試已經從的產品外觀設計的單一輔導,擴充到各方面能力的訓練。在設計表達方面,也初步嘗試使用計算機展示,如構成、攝影、表現技法等課程。
  4.3 作品形式的調整,全面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工業設計教學內容創新、創造性十分突出,展覽的形式便于大家的交流與監督,競賽的形式便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近年的教學中,嘗試將專利的申請作為成果展示的一部分,已經初見成效。
  部分企業實際課題進入高年級課程教學中,通過實際課題的研究,建立產學研教學方式,已經得到學生與教師的認可。根據近年就業情況調查表明,學生在校期間從事過實際設計工作,在大四就業選擇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成果的體現上包含以下途徑:外觀專利的申報、實際課題的引入、設計競賽、設計作品展覽。
  5 結語
  小結,此次教改研究中,初步以系統的概念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體系的創新性與完整性,對課程教學內容、銜接順序進行調整,明確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遞進性與設計表達能力的綜合培養。嘗試以理性思維、感性思維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樹立產品設計的價值觀、社會觀的理念,將課程內容與社會要求全面接軌,強化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施仁江.導入競賽制概念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國際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7.10.
  [2]陳全栓.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J].2006年全國工業設計研討會論文集.2006.12.
  [3]何人可.走向綜合化的工業設計教育.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3.

淺析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淺析工業設計藝術類學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相關文章:

淺析高校創新型大學生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03-07

淺析面向專項技能培養的工程造價課程模式研究11-20

淺析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11-29

淺析方玉潤《詩經》研究模式11-19

MBA培養模式與勝任能力研究12-10

淺析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12-02

淺析網絡環境下任務型英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12-10

改進研究生培養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11-24

和諧實踐教育模式研究02-20

證券行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11-19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