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總穴的臨床應用體會
1 概念四總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是針灸歌訣,叫四總穴歌。
2 概述
四總穴,兩個在上肢,兩個在下肢,一個是足陽明,一個是手陽明,一個是足太陽,一個是手太陽,它們均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對頭面軀干部位病變起遠端治療作用。足三里治腹部疾病,委中主治腰背疾病,列缺主治頭項病,合谷主治面口病。四穴幾乎治療全身病變,是遠道取穴的典范,是針灸臨床取穴的大法。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表明,四總穴是臨床“最常用的穴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穴位”, 是“療效最高的穴位”。
3 臨床應用實例
3.1胃脘痛 李××,男,61歲,胃脘喜溫怕冷,大便溏薄,四肢不溫,舌淡白潤,脈沉緊。
診斷:胃痛
針灸取穴:足三里,中脘,神闕,公孫。針灸一次,胃脘痛已止,3次癥狀全無。
3.2腰痛 趙××,男,47歲,腰部疼痛2天入院。2天前因用力不當引起腰部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腰部活動輕度受限,舌質淡紫,苔薄白,脈弦緊。
診斷:腰痛
針灸取穴:委中,腰部阿是穴,陰陵泉,針一次好轉,3次痊愈。
3.3頭痛 李××,女,51歲,頭痛3天入院,2天前因受涼引起,頭痛,偏左,痛無定處,畏風怕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
診斷:頭痛
針灸取穴:列缺,風池,頭維,角孫,針2次癥狀減輕,1周后痊愈。
3.4面癱 戴××,男,46歲,左側口眼歪斜,2天入院。兩天前因受涼引起,左側口眼歪斜,怕風怕冷,舌質淡,苔薄白,脈緊。
診斷:面癱
針灸取穴:左側合谷,曲池,地倉,頰車,太陽,絲竹空,陰白,魚腰,針灸3天后好轉,10天后痊愈。
4 體會
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得出的體會,古人總結出來的“四總穴”是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而得出來的,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使得各組織之間暢通無阻的信息溝通,使人體各形體官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經絡不通,信息溝通差錯,則使人體產生病理變化,遠道取穴是疏通病結點的操作法則,其理論依據與“標本”“根結”“井滎輸經合”理論密切相關,同時還蘊含著“治病求其本”思想,古人言“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就是說經絡上的任何一個穴位都可以治療本經所經過部位的疾病。四總穴,是臨床上最值得推廣的穴位。
【四總穴的臨床應用體會】相關文章: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03-26
膽管穿刺超聲造影的臨床應用探討12-11
經鼻置腸內營養管的臨床應用03-30
淺談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11-17
神經介入臨床教學中循證醫學的應用03-23
流式細胞術在臨床研究方面的應用12-09
互聯網教學在臨床醫學教育的應用研究03-30
心血管內科臨床循證醫學教學法應用價值03-23
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的臨床應用及其視功能評價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