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縣土地流轉調查思考論文

時間:2024-08-31 23:55:57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建平縣土地流轉調查思考論文

  農村土地的流轉是土地資源的重新整合,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不僅是順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也是持續推進農村改革、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要求。

建平縣土地流轉調查思考論文

  1、土地流轉的現狀

  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面積238480.4畝,占全縣耕地的8.7%。農戶自發流轉是全縣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轉包和出租是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二者占比超過95%。流轉土地主要用于發展養殖小區、設施農業以及烤煙、甜菜、馬鈴薯、油料、中草藥等特色農作物的種植。

  2、土地流轉中帶來的經濟效益分析

  2.1促進勞動力轉移,搞活農村經濟

  通過土地整合,使土地更多的集中連片經營,運用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不但節省了勞動力、生產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更多的是讓閑下來的勞動力進城務工或創業。

  2.2促進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

  建平縣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1000多戶,總面積達14多萬畝,土地流轉開始出現三種趨勢:一是農民之間轉包開始向租賃大戶成片租賃發展;二是土地流轉向林地和荒地流轉;三是流轉由單一傳統的種糧向種植蔬菜、水果、甜菜、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流轉。

  2.3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拓寬農民致富門路

  土地流轉有效促進了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加快了農業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推動了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提升了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2.4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建平縣各類農業合作社超過1400家,先后成立了肉羊、生豬、中藥材、葵花子、西瓜、馬鈴薯、小雜糧、煙葉、甜菜、草莓等產品的專業合作社。

  3、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3.1流轉規模小、數量少,發展不平衡

  土地流轉的面積占全縣耕地的8.7%,參與的農戶數占總數的13.1%。不難看出,建平縣的土地流轉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2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擔心流轉

  如何妥善安置土地流轉解放下來的農村勞動力是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建平縣農村人口45.6萬人,農村勞動力25萬余人,農民人均耕地6.1畝。當前國家的各種惠農補貼政策,讓農民認為土地的吸引力更具明顯。

  3.3流轉不規范、不健全

  表現為:一是手續不完善。特別是農戶之間的轉包、轉讓和互換,多數情況是私下口頭交易,不簽訂書面協議或合同;二是流向不合理。個別流轉土地出現改變農業用途的情況;三是權屬不清。

  3.4農業效益低,不利流轉

  目前水澆地土地流轉價在每畝600~800元不等,山坡地土地流轉價格在每畝100~300元不等,加之水漲船高的種子、肥、藥、地膜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流轉土地只能限于效益高的設施農業、養殖業、烤煙、馬鈴薯等產業。農業生產面對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擴大生產規模受到限制。

  4、加快土地流轉的建議

  4.1做好土地確權登記,規范土地流轉合同

  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切實做到承包地塊確權、承包經營權的管理登記,認真做好土地承包檔案資料工作,依法保障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轉的權利。

  4.2因地制宜選擇土地流轉形式,積極創新土地流

  轉方式和途徑一是鼓勵承包者之間自行協商,通過轉包、出租等形式流轉;二是支持承包者委托進行自行化的土地流轉;三是穩妥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四是推動吸納化前提下的持地入社,從而達到規模的經營目的。

  4.3抓好典型,示范帶動,促進土地流轉

  相關部門要組織對新型職業農民和種植示范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組織舉辦新型農機現場推廣演示會和覆膜谷子精量播種現場演示培訓,注重發揮種植大戶的帶動示范效應,倡導農戶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發展產業化經營。

【建平縣土地流轉調查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土地流轉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論文11-23

一份調查問卷的思考論文02-22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養老保障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11-19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3-26

土地流轉與農村社會階層結構的變遷11-17

土地流轉對農村社會保障的影響機制11-16

博士論文致謝的思考03-28

企業營銷與優化思考論文02-18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03-18

關于誠信的法學思考論文03-09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亚洲色社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