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綜合性考核評價研究
對于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學好基礎醫學課程對于他們對臨床醫學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故所有基礎醫學課程結束后組織一次綜合考試,按照各課程所占學分比例來確定考試時各課程所占比例。
摘要:通過對現階段高校考試評價方式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總結出綜合性考核評價在臨床醫學專業開展的必要性、實施策略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綜合性考核評價;綜合素質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英國開放大學教育學院的學者提出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后,各國高校在課程考試中逐漸注重能力考核,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在考試和評價中重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國內高校正陸續嘗試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從而適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明確提出:“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因此,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種全新的考試方法——綜合性考核評價體系,這有助于醫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改變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觀念,轉而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1多數高校采用的課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數高校把考試作為決定學生是否升級、評選先進和畢業的主要手段。期末考試雖具備集中考試、便于安排考試時間及地點的優點,但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考試不能及時、有效檢查教學效果。一門課程的學習需要2~4個月,期末考試成績的反饋延遲,教師難以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其次,考試不能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改進學習方法。部分學生忽視平時的學習,重視期末考試,用“考前突擊”來應付考試,而且僥幸通過考試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試不能真正激勵學生。期末考試的內容偏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和理解,限制了其學習積極性;易使學生認為學習只是為了過關,而不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部分學生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過,甚至作弊,這樣妨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過分強調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習效果的評估,會導致考試不再是一種有效的檢查和評價手段,而是成為學習和教學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1]。
2綜合性考核評價在臨床醫學專業實施的必要性
課程考核方式傾向多元化在探索考試改革中,促進考試評價由期末化向過程化轉變,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可減少課程成績對期末考試的倚重,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加強日常考核的力度[2]。高校應合理設計考試評價體系及豐富考試形式,理論考試總體上分為平時與期末兩大部分。考試方式應減少理論考試比重,提高實踐考試比重,以全面評價學生。科學地確定平時成績評價的具體指標[3]。平時指標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期中考試、課程論文總結、實踐動手能力等,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特點增刪一些指標來全面和科學地考核學生平時成績。綜上所述,在高校考試改革過程中綜合性考核評價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素質教育極為重要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標是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生將承載重要的醫療任務,畢業后均要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才能執業,所以對醫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至關重要,對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生采取綜合性考核評價也迫在眉睫。
在課程建設中有必要引出執業醫師相關知識完善教學流程,可將相關課程的題庫融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歷屆真題。高校需要全面考查學生學習情況,使醫學生能熟悉、掌握基礎知識和培養臨床綜合實踐能力,為將來參加執業醫生資格考試及從事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綜合性考核評價能客觀反映學生對基礎課程基本知識的掌握,了解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
3綜合性考核評價的實施策略
形成性評價
1)課堂表現+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可以通過課堂發言、作業、實驗設計方案以及實驗報告等情況為依據進行評分,此三部分成績按2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課堂表現部分需要任課教師根據班級人數靈活調整方式,以便達到公正評分。2)階段性考試。在期末考試之前,每個學期進行1~3次階段性考試,題庫隨機出題,以客觀試題為主。階段性考試的成績可按20%~40%的比例計入考試總成績。階段性考試可由任課教師依據學習的相應內容來決定考試的時間,避免學生考前突擊,強調平時認真學習的重要性。
終結性評價
1)期末考試。采用客觀題與主觀題兩種形式,客觀題占70%,題庫隨機出題的標準化考試,機器閱卷;主觀題占30%,主要是一些病例分析討論題。主觀題的設計可使學生平時注意知識的擴展與應用,提高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的綜合判斷、理解、分析能力。期末考試成績按照20%~4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
2)基礎醫學課程綜合考試。對于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學好基礎醫學課程對于他們對臨床醫學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故所有基礎醫學課程結束后組織一次綜合考試,按照各課程所占學分比例來確定考試時各課程所占比例。這樣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重視知識的持續性及相關性。
3)多層次補考。學生根據每一次閉卷考試情況進行補考,可以選擇本學期或者下學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彌補學習中的缺陷,還可以給學生留出適當的準備時間、緩解考試壓力。補考的試題難度應比之前的考試稍高,以利于考試成績的管理和保證補考效果。
4綜合性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
在綜合性考核過程中,教師能及時準確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教學方法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被激發,降低了學習壓力。此法也對教學工作提出挑戰。為保證考試的客觀與公正,必須實行教考分離,即教學者、命題者、監考者和評卷者在職責上分離。為了實行教考分離,需建立各課程的題庫,題庫建設融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會增加難度,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因此,為了培養更優秀的應用型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學校和教師在形成性考核及終結性考核中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此過程任重而路遠。
綜上所述,傳統考核方式存在不足,推動了對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進行綜合性考核評價改革。在建立完善的客觀試題題庫基礎上,考核評價的改革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利于學生及時彌補知識缺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因此,對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進行綜合性考核評價的實施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董新平,韓紅培,楊飛.淺談高等學校考試方法改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3):20-21.
[2]倪麗娟,尹航.高校考試方式改革的探尋[J].黑龍江教育,2012(7):49-50.
[3]馮祖琴,徐娟.建立健全考試和成績評價體系,推進高校考試管理改革[J].教育探索,2010(3):77-78.
【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綜合性考核評價研究】相關文章: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生理學研究分析11-17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下圖書館發展研究12-11
淺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06-04
談談臨床研究論文的選題11-16
中醫臨床研究論文寫法12-01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06
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研究03-28
臨床醫學生靜脈血栓栓塞疾病臨床帶教03-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