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有哪些政策法規

時間:2024-09-14 22:14:21 創業政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年創新創業有哪些政策法規

  創新創業是有哪些相關政策的呢?創新創業的好政策現在需要關注哪些?

  最新創新創業政策

  01鼓勵職工離崗創業

  對經集團公司創新創業中心認定的創新創業的離崗人員,3年內保留其原有身份、編制和職稱,可通過競爭上崗形式返回原單位工作;3年內保留基本工資(按天津市最低工資標準執行)和“五險一金”(按天津市人力和社會保障局規定執行)待遇,所需資金由企業負擔。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和應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由本人承擔,月實得生活費不低于當年天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個人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繳費不足部分由企業補齊,并按月發放。

  02解除勞動關系創業者

  對解除勞動關系后創業且符合就業困難條件的人員,按照本市當年最低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給予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和1年的崗位補貼。

  03支持創業團隊發展

  對創業團隊,按照《天津市關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支持政策》(津政辦發【2016】48號)相關政策,根據吸納內部轉崗人員數量,按照每人5萬元、最高5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補貼資金可作為企業注冊資本金、開辦費用等創業經費。補貼資金從市科委掌握的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專項資金、市工業和信息化委掌握的工業技改資金、市中小企業局掌握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歸集。對參加我市創新創業大賽并獲獎的創業團隊,注冊成立企業后可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與集團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的創業者可申請最高3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的創業擔保貸款,按規定給予貸款貼息;對成功創業、帶動就業5人以上且經營穩定的創業者,可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貸款再扶持。

  國務院:五條鼓勵創新創業政策

  政策一: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的辦公用房、網絡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和投向創新活動的天使投資等給予稅收支持。將科技企業轉增股本、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推至全國。

  解讀:這將給小微企業帶來“真金白銀”般的實惠。由于小微企業往往創業資本少,風險承受能力低,稅費方面的優惠將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動力。

  近日,財政部聯合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等部門宣布,將合力打造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從過去補助項目轉向補助城市,聚集五部門政策和資金為“雙創”加油助力。

  政策二: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鼓勵發展相互保險。發揮國家創投引導資金的種子基金作用,支持國有資本、外資等開展創投業務。

  解讀:這是以創新的模式支持創新。比如股權眾籌、種子基金等都是隨著形勢發展需要提出的新概念、新方式,體現了與時俱進。鼓勵國有資本和外資開展創投業務,可以擴大資金來源和融資范圍。

  政策三: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留出空間,不得隨意設卡。

  解讀:這是一舉兩得之策。取消對人才發展的限制既能解決人才就業問題,又讓小微企業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補充。

  政策四:盤活閑置廠房、物流設施等,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發展創業孵化和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

  解讀:這為創業創新提供了便利條件。盤活閑置廠房、物流設施等,為創業者提供了低成本辦公場所。發展創業孵化和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有助于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創業難”問題。

  政策五: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雙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和政府采購等方式,為創業創新加油添力。

  解讀:日前召開的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著力破除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等現象。再砍掉一批行政審批和核準項目、一批審批中介事項等,年內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很多已經下放的審批事項,還存在進一步跟進落實的問題。要通過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才能讓創業門檻更低、創新天地更廣。

  創新創業政策頻出 學籍最多留8年

  自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允許高校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以來,休學去創業,不再是大學生們“不能說的秘密”。

  一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相繼出臺,截至目前,20多個省份先后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彈性學制、學分制改革等關鍵詞,在這些政策中高頻出現。

  各省份政策亮點

  創新創業加課時增學分

  為支持在校生創業,北京提出,要重點在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食品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新的專業增長點。

  廣西則對創業基礎課程進行了改革,提出不少于32學時、不低于2個學分。增加實習實訓教學比重,文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科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高職高專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數不少于50%;師范類專業實踐不少于1個學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

  廣東設置財稅、金融、法規、企業管理、風險控制、知識產權保護等創新創業實務課程,還允許創新創業學分轉換為專業課程學分,學分修滿后才允許正常畢業。

  彈性學制最多保留學籍8年

  在福建,在校生休學創業的修業年限可在原有學制基礎上延長2至5年,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辦理相關休學手續。黑龍江也提出,除研究生外,學生經高校評估后最多可保留學籍8年休學創業。

  廣東提出實行彈性學制、延長修業年限的要求,將高職高專放寬至6年,本科放寬至8年,更允許學生邊工邊讀,休學創業,簡化復學手續,為學生離校創業提供便利。四川的政策則更具商榷余地,創業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高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辦理相關休學手續。

  創業教育業績影響教師評聘

  近日廣西發布的政策中,“高校教師每2年至少有2個月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被廣泛關注,其中還提到,教師帶領或指導學生開展創業項目、參與課題研究可折算工作量,在科研項目申報與立項上可給予優先照顧。

  吉林政策更加細化,不僅要鼓勵和支持專業課教師通過培訓轉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還要按照學生人數以及實際教學任務,合理配備一定數量和較高質量的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

  廣東則提出,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業績列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和績效考核的重要考察指標,實施教師業績考核預警,逐步建立教師淘汰退出機制。

  高校實施特色

  中國政法:實施三學期制,增設夏季學期

  記者從中國政法大學了解到,為給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學校將實施三學期制改革,縮短春、秋季學期,增設夏季學期,并且作為全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制度,在夏季學期中著力推行創新、創業、國際化教育培養模式。

  武漢大學:學生不愿就讀的專業可停辦

  在學科及學制管理方面,武漢大學在為學生創新創業而制定的政策中表示,將會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對部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或者沒有學生愿意就讀的專業進行改造、調整直至停辦。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中南大學:教師離崗創業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記者從多所高校了解到,實行彈性學制、調整學業進程,已經是各高校的實施常態。比如南京大學、北理工、北科大等,都提出在校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中南大學將四年制本科在校生的修業年限進行了細化規定,為3~6年。不僅如此,還鼓勵校科技教職人員在職和離崗創業,經學校同意后可在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

【創新創業有哪些政策法規】相關文章:

濰坊促創新創業優惠政策有哪些03-27

有哪些創業路徑02-11

網絡創業有哪些03-26

創業的感悟有哪些03-03

廣州創業政策法規11-24

農村創業點子有哪些 如何創業02-26

創業者的創業動機有哪些06-26

女性創業的方向有哪些03-10

創業的糟糕建議有哪些03-0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在线欧美中文亚洲精品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