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創業失敗中吸取教訓?
下面小編分享如何從創業失敗中吸取教訓,學習更多的創業知識。
在一次去美國楊伯瀚大學創業中心的訪問中,該中心的主任跟我談道:在中國可能無法開展創業研究與教學,理由有二:一是美國政府每年拿出很多的錢支持創業和發展小企業,但中國沒有;二是美國人認為失敗是一種有用的經歷,在中國卻排斥失敗者。這種判斷并非沒有依據:一方面,中國的創業者在經歷創業失敗后,一般會選擇深藏,不愿意分享失敗的教訓,有些甚至不愿去面對失敗的經歷。另一方面,失敗過的創業者也相對更難獲得來自各方面資金上的支持,更加傾向于選擇回避失敗的經歷。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多年跟蹤調查結果也顯示:盡管近年來我國創業環境持續得到改善,創業活動日趨活躍,機會型創業(即為實現自身價值而采取的創業行為)比例不斷提高,生存型創業(即因別無選擇不得不創業)的比例不斷下降。顯然,創業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主動行為,有不少創業者甚至之前有過創業經驗。然而,比較令人吃驚的是,新創企業關閉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問題何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在于上述原因。
從以往創業中學什么
新創企業乃至生存了一段時間的小企業,其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營者(多為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因此,創業者的個人特質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有關的研究結果卻發現:在沒有創業之前,很難識別出誰能夠成為成功創業者,因為個人特質不容易識別,至少在沒有具體行為之前,很難做出準確判斷。于是,關注的目光就聚焦在創業者創業前的經歷和經驗——顯然,先前經歷和經驗相對客觀而且易于觀測。
先前創業經歷是創業學習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那些無法通過常規教育獲得的隱性知識,而這類知識往往是個體在特定環境下通過實踐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即在干中學的過程。
一些研究人士把先前經歷細分為創業經歷(是否創業過)、產業經驗(在某一個特定行業的經驗),以及管理、營銷、財務等職能領域的經歷,認為這些不同的經歷,對新創企業經營績效,能產生一定的作用。其中,大部分研究傾向于認為產業經驗、管理經驗等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更為顯著,而是否有過創業經歷,反倒位居其次。
換而言之,創業成功與否的概率,不在于你創業過多少次,而在于你從以往的創業中獲得了多少經驗。根據這樣的結論,一些研究者建議:要創業,先就業。事實上,這與許多經驗豐富的創業家提出的建議并無二致,均認為要想創業成功,相關經驗非常重要。創業過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以往的創業中學到了什么,積累了什么。
認清什么是關鍵事件
一般認為,創業經驗對后續創業作用的影響,通常和創業者的學習能力有關,卓有成效的創業者應該首先是優秀的學習者。他們從一切可能中學習:顧客、供應商、競爭者、員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創業者;他們從經驗中學習、從干中學習。并且,他們懂得如何從無效中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從關鍵事件中學習。
或許你很難確定哪一件事會是關鍵事件,而在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卻能真切感覺它們的存在。這些事件可能勾勒了你從過去走到現在的大致軌跡,有可能是一些不經意的小插曲、小故事,但卻記憶深刻,有些甚至成為你人生體驗的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關鍵事件在創業過程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曾講了三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關于如何把生命中的點滴串聯起來。他講到大學期間因為喜歡而選的書法課對他后來設計電腦版式功能的重要作用,喬布斯說:“跟隨好奇心和直覺所做的事,后來被證明基本都是極其珍貴的經驗……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你回頭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些點點滴滴之間的聯系。所以,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
喬布斯人生軌跡中的點滴為什么能串聯得那樣獨特和精彩?是他的好奇心和直覺。
好奇心意味著興趣和執著,意味著能把事情做得更加深入。直覺行事則容易發現新的東西,把創新在深層次上串聯起來就容易構成獨特的資源和能力。回顧創業歷程并從中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能夠對關鍵的事件做深層次的反省,能夠發現關鍵事件間的內在聯系,經歷就更容易轉化為經驗甚至是知識。
改變學習方法
那么,經歷該如何轉化為經驗和知識?組織學習理論分單環學習和雙環學習。單環學習是指通過對具體經歷的觀察、回顧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再在新環境中加以檢驗,改進不足。這是一種改良性學習、維持性學習,適用于環境相對穩定的組織,以改善日常程序。而一旦環境變動的不確定性加劇,單環學習應對會導致組織知識過于剛性,阻礙企業對環境的適應。
“雙環學習”則不同,需要管理者依據所掌握的信息,就有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做出反應。“他們樂意順時而變,愿意向他人學習”,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學習和理解的雙循環——顯然,如果具備基于關鍵事件的雙環學習能力,創業失敗的經歷會成為一種財富,也會有助于后續創業的成功。
在創業環境中,如果不是親身體驗,即使是受過多年訓練的經理人,也不一定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往往是先前的經驗和教訓對創業者的后續活動中有所借鑒。在訪談中經常可以聽到創業者說:“我已經摸到路子了”,“做別的產品時,心態已經擺的平了”,“自己得經歷過才知道”,“吃虧了,有長進了”等類似的感嘆,這些不僅是對創業失敗的反思和總結,也是對事業發展的指導。
創業失敗是一種特殊的經驗,如果利用得好,也會成為一種重要資源。討論創業失敗乃至創業管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和創業活動的質量,提升創業能力。而提升創業能力,不僅需要把握有助于創業和商業活動成功的關鍵因素,也需要從失敗經歷中總結經驗、豐富知識。加拿大約克大學的著名華人教授譚勁松先生甚至撰文呼吁:小企業要“有意義地消亡”,不要徒勞無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勞無功地消亡,這是小企業的社會責任。
【從創業失敗中吸取教訓?】相關文章:
吸取教訓,創業才會成功03-23
上班族開店創業:三個案例中吸取教訓03-04
創業失敗案例-怎樣失敗的11-13
馬云創業過程中的10次失敗11-23
創業失敗總結03-17
創業失敗經驗03-26
創業失敗心得11-13
失敗的創業故事03-03
創業失敗的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