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游客、助人為樂的導游,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于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云,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是國家旅游局4A級旅游景區(點)。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正式成立;1999年1月,建筑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xx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xx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迄今,湖北省博物館總占地面積達 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
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臨時展覽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布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筑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采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室外環境按景觀式、園林式的特點進行布局,通過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園林綠化、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等形式,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和諧配套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給觀眾提供一個休閑、舒適、幽雅、公園式的室外游覽空間。是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也是武漢市一座光彩奪目的標志性建筑和對外開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觀。豐富并且有著地方特色的珍貴藏品和不斷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顯著成就,使本館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翹楚之作越王勾踐劍、地質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等,都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并具有世界意義。
目前,湖北省博物館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長江中游的遠古人類》、《屈家嶺——長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盤龍城——長江中游的青銅文明》、《曾侯乙墓》、《九連墩紀事》、《書寫歷史——戰國秦漢簡續》、《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專題展》、《荊楚百年英杰》等十多個展覽,以其精美豐富的展品、精良的陳列布局、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宜人的觀賞環境,向觀眾介紹湖北地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深受海內外游人歡迎。20xx年免費開放后,每年接待觀眾約140萬人次,成為湖北省重要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外開放窗口,黨和國家領導人等曾給予高度評價,國際友人基辛格等曾多次來館參觀,留連忘返。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2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博物館。位于武漢市武昌東湖邊,占地4萬平方米。1953年建立。館藏文物近9千余件,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其中較珍貴的有反映湖北地區革命斗爭史實的實物和領導人的信札、手稿以及照片、報刊;太平天國的紀年武器和城門石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布告、入城證和一部分文獻。
在歷史文物方面,最突出的是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等,尤以屈家嶺文化、楚國歷史和古代樂器等方面的藏品最為典型,其中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和隨縣出土的曾侯乙大型成套編鐘極為珍貴,出土以來一直受到中外學者珍視。
該館建館以來,舉辦各類陳列展覽近百個,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展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湖北戰國秦漢漆器展覽》、《董必武同志紀念展覽》、《新四軍第五師革命斗爭史展覽》 等。其中《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陳列了從該墓出土的1萬余件文物中挑選的青銅器、漆器、兵器、樂器等精品600件,并吸收了多年來有關曾侯乙墓研究的科學成果,內容豐富,形式設計亦較新穎。主要出版物有《京山屈家嶺》、《云夢睡虎地秦墓》、《隨縣曾侯乙墓》。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3
暑假將盡,天氣日漸涼快,8月24日星期天,我和爸媽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
這天,我們早早出發了。下了車,就見一圈圍欄,爸爸說到了,我舉目看去,煙水連天,湖水浩淼,游船點點,這不是東湖嗎?收回目光,我立即看到一座門坊,上面寫著“湖北省博物館”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落款為“董必武題”。爸爸說,董老是黨的早期領導人,當過國家代主席,舊學根底好,還考取過前清秀才呢。由他寫館名,足見博物館的意義了。
進了大門,便見一座雄偉的建筑物,這是博物館的主館,建于一九五三年,古典風格,既有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又有西方建筑又高又粗的圓柱門廊。因而整個建筑顯得很壯麗,既有歷史風韻,又有現代感。進入主館,里面陳列的都是曾侯已墓的出士文物,有十四萬件。展廳分兩層,下層陳列了墓中的所有青銅器,大多都是祭囂,上層是貴族們的日常生活用品。看著這些從地下挖掘出來的發綠發黑的物件,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新奇感。尤其是站在一尊鑒缶前,聽說那是古代王公貴族用來冰灑或溫灑用的,它有保溫柜和冰箱的作用。整個鑒缶呈方形,每邊都有三條龍,跟地動儀的.差不多,四腳也是龍的造型,總體青綠色。瞧缶精雕細鏤的樣子,那精致真叫人想象不出工匠們是怎么作出來的。同時也明白那些王侯是怎么把它做成冰箱的用的。它到底是又大又重的金屬制品呀。看完鑒缶,繼續往前看,館內燈光昏暗,配合這些古董,顯得很諧調,人也仿佛走在歷史的時光隧道。漸漸,我們到了館的中心,這里呈放著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大大小小,一共有六十五個,最大的一個高一米多,重二百多公斤,最小的也有2.4公斤,卻只有兩分米高。整個編鐘分上中下三層,每層的木架都雕著彩繪花紋,兩端還裝飾著青銅套,橫梁由三個佩劍銅人承頂,那銅人造型極為生動,那樣子好象準備立即拔出劍來。聽說這鐘架很堅固,能掛二千五百多公斤的重物,而且經過二千多年地下掩埋仍屹立不倒,不能不使我們贊嘆我們祖先的精湛工藝。而這編鐘的意義還不在這兒,講解員說,因為它能演奏八音階的曲子,而長期以來,外國人卻總認為八音階是西方人創造的,東方壓根就只有五聲音階。隨著這一編鐘的出士,外國人也不得不低頭服氣了。隨后我們還看到了各種出士兵器、衣物。一邊看,一邊想,我像看到那古代人民的辛苦勞作,像聽到了古戰場的廝殺聲,也像看到王公貴族的享樂生活,尤其使我看到中華民族和勤勞智慧。當我和爸爸媽媽從博物館走出來的時候,一陣清風從東湖水面上吹來,我立即感到滿面生涼。這清風也似乎把我從20_多年前的時空隧道帶了回來,極目遠眺,好一幅湖光山色畫呀,我不無限感動:有如此好山好水,有如此輝煌歷史,這正是對我們楚國人的激勵啊!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4
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非常的榮幸。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今天就由我倆為大家服務,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盡量提出來,我們將盡力幫您解決。希望能用我們的熱心、耐心和細心換來您的放心、開心。 今天我將陪同大家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武漢市建筑規模最大,館藏最多的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首家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它位于武昌東胡之擯.館內藏有歷史文物20多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00余件,國家級文物16件.陳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銅器,盛楚時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時竹簡,歷史名人字畫,隕縣猿人,長陽人齒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銅編鐘,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圖等珍品舉世矚目.這些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征集,既具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征,基本反映著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湖北省博物館是武漢市建筑規模最大,館藏最多的博物館.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省博的入口處,湖北省博物館這幾個餾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題寫的大家請看那邊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編鐘陳列館,它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古樂器陳列館.另外兩座建筑分別是楚文化館和綜合館,均為'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仿楚式建筑,三個館整體形成一主兩翼的格局,猶如一個碩大無比的'品'字.展區總體布局亦突出了'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組成,多組一群'的楚國宮殿建筑的格局和風格.湖北省博物館內,綠樹成陰,與小橋流水,雕塑小品.休息庭院相映成趣,完善的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給游客提供了幽雅,舒適的參觀環境和休閑場所.
大家請隨我往這邊走,我們來到了我門今天主要參觀的一個展廳,曾侯乙墓展廳.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槨室模型,它分為東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個門洞是用來連接各室的,其形制有點象我們現在住房的三室一廳.東室放有墓主館和八具陪葬館,中室置青銅禮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銅編鐘就是從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館,北室放有兵器,車馬器,竹簡等.
曾侯乙墓是鑿石為穴的豎穴式墓葬.整個墓室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據殘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約為13米,這與同時期的墓葬相比規模是較大的
如此規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誰呢?我,我們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共發現了‘曾候乙’三個字208次。所以我們斷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請看這個是根據墓內頭骨制作的墓主復原像,我們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約42-43歲的男性,其顱骨特征與中原商代人種特征最為接近。 接下來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鶴。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鶴身和鳥翅膀組合而成的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仙鳥。它出土時在主館的東面,頭向著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領墓主人的靈魂升天或祈求神靈保佑吧。它的鑄造工藝考究,頭顱和鹿角鍍金裝飾,脊背和雙翅周邊鑲嵌綠松石,但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已經不能再見它的光彩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通過它獨特的造型想像出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了。
請大家隨我繼續往前走。這里陳列有許多當時貴族們吃飯用的食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國古代食器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它不僅僅是食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禮器。先秦時期人們對鼎是特別重視,在祭祀天神、地邸、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糧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蓋鼎等很多種,在眾多的鼎中,正鼎的個數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組合往往是用鼎者財富、身份、權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總要的就是內外能夠反映禮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們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貴。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動中與鼎配合使用。[周禮]規定,在儀式中,貴族按其身份等級享用單數的鼎和雙數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銅簋正好與他身份相符。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銅冶煉技術是我過先秦文明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商代就已經成熟,周朝繼續發展,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群正是這個巔峰時期的代表。
大家看這里,它叫鑒缶是這個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較精美的禮器,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莊凝重,周身滿飾蟠璃紋飾,四個足是昂首張口的怪獸,鏤空的孔蓋是繡雕夔龍。其實它不僅經看而且還有妙用呢!使用是,先用這四個環把中間的缶拉出來,在鑒里放入熱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鑒中,鑒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溫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樣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這里還有一個過濾器是用來過濾酒中的殘渣的,各位是不是要驚嘆于古人的創造力了呢?
下面我們將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編鐘陳列處了,編鐘是我們的鎮館之寶。大家看,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編鐘了,它是整個墓里最為壯觀驚人的,這個巨大的鐘架是銅木結構,呈曲尺形,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 蔚為壯觀。六個青銅佩劍武士和八根圓柱承托者七根彩繪木梁構成曲尺型鐘架。架及鐘鉤共246個構件,鐘架分為三層八組懸掛有65件青銅件。上層是三組紐鐘,共19件,中層為三組鏞鐘,共33件,下層為 大型鏞鐘兩組,共12件。大家數一數,下層是不是多了一口鐘,而且它還與其他的鐘不同?那是楚王博鐘,為了紀念他們的情誼,便那走了原來懸掛在那里的輜鐘,而把它懸掛在下層居中的位置。編鐘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首先它是一鐘雙音,按照鐘體上的標音銘文所示,分別敲擊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一口鐘能發出相差三度的兩個音。例如敲擊鐘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擊它的側鼓部就是發音了,那么一鐘雙音的奧秘在那里呢?大家請看編鐘的兩側有棱,發音時,棱和對鐘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現了一鐘雙音的現象。另外角鐘還有一個優于普通圓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長這樣才能奏出旋律優美的音樂。全套編鐘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個八度音程,它把宮商角紫羽五音發展成1234567七個音階,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現在大家是比是特別想聽一聽這天外來音呢?我們在旁廳設有編鐘演奏廳,現在大家可以去領略一下了。到這里我的講解就結束了,現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聽一下編鐘演奏,然后再自由參觀,湖北省博物館除《曾侯乙墓》、目前還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屈家嶺》、《盤龍城》、《曾侯乙墓》、《九連墩紀事》、《書寫歷史》、《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古代瓷器專題展》、《荊楚百年英杰》等十多個展覽,大家可以隨意參觀。12點我們在省博的大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盡興游的順心。 歡送詞略。
根據鎛種上面的記載,我們知道了,當時吳國大軍攻進楚國郢都,楚惠王的父親楚昭王逃到隨國也就是曾國,吳軍隨即趕到,要求隨君交出昭王,作為交換條件,吳國答應把漢水以東的土地劃歸隨國。但隨君不顧吳國威脅利誘,拒絕交出楚王,因此贏得了時間,楚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打退了吳國軍隊。隨國在吳國大軍壓境的情境下保護楚昭王的故事,是歷史上一個不背盟誓的佳話。所以楚惠王為代父親向隨君的子孫表示不忘救難的恩情,送給了曾侯乙這個镈鐘。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5
暑假里,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和媽媽一起參觀湖北省博物館,剛一下車我就看到了氣勢磅礴的博物館,壯觀的外形就像北京的故宮一樣。湖北省博物館建筑非常有特點,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臨時展覽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布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筑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采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所以遠看博物館非常的莊嚴有氣勢。
通過導游的介紹,我知道了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一家省級博物館,里邊的藏品非常豐富,其中最為珍貴的當屬曾侯乙墓的墓葬品,墓主人為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種文物萬余件,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價值之高,保存之好,轟動海內外。曾侯乙墓展覽陳列了該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現了2400年以前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我和媽媽隨導游一起進入展廳,迅速被那些青銅器、兵器、車馬器、竹簡、漆木器、金玉器和樂器給迷住了,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青銅鹿角立鶴、聯襟大壺、尊盤、鑒缶讓人看得目不暇接,瞠目結舌,我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著古人的智慧。我仔細看了每個展品邊上的詳細介紹,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了解了很多當時的故事以及這些藏品的來歷,真是上了一堂豐富的實踐課。
博物館的展品很多,其中有四大鎮館之寶,我最喜歡的'還是“越王勾踐劍”,四年級時我們曾學過《臥薪嘗膽》這篇文章,知道越王勾踐跟吳國夫差對戰被吳國打敗,后來勾踐臥薪嘗膽,養精蓄銳,最終取得了勝利,滅了吳國。所以越王的劍非常有意義,我仔細得看了一下,真是一把絕世好劍呀。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都是精美絕倫的藏品,讓人嘆為觀止。
游覽湖北省博物館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學過的知識,有時間我一定會經常來學習。
【著名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相關文章:
著名的洛陽博物館導游詞09-05
湖北省博物館的導游詞02-27
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07-30
【經典】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05-12
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05-12
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8篇)08-21
湖北省博物館導游詞(9篇)08-13
湖北省經典導游詞09-03
著名風景導游詞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