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科書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10-26 17:57:35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教科書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中使用教科書的主體,教科書的編制必須滿足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需求。教師和學生使用教科書的反饋信息,是修訂完善教科書的重要依據。下面有YJBYS小編整理的小學教科書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小學教科書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課程改革重要載體的教科書領域出現了諸如教科書版本多樣化、編寫須立項核準、出版發行公開招標、選用權重心下移、評價力度加大等新情況,教科書管理也必將為適應新形勢而改革自身,進一步推進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北京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建立規范的教科書管理制度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小學;課程改革;教科書;教科書管理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教科書管理主要是指教科書立項核準、編寫、出版、初審、實驗、審定、選用、發行、供給等環節的相關規范活動。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同時輔以訪談法和文獻調查法。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教師問卷、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見表1),采取典型抽樣和分層抽樣,分別選用了通州區和海淀區的八所學校(每區中小學各兩所,辦學條件較好和一般的各一所)。問卷回收整理后采用SPSS11.統計。另外,調查的同時還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兩個教科書發行部門、新聞出版署、四家主要教科書出版社以及區縣教研員、校長和教師代表等分別進行了訪談。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關于教科書的立項、編寫

  1.編寫立項

  21年6月7日,教育部下發了《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家課程教科書和地方課程教科書的編寫分別需要向國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申請立項,但究竟什么教科書(是否包括部分教輔材料)需要立項并未作明確指示。對此所做調查顯示:84.9%的教師認為國家課程的教科書需要立項,44.3%的教師認為國家課程的教輔材料需要立項,36.3%的教師認為地方課程教科書需要立項,24.1%的教師認為地方課程的教輔材料需要立項。在此問題上,教師的看法不因地區、年級、性別、年齡、職務、學科等存在顯著差異。

  表1 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

具體情況

教師問卷

家長問卷

學生問卷

小學

中學

三年級

五年級

初二年級

三年級

五年級

初二年級

發放(份)

13

12

29

178

21

28

181

2

回收(份)

126

112

25

177

198

25

181

199

回收率

95.2%

98.6%

99.3%

有效(份)

212

567

581

有效率

89.8%

97.8%

99.3%

  2.編寫人員

  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教科書的編寫人員主要是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專家、學科專家、任課教師、教研人員;教師在強調專家作用的同時也突出了任課教師和教研人員的作用,但家長則相對重視專家意見;對專家意見,教師更傾向于學科專家,而家長更看重教育專家。教師參與編寫教科書的情況是:82.5%的人沒有參與過教學用書的編寫及相關活動,1.9%的人參與過,11.3%的人參與過教科書使用意見的反饋。此外,在“其他”項上,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可提供教科書編寫的資料。此結果,一方面是由于家長處于教學活動之外,對專家的期望相對較高,而教師作為當事人,更多是從自己的課程活動出發,認為除了學科專家知識的保障外,教師的實際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隨著年級升高,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加,學科專家在教材編寫中的分量也就更重。而部分教師提到的學生為教科書編寫提供學習資源也是值得重視的,畢竟救科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能讓收益和服務主體參與進來應該說是提高教科書質量的重要環節。

  關于教科書編寫人員的素質要求,教師的意見是:有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81.6%)、有教學實踐經驗(81.6%)、熟悉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78.8%)、有深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積累(69.8%)、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69.8%)、熟悉教科書編寫的一般規律(53.3%)。相關系數結果顯示,這與教師選擇的編寫人員排序有很高的一致性。

  3.編寫組織

  在國定制教科書管理體制下,教科書的編寫主要是一種政府行為。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后,教科書編寫的組織也逐漸走向市場,特別是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國家計委印發了《中小學教科書出版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和《中小學教科書發行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后,教科書的編寫更傾向于由參加招投標中標的出版社來組織。教師和家長對此的態度是:更愿意政府指定和蛆織,贊成由出版社組織的比例較小,教師只有11.8%,家長僅為8.1%。教師認為出版社組織教科書編寫存在的問題有:缺乏教科書編寫的多種專業人員(87.3%),出版社會因盡量減少成本而不能保證教科書的質量(47.2%),聘請的人員良莠不齊(39.2%),編輯人員能力不夠、責任心不強(29.2%),編輯人員的時間不能充分保證(14.6%)。由此,國家如實施教科書出版發行招投標辦法,一方面必須加大出版社資質的審查力度,同時出版社也必須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

  (二)關于教科書的實驗、審查

  教科書編寫后的實驗是其科學性的重要保證,也是教科書管理的重要環節。99.4%的教師和95.6%的家長認同教科書實驗的重要性。

  審查是保證教科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和家長都非常贊成,只有.9%的教師和5.5%的家長認為教科書審查不必要。但關于具體的審查對象,《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指的是國家課程教科書和地方課程教科書,而教師的意見是:72.2%的人認為所有教科書不分層次和類別都必須審查;23.1%的人認為應綜合考慮教科書的層次、課程類型等多種因素;16%的人認為應按教科書的層次如國家、地方區別對待;1.8%的人認為按不同教育階段如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區別對待;7.1%的人認為按課程類型區別對待,如必修課程的教科書審查,選修課程的教科書不審查;4.7%的人認為按課程內容(如人文、社會、科學類)區別對待。

  關于審查人員,教師的意見依次是:專家、教師、社會人士等組成的專門審查組織(78.8%),教育部工作人員(42.9%),市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員(15.6%),大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9.%),民間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2.8%)?梢,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應有一個多方人員組成的專業組織審查教科書,這與《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一致。但也有部分教師認為教育行政人員也是主要的,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教師更多地看到行政部門對審查結果的干預和影響,而對教科書審查是一項專業要求較高的業務活動認識不夠,這也是目前行政部門專業活動和行政管理不分造成的慣習性影響。

  關于審查的收費,《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沒有明確規定,但隨著教科書的編寫及出版、發行逐漸市場化,審查將是一項政府監控的專業活動。總體來說,39.2%的教師贊同不收費,51.9%的教師贊同主要應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劃撥專款,14.6%的教師贊同由出版社交納一定費用,9.%的教師贊同由編寫者交納一定的費用。可見,教師更多地認為教科書審查是政府管理教科書的重要手段,而政府履行調控義務理所當然由政府承擔經費,這里存在政府與市場二者關系定位的問題,如定位不同,審查費用的承擔方式也不一樣。

  (三)關于教科書的出版、發行

  1.出版

  在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前,我國教科書的出版發行是政府指定出版社出版和新華書店全國統一發行,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行為。21年后,教科書出版發行中市場化的因素增多,對于逐漸引入市場因素的教科書出版,教師和家長的認識存在差異,教師更贊成由參加招投標的中標單位出版(占62%),而家長則更贊同教育行政部門指定出版社出版(占6%)。教師在教科書的組織編寫和出版的認識上,4%的人贊成由國家指定專門的部門或機構編寫教科書。

  2.發行

  教科書發行方式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發行部門發行、招標的中標者發行、新華書店統一發行、出版社自己發行、個體書商發行和區縣教研部門發行等形式,家長相對比較贊成由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發行部門發行,教師更傾向于由參加招標的中標者發行和新華書店統一發行。

  3.出版與發行的關系

  教科書的出版和發行在招投標上,教師都比家長更贊同一些,而家長則傾向于政府指定。這一方面是因為有63.5%的家長對中小學教利書政策不太了解,對新的出版發行方式關注不多,而教師相對來說更為熟悉一些。雖然如此,但在談到市場化因素介入時教師也是喜憂參半,其認為出版社競標出版發行教科書的積極因素有:提高教科書的出版質量(83.5%)、降低教科書的成本(45.3%)、增強出版社出版教科書的實力(24.5%)、活躍教科書市場(24.1%);消極因素有:造成教科書市場的混亂(46.2%)、引發惡性競爭(41%)、增加教科書的成本(29.7%)、其他(8.5%)。

  (四)關于教科書的評價

  1.總體質量

  對教科書的總體質量的評價,相對教師和家長來說,學生的滿意度要高一些;而8%的教師和家長都認為一般。學生方面,年級之間存在極其顯著差異,三年級和五年級認為非常好的分別是55.4%、58.7%,而初二學生則只有2.2%認為非常好,75.8%認為一般。教師方面,75.9%的小學教師認為非常好,而只有24.1%的中學教師認為非常好。

  以上結果的出現,一方面因為家長和教師更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而學生更多從自己的感覺出發。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是教科書的使用者,相對家長更有發言權,而家長對教科書的評價更多是當事人的一種感覺。學生與教師的評價都存在年級差異,低年級普遍反映比較好,這說明低年級的教科書相對比較成功,而知識要求相對較低,更要求直觀性、趣味性等,這可能是低年級教科書更受歡迎的理由。

  2.評價標準

  教師和家長在評價教科書時都傾向于知識及其體現形式,其次才是外觀如圖文、印刷、大小等,并且教師比家長還更重知識的呈現形式。對教師來說,其群體不因為地區、年級、性別等存在顯著差異。而對家長而言,不同地區的家長在選擇編排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特點和教科書的外觀是否有吸引力上有極其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在選擇教科書是否圖文并茂有顯著差異,三年級、五年級、初二年級有逐漸遞減的趨勢,分別為43.1%、33.1%、23.8%,孩子的年級與家長選擇圖文并茂的教科書有顯著的負相關;家長的學歷、職業、家庭月收入除了在教科書的價格一項上不存在差異外,其他各項評價內容上都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學生對教科書的喜歡程度依次是:配備很多學習材料(47.7%)、彩色(15.8%)、圖片多(9.6%)、印刷精美(8.3%)、紙張好(6.2%)、內容比較簡單(5%)、價格便宜(3.4%),可見,學生看重的是學習材料的多少,其次是直觀感覺上的,而內容上的要求則列在后面。

  結果顯示,教師在評價教科書時主要看知識內容以及編排是否有利于教學;家長雖也重視知識及其呈現,但在關心知識選擇和外在表現上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評價則更傾向于是否方便學習。

  3.評價人員

  教師和家長都傾向于教科書評價應由多方人員組成的組織、任課教師來操作,而且學生、家長參與教科書評價的呼聲很高。

  (五)關于教科書的選用

  1.選用情況

  中小學教科書的選用主要是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人員(75.5%)、教研部門人員(31.6%)、校長(13.2%)決定的,而任課教師(4.2%)、教育專家(4.2%)、學科專家(4.2%)參與很少,家長(2.8%)和學生(1.9%)等需求主體更是被忽略。關于學校選用教科書是否征求過教師意見的問題,92%的教師選擇沒有聽取過,且兩區不存在差異。93.1%的家長認為教科書征訂是規范的,25.7%的家長認為教輔材料是被要求訂閱的?梢,雖然教科書選用權有所下移,但主要由區縣行政部門決定,而在教科書征訂比較規范的同時,教輔材料管理的力度還有待加大。

  2.選用權的層級

  新課程改革正在健全中小學教科書選用制度,但在具體教科書由誰來選,哪一層級具有教科書選用的權利方面,在國家部門、市級部門、學校任課教師、區縣部門等幾個選項中,教師和家長都傾向于市級部門和國家部門來選擇教教科書,這里教師和家長有差異,5%的教師傾向于市級部門,而47%的家長則更贊成國家部門;2%的教師贊成由區縣部門;而相對學校和任課教師而言;教師和家長都較傾向于任課教師。家長的學歷、職業等因素與選擇由國家部門和市級部門決定顯著相關,大學本科以下學歷的家長,學歷越低越贊同國家部門和市級部門選擇,高中和中專以下的贊同國家部門選擇的比例高于市級部門;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家長,贊同國家部門和市級部門的呈遞減趨勢,并且贊同國家部門選擇的比贊同市級部門的少;工人和農民比較贊同國家部門和市級部門選擇,其次是公司、企業人員。教師則不因為地區、年級、性別等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有:(1)考試對教科書選用的導向非常明顯,教師和家長認為,誰有權組織考試,則教科書選用權就在哪級。(2)學校對教科書的選用,一是因為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和學校課程管理的確立,學校有權利自己選擇教科書,而在學校對教科書最有發言權的是任課教師,部分教師非常贊成自己選擇所教科目的教科書;二是由于部分示范學校由學校選用,而學校選用部分是由任課教師操作的。

  3.選用人員

  北京市部分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區縣成立了由教研人員、骨干教師和家長等組成的教科書選用委員會,負責教科書的選用及推廣。關于選用委員會人員構成問題的調查結果:教師和家長贊成選用教科書的人員首先是教研人員和任課教師,其次是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行政人員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學生和家長也開始參與教科書選用;教師更傾向于教研員和任課教師,家長則更看重教研人員和教育專家的意見。不同年級的教師在選擇任課教師和學生方面也有極其顯著差異,年級越高越重視任課教師特別是學生的意見(前者小學為46.3%,中學為53.7%;后者小學為32.7%,中學為67.3%)。對家長而言,兩區家長在選擇教育行政部門和任課教師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通州區的家長多選擇了教育行政部門,而海淀區的家長則更傾向于任課教師(前者通州區為59.6%、海淀區為4.4%,后者海淀區為55.3%、通州區為44.7%);不同學歷、職業和收入的家長在選擇教研部門人員、任課教師、家長、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主要原因有:(1)隨著課改的深入,教科書選用的專業性增強,熟悉情況又有大量專業背景的教師和學科專家等專業人員才更有發言權,但由于有統一考試及教師自身的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存在,63.2%的教師認為把教科書的選用權完全交給任課教師不可行;(2)家長和學生作為教科書的需求主體不容忽視,76.7%的家長認為教科書選用時家長的意見很重要,因為目前97.7%的家長對孩子使用的課本都很關心,但不同學歷、職業和收入的家長關心的程度有很大不同。

  (六)教科書的供給

  1.價格

  教科書和教輔材料的總價格不同地區、年級、學校有差異,兩地調查結果是:小學三、五年級教科書的價格大致是5-1元,初二年級大致為1-15元;教輔材料小學三年級大致為5元以下,而五年級選擇5元以下和5-1元的都比較多,初二年級大致在5-1元左右。以此推算,小學三年級一學年的課本費大致為2-3 元左右,五年級大致為2-4元左右,初二年級大致為3-5元左右。

  關于教科書的價格,43.9%的教師和27.3%的家長認為非常高,54.2%的教師和72%的家長認為比較適宜。不同年級家長在選擇非常高和比較適宜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小學學生家長選擇適宜的較中學家長多,而 5.3%的初二學生家長認為非常高。調查中,66.3%的家長認為要負擔孩子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費完全沒有困難,31.2%的家長認為有一定困難,還有 2.6%的家長認為有很大困難,這與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數據(家庭月收入1以上的占62.7%,3-1元的占31.4%,3元以下的占6%)比較一致。教師對此不存在地區、年級、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在課本費的構成中,教輔材料已接近教科書的價格,因此,嚴格課本價格管理,特別是降低教輔材料的價格仍是教科書管理的重要內容。

  2.費用的承擔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課本并不是免費的,絕大部分是學生(家長)自己承擔,從 21年秋季開始,在全國部分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開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試行免費提供教科書。對此,55%的教師和家長贊成課本費由政府和家長分擔,25%的教師和49%的家長支持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試行免費教科書制度,認同由政府或家長單一主體承擔的教師和家長分別是1%、2%和2%、2%。

  3.獲取

  對于教科書的獲取方式,教師、家長和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師認為,學生由哪種方式獲取教科書影響都不是特別大,相對傾向于學校免費發放(實質是政府免費發放),贊同學生買教科書的,通州區為66.7%、海淀區為33.3%。家長和學生將近7%的人都贊同由學校兔費發放,在不能免費發放的情況下,更愿意購買。而對借用和租用,家長不太贊成,特別是學生,只有8.6%的學生贊同,通州區家長比海淀區家長更贊同借用和租用。此結果與上述教師和家長贊同由家長和政府分擔課本費居多不太一致,這說明教師和家長雖然贊同由政府和家長分擔,但如果能有免贊提供的,他們也毫不猶豫地接受;而對學生來講,借用和租用課本好像都不太現實。

  對于教科書的重復使用,5%的教師和 49.7%的家長贊成、43.2%的學生愿意;不同年級教師在贊同上有極其顯著差異,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更為贊同(63.3%、36.7%),而家長和學生則不存在差異。65.6%的教師認為使用舊教科書對教學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特別是中學教師;雖然63%的學生認為,課本的新舊對學習沒有影響(這在地區和年級上都存在極其顯著差異,海淀的學生認為影響比較大,高年級的學生認為影響比較大),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愿意使用舊教科書,這里可能有觀念、年級、地區的影響,還可能與提供“舊”到什么程度的教科書有關,如要實行教科書重復使用的話還需進一步引導。

  關于黑白版教科書,63.7%的教師認為黑白版教科書對教學有影響,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更認同有影響。48.3%的家長贊同孩子使用黑白版教科書,但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年級越低越不贊同;另外,家長的職業也影響對此問題的看法,工人、農民、公司企業人員和個體經商者比較贊同使用黑白版教科書,71.3%的學生愿意接受黑白版教科書?梢,使用黑白版教科書對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講影響不是非常大,但低年級的教師和家長相對來說都不太贊同使用黑白版教科書。

  4.免費供應

  如果我國教科書可以無償供應的話,其范圍可能有多大?劃分的標準是什么?調查顯示,在教利書不能完全無條件免費供應的情況下,家長和教師比較贊同按教育階段來區分教科書免費與否,在其他標準上有所差異(見表2)。關于教科書免費供應中會遇到的問題,教師關注較多的是費用承擔(48.1%)、紙張質量(39.6%)、使用管理(33%)等具體操作問題,家長則較關心內容處理(37.7%)、消毒問題(34.7%)、紙張質量(34%)、費用承擔(32%)。教師和家長都關心免費供應如何運作,相對來說家長還較關心教科書的內容。

  表2 教科書免費供應范圍的劃分標準

標準

按教育階段分,
義務教育免費,
反之有償

按經濟程度分,
經濟落后地區
免費,反之有償

按課程類型
分,必修免費,
選修有償

前三種因素
綜合考慮

不考慮任何
條件全部免費

教師

41%

33%

16%

29.2%

18.9%

家長

3%

19%

26.6%

26.5%

21.3%

     在學生使用教科書方面,73.3%的學生經常在課本上劃線或做筆記、做練習,23.2%的學生偶爾做,而從不做的僅為3.4%;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此問題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高年級學生使用更多。在利用的時間方面,除了上課和寫作業的時間外,68%的學生每天都會不定時看課本,28.1%的學生幾天看一下,只有4%的學生從不看;在地區和性別上有極其顯著差異,通州區的學生比海淀區學生利用率高,而女生比男生利用率高;在年級上有顯著差異,相對來說年級低利用率低。一學期結束后,學生使用的教科書69.2%的有點新,17%的非常舊,只有13.8%的比較新;在年級和性別上也存在顯著差異,高年級的書比低年級的書舊,男生的書比女生的書舊。對使用過的教科書,26%的學生經?,63.3%的學生偶爾看,1.7%的學生從不看;存在年級和性別差異,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看得多,女生比男生看得多。對使用過的教科書,86.2%的學生是自己保存,6.1%的學生借或送人,4.6%的學生賣廢紙了。 58.2%的學生認為,課后學習時課本比練習冊用得多?梢姡瑢W生對教科書的利用率比較高,使用后的教科書保存也較好,且更愿意自己保存、偶爾翻閱。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國家課程教科書和地方課程教科書編寫需立項自不必說,但兩種教科書的教輔材料是否需要立項與前兩者的立項并沒有必然聯系,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教科書應由具備有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有教學實踐經驗,熟悉教育教學現狀和發展趨勢,有深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積累,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熟悉教科書編寫的一般規律的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專家、學科專家、任課教師、教研人員等在專門的時間編寫;如果出版社要組織教科書的編寫,還必須由相關部門對其資質進行審查。

  第二,教科書編寫后的實驗和審查是管理的重要環節,審查對象劃分的標準應多元化,可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參考課程層次、課程類型、課程內容、教育階段等標準。目前,審查中行政干預還比較多,在經費管理等方面還需規范。

  第三,教師和家長對逐漸引入市場因素的教科書出版發行這種新的趨向喜憂參半,特別是家長,更傾向于由政府部門指定單位進行教科書的出版和發行。

  第四,教科書的總體質量較高。在評價時,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比較偏重知識選擇及其呈現形式,其次才是教科書的外觀。教科書的評價應由教師、學生、家長、專家等組成的專門組織進行。

  第五,教科書的選用主要由區縣行政部門決定,教科書的征訂比較規范,但教輔材料的管理力度還較弱;教科書的選用受考試影響較大,多數人主張考試權與教科書的選用權相一致,教科書的選用應由教研人員、任課教師、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等專業人員操作。

  第六,學生課本的費用相對較高,部分家庭承擔有困難。教師和家長都贊同由國家免費供應或家長與政府分擔;教科書的借用和租用或重復使用,在我國現階段都不太現實;教科書免費供應范圍劃分的標準可考慮教育階段、經濟水平、課程類型等因素;教科書免費供應中會遇到內容處理、紙張質量、消毒、修訂、價格、發放、費用承擔、使用周期、使用管理等問題。

  (二)對策建議

  1.教輔材料:中央和地方都應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教輔材料管理是教科書管理的重要延伸,目前,中央在教輔材料的管理上力度比較大,但地方的適切性措施較少。對教輔材料的管理,首先應對其準確定位。隨著教科書出版發行等環節中市場因素的引入,教輔材料運作中市場因素必將增多,而且教輔材料目前應該說更加市場化。對教輔材料,可以把其當作是有限制的產業來看待,有限制即是指政府的干預和引導,并且這種干預和引導應貫穿到教輔材料運作的全過程。第一,各類教科書的教輔材料在編寫時都應按教科書層次在相應部門備案,以讓主管部門了解教輔材料數量的大致狀況;第二,編寫完成的教輔材料都應送相應管理部門,由其組織比較權威、專業的人員對教輔材料進行評價,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公示評價結果,以科學、公正的評價導向,營造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輔材料運作環境;第三,應對教輔材料進行明確的限價,井對印刷質量、發行等環節進行核查,以確保教輔材料的質量。

  2.教科書編寫:吸收并保證大量高水平教師參與教科書的編寫

  目前,教科書編寫人員多是兼職,吸收教師參與不但可以補充人員力量,也能使教科書盡量貼近使用者需求。吸收高水平教師參與教科書編寫,第一,可以把教科書編寫作為一種資格,有關部門可以規定具體條件并進行認定,經過資格認定的教師可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明,該資格認定可進行定期審查;第二,收集獲得該種資格認定的教師材料組建教科書編寫人員數據庫,入庫人員作為教科書編寫的備選力量;第三,由出版社或其他組織在數據庫挑選相應學科和要求的人員編寫教科書,并在編寫前簽訂正式合同,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四,編寫組織者應加強協調,保證教師編寫教利書的充足時間。目前,出版社等教科書編寫組織單位和教師管理是兩條線,要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很困難,組織者一方可以溝通教師的管理部門,同時也要與教師在編寫要求上達成一致。

  3.教科書出版發行:項目招標方應加大對中標方資質的審查和全程監督  教科書的招投標不同于一般市場上的項目招投標,政府既是教科書項目的招標方,同時也是教利書管理的執行者。政府對市場化運作的干預,資質認定和監督是重要手段。在教科書的立項、出版和發行上,最好能一體化,這樣一方面能讓實力強的出版社承擔,同時也有利于調動出版社的積極性。第一,按立項、出版、發行三個環節的要求進行資質認定,并施行年審制度;第二,對中標出版社實行全程監督,確保教科書的質量和出版社運作規范。

  4.教科書評價:以專業性、公正性營造良性競爭的環境

  隨著教科書的多樣化,評價的導向作用就越來越明顯。教科書評價可以看成是一項多主體并存的活動,既可有政府組織的評價,也可有民間機構進行的評價,原則上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評價要保證其專業性,這使評價結果具有影響力的基礎,教科書的評價應由專業人士進行;第二,保證評價的公正性,應依照教科書本身的科學性標準進行;第三,保證社會對評價結果的知情權,評價結果應根據評價主體的職責,層級等在允許的范圍內公開,以供對比和參考。

  事實上,教科書審查的劃分標準是多樣的,德國、挪威等國教科書的著述、編輯、發行由民間出版社承擔,根據各州的法令,出版社有義務將其編輯的教科書的樣書提交給教育部申請審定,即教科書沒有任何區分的要申請審查;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區分的標準為是否為國家編寫,民間出版社編寫的教科書都要經教育部審查?梢,教科書審查對象劃分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按層次劃分,課程類型、課程內容、教育階段也是可以參考的標準,要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而定。

  5.教科書選用:切實保障使用者和需求者的選擇權利

  隨著課改的深入,課程權利逐漸分化,課程主體獲得教科書選用權是必然的趨勢。第一,改革考試制度,減少其對教科書選擇的影響;第二,減少行政權利的干頂,要讓教科書選用權從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中脫離出來,讓利益主體自我把握;第三,形成教科書利益主體的制衡機制,以保障使用者和需求者選擇的權利;第四,各利益主體應廣泛閱覽多種教科書,進行比較,以保證選擇教科書的科學性。

  6.教科書供應:采取措施加快免費供應的進程

  從目前的情況看,教科書免費供應不管是從經濟條件還是具體執行措施上都還不成熟,教科書的免費供應只能是逐步推進。第一,政府應檢查對教科書價格干預的執行效果,以切實降低教科書價格;第二,免費發放黑白版教科書、部分教科書重復使用、對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免費等過渡措施并舉,先在小范圍內以扶助的性質免費展開;第三,逐步實行大范圍的政府與家長分擔的形式,如使用教育券或政府直接補貼給出版社的方式進行;第四,政府劃撥專項資金以政府購買的方式免費發放或出借教科書,并同時出臺一系列的管理辦法。

【小學教科書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現狀調查報告02-23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0-17

教科書循環使用管理制度10-20

現狀調查報告04-17

國內小學自然教學現狀調查報告08-26

小學科學教學現狀調查報告07-29

小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精選7篇)11-10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實習調查報告09-16

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報告12-12

小學科學教學現狀調查報告12-2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午夜啪视频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中文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