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

時間:2024-06-21 11:11:07 中醫助理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2017

  養生是很多人的喜愛,養生不僅對身體各方面有很好幫助,而且長期養生也能夠延年益壽,不過在養生的時候,要正確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中醫夏季養生的小常識,歡迎閱讀。

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2017

  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于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并且活躍于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毛孔開泄,而使汗液排出,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

  在談到夏天如何養生時,汪綺石在《理虛元鑒》里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這里再清楚不過地指明了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濕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里所指出的“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于夏季。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這是它的病理特點。暑邪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此為傷津的關鍵,津傷時,即見口渴引飲、唇干口燥、大便干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癥。如果不及時救治,開泄太過,則傷津可以進一步發展,超過生理代償的限度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可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陽氣外越的癥狀,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導致死亡,由此觀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閑視之。

  濕為長夏之主氣,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熱又多雨。人們所說的濕病就多見于這個季節。這個季節里空氣中濕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以至感受濕邪而發病者最多。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濕邪的病理特征。不僅如此,濕邪亦好傷脾陽,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合后,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

  中醫還認為,濕邪重濁,故外感濕邪后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癥狀。又因濕邪粘滯,病損往往著而難易,若其侵犯肌膚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處,故有“著痹”之稱。一般他說,濕邪為病,病程較長,如濕溫病,常有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之臨床特征。

  風濕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濕痹癥則往往反復發作。內濕病常見其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濕熱帶下之分泌物,質粘而腥臭。因此,人們常稱濕為“有形之邪”,其性穢濁。

【中醫夏季養生小常識】相關文章:

中醫養生小常識精選07-23

中醫養生小常識(精選210句)06-16

中醫夏日養生保健小常識05-12

中醫夏日養生小常識202404-15

中醫夏季養生常識201709-21

中醫夏季養生要點201710-09

女性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201710-13

2016年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06-07

中醫夏季養生保健常知識07-13

中醫思維的夏季養生知識07-25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男人的天堂1024 |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99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 亚洲另类精品国产一级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