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

時間:2025-01-15 16:40:08 登綺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經常跟考試真題打交道,考試真題是用于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一份好的考試真題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

  1.個體的身心發展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 )。

  A.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答案】D。答案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2.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在教學中主張(  )。

  A.探究法

  B.班級授課制

  C.發現法

  D.討論法

  【答案】C。答案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一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采用發現法。

  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l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答案】A。答案解析: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4.下面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  )。

  A.計劃策略

  B.組織策略

  C.監視策略

  D.調節策略

  【答案】B。答案解析:組織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

  5.艾里斯的ABC理論中的“C”指的是(  )。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

  B.獲得正向的情緒結果

  C.事件造成的情緒后果

  D.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

  【答案】C。答案解析:ABC理論中A代表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代表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6.下列哪一項不是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劃分的?(  )

  A.發展性研究

  B.應用性研究

  C.預測性研究

  D.評價性研究

  【答案】B。答案解析:根據研究的功能可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可分為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

  7.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系統法

  【答案】D。

  8.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是(  )。

  A.自愿性

  B.強制性

  C.規范性

  D.隨意性

  【答案】A。答案解析: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愿選擇、自愿參加的活動,其基本特點在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

  9.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在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進行的活動屬于(  )。

  A.群眾性紀念日

  B.民間傳統節日

  C.專題教育活動

  D.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答案】A。

  10.班級管理目標中,貫穿班級管理始終的中心和主題是(  )。

  A.目標項目

  B.目標值

  C.目標方針

  D.目標設想

  【答案】C。

  11.學校教育始于( )。

  A.奴隸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末期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中期

  【答案】A。答案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從西周以后,出現“國學”和“鄉學”,這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

  12.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是(  )。

  A.卡普杰列夫

  B.蘇霍姆林斯基

  C.烏申斯基

  D.布隆斯基

  【答案】C【解析]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對象》,對當時的心理學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13.在教育心理學看來,(  )不僅是課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疇,也是學習過程研究和教學設計研究所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

  A.教學內容

  B.教學媒體

  C.教學環境

  D.評價/反思過程

  【答案】C。答案解析:教學環境關系到學生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對學生認知發展有積極作用,因此它是課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疇。

  14.成就動機由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組成,這是(  )的理論。

  A.羅杰斯

  B.班杜拉

  C.奧蘇伯爾

  D.阿特金森

  【答案】D。答案解析:成就動機理論將動機分為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5.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稱為(  )。

  A.教學測驗

  B.教學評價

  C.教學測量

  D.教學鑒定

  【答案】B。答案解析:題干為教學評價的定義。

  二、簡答題

  1.小學生的衛生保健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要點】(1)保持正確姿勢,組織適當的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2)保護牙齒,培養兒童良好的用餐習慣。

  (3)眼和耳的衛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營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5)注意用腦衛生。

  2.簡述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

  【答案要點】(1)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指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具體實施形式:講解教學方法;談話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方法;講讀教學方法;講演教學方法。

  (2)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指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具體實施形式:問題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發現教學法。

  (3)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是指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4)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媒體根據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

  3.簡述開展好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點】開展好課外活動,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組織小學課外活動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落實小學教育培養目標的`高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目標要求,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具體。

  (2)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自愿參加課外活動,就要使活動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來自活動內容的豐富多彩和組織形式的變化多樣,能符合學生的各種興趣和需要。

  (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課外活動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因此要充分依靠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主動性。

  4.簡述溝通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要點】(1)信息傳遞。這是溝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得以實現的。溝通把信息載向學校系統的上下左右,使學校成為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權責明確,運行有序的系統。

  (2)控制。學校對其下屬的機構以及全體師生實施統一的指揮和協調,離不開溝通渠道。學校的機構系統實際上就是正式的溝通渠道,上級的指令通過它層層下達,下級的情況通過它層層上報,學校通過這一機構系統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

  (3)激勵。在學校中,溝通是一種激勵的工具。及時地領導工作,對工作績效的評估進行肯定,獎勵出色的行為,對下屬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等,這些溝通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

  (4)情感交流。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社會交往的需求。通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人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交換對于學校內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參與感、滿意感。

  5.簡述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具體應用。

  【答案要點】(1)借助實物、圖像創設教學情境。

  (2)借助動作(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3)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4)借助新舊知識、觀念的關系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

  (5)借助“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6)利用謎語、兒歌創設情境。

  (7)借助問題創設情境。

  (8)運用想象創設教學情境。

  三、材料分析題

  1.《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日前經江蘇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條例明確規定,“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等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行為,對違背上述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依法予以處理。

  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特點,試述該規定的合理性。

  【答案要點】人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我們的教育工作。遵循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則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傷學生。

  (1)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的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2)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

  (4)身心發展的互補性。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都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它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根據以上規律的總結,我們可知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而進行幼兒園小學化對兒童身心發展都有不利影響。

  2.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老師,承諾在帶班的三年期間,滿足每個同學的一個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有個同學的愿望是在植樹節這一天親自植一棵樹。植樹節這一天,史老師幫助這個同學實現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學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1)選擇一個紀念日,設計一個有特色的班級活動方案。

  (2)運用相關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案要點】(1)按照班級活動方案的基本要素進行設計,班級活動一般包括:

  ①活動標題;②活動目標;③活動時間、地點、人員;④活動內容、形式;⑤活動步驟;⑥活動準備;⑦活動總結與反思七部分內容。

  班級活動要基本涵蓋以上七部分內容。

  (2)①在新課改觀念下,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平等的關系;②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 2

  一、選擇題:

  1.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是()。

  A.鍛煉法

  B.說服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2.以就業為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是()。

  A.普通教育

  B.職后教育

  C.職業教育

  D.基礎教育

  3.不屬于20世紀后教育的特征是()。

  A.世俗化

  B.全民化

  C.終身化

  D.多元化

  4.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

  A.柏柆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夸美紐斯

  5.其特點在于動手“做”和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的課程類型屬于()。

  A.教師課程

  B.活動課程

  C.學生課程

  D.學科課程

  6.“最近發展區”的含義是()。

  A.明天要達到的水平

  B.經過努力可達到的水平

  C.很快要達到的水平

  D.永遠達不到的水平

  7.提出“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等觀點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福祿貝爾

  C.杜威

  D.陳鶴琴

  8.獨立的教育學的誕生通常以()為標志。

  A.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D.馬卡連柯的《教育詩篇》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鍛煉法

  B.陶冶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

  10.教師不再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指定自學材料,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教師解答學生疑問,學生階段性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并接受考查,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制

  B.設計教學法

  C.班級授課制

  D.道爾頓制

  11.幼兒園老師常把剛入園的哭著要找媽媽的孩子與班內其他孩子暫時隔開,這主要是因為()。

  A.老師不喜歡哭鬧的`孩子

  B.幼兒的情緒容易受感染

  C.該幼兒不適合上幼兒園

  D.幼兒常常處于激動的狀態

  12.下列關于班集體的概念理解不正解的一項是()。

  A.集體是群體發展的高級階段

  B.班集體就是班群體

  C.不是任何一個班都能稱得上班集體

  D.紀律松弛、渙散的群體算不了集體

  13.師生關系的本質是()。

  A.人——物關系

  B.授——受關系

  C.朋友關系

  D.人——人關系

  14.課程按任務可分為基礎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和()。

  A.國家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地方課程

  D.學校課程

  15.“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是()的觀點。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二因素論

  D.教育萬能論

  二、填空題:

  16.備課要做好鉆研教材、()和設計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17.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

  18.課外活動按性質可分為科技活動、()、體育活動、文學藝術活動、社會活動和傳統的節假日活動。

  19.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在同一課堂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20.()是課程結構的編制,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是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的全面安排。

  21.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叫()。

  22.學前教育的基本特點有非義務性、()、啟蒙性和直接經驗性。

  23.我國的幼兒園是對()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24.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的()。

  25.幼兒園教育的特殊原則之一是以()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26.被譽為“幼兒園之父”的教育家是()。

  27.我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年。

  28.西方教育學的思想來源是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

  29.“拔苗助長”“凌節而施”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的特性。

  30.鉆研教材包括鉆研教學大綱、鉆研()和閱讀有關參考書。

  31.常用的記分法有等級制和()兩種。

  32.()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33.我國小學課程設計要以實現()和學校培養目標為最終目的。

  34.班會一般有生活班會、()和主題班會三類。

  35.教師最基本的權利是()。

  三、簡答題:

  36.簡述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

  37.如何形成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38.素質教育的理論要點是什么?

  39.小學德育中運用榜樣法有哪些要求?

  40.簡述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四、論述題:

  41.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張老師是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她比較嚴厲和嚴肅,臉上很少有笑容,以自己講授為主,學生也很少有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機會。在較短的師生互動中,顯現偏愛成績好的學生的傾向。如果發現學生不認真聽講,她會用教科書或教棍敲打該學生的頭來警示其要認真聽講。

  (1)試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分析和評價張老師的課堂行為。

  (2)向張老師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42.王老師是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師,在教授“同一平面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時是這樣教學的:他先在黑板上取了在同一平面的兩個點,并作出這兩點間的四條線段,其中包括兩點間的直線。接著,請一位學生把這幾條線段的距離測量出來,寫在線段旁,再讓其他學生說出哪一條最短。然后,要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幾分鐘,他逐一輔導各組,當學生不會準確概括時,他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要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最后,他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幅圖,這幅

  圖中有道題要學生獨立完成(題目是:一座房子到河邊有三條路走,一條直線和兩條彎道,問走哪條路最近?),由學生主動回答,并說明緣由。

  (1)王教師主要遵循了哪一教學原則?該教學原則的內涵是什么?

  (2)具體說明貫徹該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答案

  1.C2.C3.A4.D5.B6.B7.C8.B9.D10.D11.B12.B13.D14.B15.A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16.了解學生

  17.內在動力

  18.學科活動

  19.復試教學

  20.課程設計

  21.學校德育

  22.保教結合

  23.3

  24.基礎

  25.游戲

  26.福祿貝爾

  27.1986

  28.柏拉圖

  29.順序性

  30.教科書

  31.百分制

  32.備課

  33.教育目的

  34.常規班會

  35.教育教學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1)培養學生坐、立、寫字與看書的正確姿勢,注意鍛煉學生的小肌肉和手

  部細動作;(1.5分)

  (2)培養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從知覺事物表面特征發展到

  知覺事物的本質特征。(1.5分)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1.5分)

  (4)培養學生分辨是非和看待社會的能力、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1.5分)

  37.(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1.5分)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1.5分)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1.5分)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1.5分)

  38.(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2分)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2分)

  (3)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2分)

  39.(1)選好學習的榜樣;(2分)

  (2)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2分)

  (3)引導學生用榜樣調節行為,提高修養。(2分)

  40.(1)加強綜合性,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2分)

  (2)加強實踐性,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2分)

  (3)加強彈性,體現課程的適應性。(2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1)分析與評價

  ①教學上的授受關系,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學生引導;(1分)

  ②人格上的平等關系,平等、民主、友好;(1分)

  ③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人—人關系、相互影響。(1分)

  分析論述(3分)

  (2)改進建議(4分)

  主要包括:改變權威觀念、多溝通、尊重學生主體性、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思考的

  機會、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等。

  本題為開放題,只要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即可相應給分。

  42.(1)王老師主要遵循了啟發性原則;(2分)

  啟發性原則的內涵: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

  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

  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分)

  (2)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分)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1分)

  ③啟發學生將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實際。(1分)

  分析論述(3分)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6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答案10-09

2017導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9-04

2016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答案09-19

2017年導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8-14

2016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09-05

2017二級秘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6-22

2017跟單員考試仿真題及答案10-15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仿真題答案09-11

2017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仿真題08-2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日本欧美高清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