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

時間:2025-01-15 16:19:52 文圣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2025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都要用到考試題,考試題可以幫助學校或各主辦方考察參試者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什么樣的考試題才是好考試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5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5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

  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

  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30分)

  1.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創造精神為主的課外活動是 (  )。

  A.學科活動

  B.文學藝術活動

  C.科技活動

  D.社會活動

  2.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 (  )的職業。

  A.系統化

  B.專門化

  C.社會化

  D.復雜化

  3.“五四學制”實驗始于1981年由 (  )主持進行。

  A.北師大

  B.東北師大

  C.華東師大

  D.西南師大

  4.認為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獲得自由發展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圖

  B.盧梭

  C.拉伯雷

  D.裴斯泰洛齊

  5.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殊性表現之一是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

  A.系統性

  B.客觀性

  C.能動性

  D.主觀性

  6.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 (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華生

  7.學校作為個體發展的一種特殊環境,其內容要求及各種活動能否引起并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與教師對這種環境的 (  )有極大的關系。

  A.認識

  B.安排

  C.設計

  D.運用

  8.學校課外活動的主體部分是(  )。

  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

  C.文學藝術活動

  D.社會活動

  9.課程計劃的中心是(  )。

  A.科目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周編制

  10.小學教學科目的設置基本是以(  )為依據。

  A.知識的分類

  B.技能的分類

  C.目標的分類

  D.科學的分類

  11.學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學習權和(  )。

  A.人格尊嚴權

  B.名譽權和榮譽權

  C.隱私權

  D.公正評價權

  1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  )作用。

  A.主體

  B.輔導

  C.從屬

  D.主導

  13.啟發的首要問題是調動學生學習的 (  )。

  A.創造性

  B.交往性

  C.多樣性

  D.主動性

  14.“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 (  )教學原則。

  A.啟發性

  B.直觀性

  C.鞏固性

  D.循序漸進

  15.德育的途徑有多種,其基本途徑是(  )。

  A.少先隊活動

  B.班主任工作

  C.課外活動

  D.思想品德課

  16.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

  A.并不重要的時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C.沒有效果的時期

  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

  17.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班集體的 (  )。

  A.正常秩序

  B.共同目標

  C.平等關系

  D.嚴密的組織結構

  18.班主任教師的經常性工作之一是設計并開展 (  )。

  A.小組活動

  B.少先隊活動

  C.班級教育活動

  D.課外活動

  19.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末的 (  )。

  A.京師大學堂的成立

  B.廢科舉,興學校

  C.北洋大學的創建

  D.洋務運動的推行

  20.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特殊途徑是(  )。

  A.少先隊活動

  B.班主任工作

  C.課外活動

  D.思想品德課

  2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教師教的活動

  C.學生學的活動

  D.課堂活動

  2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  )。

  A.是同時的

  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

  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

  D.說不清楚

  2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24.以下關于教學媒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媒體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信息的介質或工具

  B.媒體成為教學媒體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用于存儲或傳遞以教學為目的的信息以及用于“教與學”的活動

  C.依據媒體對受眾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可以將其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交互媒體以及多媒體

  D.教師也是教學媒體

  2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

  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

  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

  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2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  )。

  A.赫爾巴特

  B.瓦·根舍因

  C.懷特海

  D.克伯屈

  2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

  A.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并進

  D.要看情況而定

  2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  )。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2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以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3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

  A.杜威

  B.懷特海

  C.布魯納

  D.克伯屈

  二、多選題(在每小題的5個備選答案中,選出2~5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l.5分,共30分)

  1.一堂好課的標準有(  )。

  A.目標明確

  B.內容正確

  C.方法得當

  D.組織有效

  E.體驗積極

  2.根據課外活動的活動機能分,可分為 (  )。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接受性活動

  D.創造性活動

  E.訓練性活動

  3.下列屬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有 (  )。

  A.依法執教

  B.愛崗敬業

  C.熱愛學生

  D.嚴謹治學

  E.團結協作

  4.個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跟蹤法

  B.追因法

  C.臨床法

  D.產品分析法

  E.教育會診法

  5.現代比較有影響的課程理論有 (  )。

  A.學科中心課程理論

  B.多元中心課程理論

  C.目標中心課程理論

  D.學生中心課程理論

  E.社會改造課程理論

  6.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其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  )

  A.程序性

  B.系統性

  C.壟斷性

  D.公益性

  E.非自愿性

  7.下列屬于小學德育特點的有(  )。

  A.基礎性

  B.生活性

  C.開放性

  D.活動性

  E.相對獨立性

  8.班級管理中的評價具有(  )的作用。

  A.鑒定

  B.導向

  C.教育

  D.培養

  E.激勵

  9.屬于課外活動的特點的有(  )。

  A.溝通上的廣泛性

  B.組織上的自愿性

  C.內容上的廣泛性

  D.形式上的多樣性

  E.活動上的自主性

  10.班會的特點有(  )。

  A.民主性

  B.集體性

  C.自主性

  D.針對性

  E.導向性

  11.課外活動制定計劃的基本要求有 (  )。

  A.可行性

  B.協調性

  C.明確性

  D.基礎性

  E.先導性

  12.《兒童權利公約》包括的基本原則包括 (  )。

  A.無差別原則

  B.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C.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D.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E.無歧視原則

  13.按課程的設計形式可以把課程分為 (  )。

  A.知識課程

  B.學科課程

  C.活動課程

  D.潛在課程

  E.綜合課程

  14.新課程的主要理論基礎是 (  )。

  A.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B.多元智力理論

  C.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

  D.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

  E.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

  15. (  )是構成教育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室

  B.教學素材

  C.多媒體

  D.教師

  E.學牛

  16.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官學體系,并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其典型特征是(  )。

  A.學為文士

  B.以(書)吏為師

  C.學在官府

  D.政教合一

  E.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7.常見的教案有(  )三種。

  A.探究式

  B.講義式

  C.提綱式

  D.綜合式

  E.講述式

  18.一節綜合課的結構一般包括(  )。

  A.組織教學

  B.復習過渡

  C.講授新知識

  D.鞏固新知識

  E.布置課外作業

  19.教科書的編排通常采用(  )等幾種形式。

  A.直線式

  B.螺旋式

  C.探究式

  D.發現式

  E.圖文式

  20.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 (  )的統一過程。

  A.個體與環境

  B.個體與教育

  C.個體社會化

  D.社會規范個體化

  E.社會與環境

  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20分)

  1.杜威與赫爾巴持相反觀點,強調兒童中心、經驗中心和活動中心。 (  )

  2.學校教育是指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活動。 (  )

  3.西歐中世紀早期教育的顯著特點是教會幾乎壟斷了學校教育。 (  )

  4.《大學》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  )

  5.教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而教育學上所談的教育主要指狹義的教育。 (  )

  6.教育以創造社會物資財富為直接目的,為經濟服務是其本質的體現。 (  )

  7.參與式學習是指讓學生有機會探討關于環境問題的看法,鼓勵他們提出不同觀點的一種學習方式。 (  )

  8.政治與教育之間并不是只有單向的決定作用,他們之間是彼此制約的。 (  )

  9.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標志著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真正形成。 (  )

  10.現代社會中,教育是使科學技術轉化為勞動者精神財富的手段。 (  )

  11.絕對的自由會導致自由的終結,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敵人,這一命題同樣適用于教育活動。 (  )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個性是智慧的開端。 (  )

  13.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典型的錯誤是抽象地談論“社會”。 (  )

  14.拋錨式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策略。 (  )

  15.是否把提升個人做人的價值與尊嚴看作教育的目的,這是現代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一個根本標志。 (  )

  16.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料表明,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有顯著的相關。 (  )

  17.教育教學權是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相適應的基本權利。 (  )

  18.《教育法》規定,教師享有參加進修或者以其他方式培訓的權利。 (  )

  19.教育工作是一項極復雜,極艱難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論、方法和規律。 (  )

  20.教師義務是指法律對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一定行為的約束。 (  )

  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情景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一)

  夸美紐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教學;這就是說,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等。”烏申斯基進一步指出:“一般說來,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邏輯不是別的東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現象的聯系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

  1.案例說明了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什么教學原則? (  )

  A.因材施教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標本”屬于(  )教具。

  A.實物

  B.模象

  C.語言

  D.言語

  3.在教育教學中,貫徹該原則要(  )。

  A.正確選擇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B.重視與講解相結合

  C.重視發揚教學民主

  D.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4.要想有效的運用該原則,在教育教學中要遵循感知的 (  )。

  A.差異律

  B.強度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二)

  有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教學生畫蘋果。

  中國老師走進教室說:“同學們,上一節美術課,我們學習了畫水杯,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畫蘋果。大家先觀察我是怎樣畫的。注意,先畫一個正方形,注意,這個正方形要畫的輕一些,因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師畫完了。現在請大家拿出美術本開始畫,注意我是怎樣畫成的。”——中國學生一次就畫出了最像蘋果的“蘋果”。

  日本老師手拿著一個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么?……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但這個蘋果不能吃,因為只有一個,而且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畫蘋果。”然后,將蘋果放在講臺上,“現在,大家可以畫蘋果了。”——蘋果還在,學生有了觀察的對象,第一次畫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畫得就有些像蘋果了。

  美國老師提著一籃子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么?……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上來拿一個。”同學們各自拿了一個蘋果,老師接著說:“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蘋果老師都洗干凈了,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時間過去了,許多同學已經吃掉了蘋果。這時,老師開始布置任務:“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要畫蘋果,現在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上蘋果。”一——蘋果已經吃掉了,學生第一次畫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畫得才有點像蘋果。

  1.結合案例,比較中國、日本、美國的教學方式,哪種方式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

  A.中國

  B.日本

  C.美國

  D.不知道

  2.現代教學觀倡導(  )。

  A.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的過程

  B.教學過程是課程生成的過程

  C.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

  D.教學應強調機械訓練

  3.案例中,美國老師等學生吃掉蘋果以后,才讓學生畫蘋果。那么在畫蘋果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最多的是(  )。

  A.再造想象

  B.思維

  C.感覺

  D.知覺

  4.美術課屬于(  )課程。

  A.分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學校課程

  D.地方課程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選擇題

  1.教育學史上出現過主要采用類比進行論證的教育著作,其中代表作是( )

  A.洛克《工作學校計劃》

  B.拉伊的《實驗教育學》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解析】D。

  2.根據謝弗勒的分類,下列三個定義依序分別屬于( )

  (1)有人在自己的論著中將“教學相長”界定為教師的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2)在日常語言中,“灌輸”通常是指不容學生質疑的單項傳遞。

  (3)"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A.描述性定義-綱領性定義-規定性定義

  B. 描述性定義-規定性定義-綱領性定義

  C.規定性定義-綱領性定義-描述性定義

  D. 規定性定義-描述性定義-綱領性定義

  【解析】D。

  3.國家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十九大以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取得上述成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堅持了( )

  A.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指導思想

  B.學校特色發展的指導思想

  C.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

  D.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

  【解析】A。

  4.幼兒問:“霸王龍到底有多大?”爸爸并沒有直接告訴兒子相關數據,而是跟他說:“霸王龍蹲下來不僅占滿我的整個院子,站起來可以高過我們二樓的窗戶。不過你放心,霸王龍鉆不進來,因為它的頭比我們的窗戶還要大。“爸爸的描述所蘊含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是( )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關鍵性 D.階段性

  【解析】D。

  5. 斯賓塞主張,教育旨在使人掌握自我保全、謀生、養育子女、維持社會和政治關系的知識,從事閑暇活動的知識,為人的完滿生活做準備。這種教育目的的取向是( )

  A.社會本位 B.政治本位 C.文化本位 D.個人本位

  【解析】A。

  6.20世紀70年代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陸續發表了4份大型研究報告。其中,首次闡述終身教育理念的報告是( )

  A.《學會生存》B.《教育一財富蘊藏其中》

  C.《反思教育》D.《一起重新構想教育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

  【解析】A。

  7。在講解李清照詩詞的課上,學生在學到“濃睡不消殘消”時,對于古代清水的酒精度產生了興趣。因此,老師調整了原來的教學計劃,轉而和學生討論古代詞人與酒文化的主題。這節課主要涉及的課程類型是( )

  A.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會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領會的課程、操作的課程

  C. 領悟的課程、操作的課程、經驗的課程

  D.經驗的課程、操作的課程、理想的課程

  【解析】B。

  8.主張教學活動應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進行人格化和個性化的教學論流派是( )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人本主義 D.社會互動論

  【解析】C。

  9.科爾伯格及其團隊在運用道德兩難故事促進學生道德判斷發展的實踐中,研發了一系列圍繞道德兩難故事的提問和追問策略。其中,引發學生內部道德認知發展沖突的關鍵策略是( )

  A.突出道德爭端的提問

  B.突出相鄰階段論證的提問

  C.爭端間追問

  D.普遍后果追問

  【解析】B。

  10. 富勒使用自編的《教師關注問卷》對教師職業生涯進行調整,發現從入職到退休。教師的關注焦點依次是( )

  A.生存、學生、教學情境

  B.教學情境、學生、生存

  C.學生、教學情境、生存

  D.生存、教學情境、學生

  【解析】D。

  11.在《課堂生活》中,杰克遜描述了“擁擠的人群”“評價性的環境”以及“不平等的權力關系”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從教育功能角度看,這種影響屬于教育的( )

  A. 顯性功能 B. 隱性功能 C. 保守功能 D. 超越功能

  【解析】B。

  12.俞子夷在回顧自己輔導某學生算學的經歷時寫道:“他不但信我,和我接近,待我好,他常在別人面前自夸,他最得意的是我教他。他起先或者以為我不想教他,不屑教他,后來漸漸的和我接近,知道我的確是他的朋友,幫助他克服了好多算學上的困難。他是孩子,所以很天真的信仰我,所以無論說什么話他都是聽的。”(《教算一得》)這段經歷表明,教學過程應處理好( )

  A. 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關系

  B.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

  C.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D.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關系

  【解析】C.

  13.孟子懿問孝,孔子曰:“無違”。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餓,曾是以為孝乎?”上述孔子與其弟子對話蘊含的教學原則是( )

  A.學思結合 B.因材施教 C.啟發誘導 D.循序漸進

  【解析】B。

  14.《禮記·內則》記載了西周貴族家庭對兒童教育的要求,其中“能言,男唯女俞”強調要培養兒童從小形成( )

  A.男外女內意識

  B.男尊女卑意識

  C.男女性別意識

  D.男女防嫌意識

  【解析】C。

  15.孟子認為教育是擴充“養性”的過程,其所依據的是人性論的主張是( )

  A.“食色,性也”“涂之人可以為禹”

  B。“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為堯舜”

  C.“牛之性猶人之性”“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

  D.“凡性者,天之就也”“名性者,中民之性”

  【解析】B。

  16.關于西漢時期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教育,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古文經學教育更早得到發展

  B. 古文經學教育更注重師法與家法

  C.今文經學教育更依賴官學傳授

  D.今文經學教育更重視名物考據

  【解析】C。

  17.唐代除國子監所管轄學校外,還在中央行政機構附設一些學校,其中東宮設有禁文館,門下省設有弘文館。這兩所學校的招生對象主要是( )

  A.進士落第者

  B.地方官學學生

  C. 庶民子弟之優異者

  D.貴族與高官子弟

  【解析】D。

  18.科舉考試中最高級別的考試為殿試,由皇帝主持。明清殿試不黜落,只根據考試結果對考生進行排名。關于狀元、榜眼、探花所在等級和所賜稱謂,正確的說法是( )

  A.一甲,賜進士及第

  B.一甲,賜進士出身

  C.三甲,賜進士及第

  D.三甲,賜進士出身

  【解析】A。

  19.在下列清代著名書院中,不設山長而實行學長制的是( )

  A. 詁經精舍

  B. 船山書院

  C. 漳南書院

  D.學海堂

  【尉遲解析】D。

  20.“壬子癸丑學制”關于中學外國語學科設置的語種要求是( )

  A.以英語為主,特殊情況下可選法、德、俄語之一種

  B.以英語為主,特殊情況下可選日、法、俄語之一種

  C.以日語為主,特殊情況下可選英、法、德語之一種

  D.以日語為主,特殊情況下可選英、法、俄語之一種

  【解析】A。

  21.新文化運動時期,不同思想派別的知識分子共同推動了平民教育思潮的發展,但他們的目的、方法并不相同,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知識分子強調教育與( )

  A. 政治的斗爭相結合

  B. 生活實踐相結合

  C.生產勞動相結合

  D.改良社會相結合

  【解析】A.

  22.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并頒布了《幼稚園暫行課程標準》,其內容規定主要源自一所幼稚園的實驗成果。這所幼稚園是( )

  A.北京香山慈幼院

  B. 廈門集美幼稚園

  C.南京燕子磯幼稚園

  D.南京鼓樓幼稚園

  【解析】D.

  2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的政策,其中“干部教育”涵蓋( )

  A.普通初小以上的教育

  B.普通高小以上的教育

  C.普通高中以上的教育

  D.普通專科以上的教育

  【解析】A。

  24.古代印度教育發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 )

  A. 創設“泥板書舍”,以“泥板書”作為主要學習材料

  B.創設“猶太會堂”,以《塔木德》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C. 創辦“文士學校”,以培養熟練掌握書寫技能的文士

  D.創辦“古儒學校”,以《吠陀》作為主要學習內容

  【解析】D。

  25.中世紀晚期,西歐為滿足手工業者和商人階層子弟的教育需要而創設的教育機構是( )

  A.騎士學園

  B.城市學校

  C.青年學校

  D.實科學校

  【解析】B.

  26.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這種思想的核心是( )

  A。所有男女青年都應接受同等程度的教育

  B.所有男女兒童應享有同等的教育權

  C.真正的教育致力于將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D.每一個人只有通過接受教育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

  【解析】C。

  27.盧梭區分了人所接受的三類教育中,其中人力完全不能控制的教育是( )

  A.自然的教育

  B.事物的教育

  C. 自我的教育

  D. 人的教育

  【解析】A.

  28、瑞士教育家裝斯泰洛齊主張,教育目的應以兒童本性發展為基礎,引導兒童成為自我教育者。這些主張屬于( )

  A.教育心理學化

  B.教育階段論

  C.教育社會化

  D.形式教育論

  【解析】A.

  29.在兒童課程內容選擇上,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主張( )

  A.應根據兒童所擁有的同情的興趣開設歷史、政治和法律等課程

  B.兒童早期完美真實的生活經驗應成為課程內容的核心部分

  C.應適當選擇神話傳說與童話故事作為課程內容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

  D.必須致力于培養兒童的多方面興趣

  【解析】D。

  30.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 )

  A. 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辦法

  B.實施綜合技術教育的唯一手段

  C. 改造現代社會的唯一手段

  D.提高社會生產的唯一方法

  【解析】A.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它(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1.英國的詹姆斯報告要求師范教育()

  A.定向B非定向 缺失其他選項

  【解析】缺失

  32.巴格來體現的教育思潮是()

  A要素主義教育

  B改造主義教育

  C永恒主義教育

  D新托馬斯主義教育

  【解析】A。

  33.學生能理解“北京、首都、中國”之間的關系,表明她處于哪一階段(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解析】D。

  34.與華生的頻因律相近的桑代克的學習律(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解析】B。

  35.認知負荷理論中要減少無效認知負荷,主要是減輕哪一階段的負擔( )

  A.工作記憶

  B.感知記憶

  C. 長時記憶

  【解析】A。

  36.把記數學筆記的方法遷移到記英語筆記中去,體現了( )

  A.特殊遷移

  B. 非特殊遷移

  C. 縱向遷移

  D.近遷移

  【解析】B。

  37.專家用于表征問題的時間比新手( )

  A.長

  B.短

  C.差不多

  D.難以比較

  【尚思解析】A。

  38.缺失

  39.某研究者圍繞某一研究主題在中國教育報搜集了30篇相關文章,采用一、二、三級編碼的形式,通過分析得出有關教育結論,這種做法采用的方法是()

  A.統計分析法

  B.文本分析法

  C.敘事研究法

  D.行動研究法

  【解析】B。

  40.良好的課題名稱是一項研究的重要要素。以下課題名稱表述正確的是( )

  A.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的研究

  B.是否能增強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

  C.實驗法和講授法對初中生物理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

  D.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思維的實驗研究

  【解析】C。

  41.在某市50所學校中,使用隨機數目表從中隨機抽取十所學校開展研究。這種抽樣方法是( )

  A.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隨機抽樣

  C.分層隨機抽樣

  D.整群隨機抽樣

  【解析】D。

  42.某學校中當T=45時,p=0.001;當T=20時,p=0.000;當t=18:時p=0.1,表明二者的關系是( )

  A.不差異顯著

  B. 顯著差異

  C. 極顯著差異

  D. 無關

  【解析】這道題題千回憶不全,暫不做解析.

  43.某學生在一次考試中,生物考了80分(已知全班生物的平均分是75分,標準差是5);化學考了85 分(已知全班化學的平均分是80分,標準差是10),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判斷是( )

  A.生物比化學好

  B.化學比生物好

  C.二者都不好

  D.二者都好

  【解析】A。

  44.缺失

  45.缺失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相關文章:

2017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09-07

2016小學教師證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07-27

2017年上海市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08-16

秘書資格考試三級全真模擬題及答案07-27

2017翻譯資格考試中級口譯全真模擬題答案08-01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答案09-14

2017護士資格考試全真模擬題09-06

秘書資格考試全真模擬題201608-17

2017中級翻譯資格考試口譯全真模擬題答案08-05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在线一区视频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2019 |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 日本乱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观看91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