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定義和特征

時間:2024-10-16 13:13:58 土地估價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土地的定義和特征

  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巖石、水文、氣候和植被等要素組成的自然歷史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在的種種活動結果。這一定義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土地是綜合體。土地的性質和用途取決于全部構成要素的綜合作用,而不取決于任何一個單獨的要素。

  (2)土地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可以引起土地有關組成要素的性質變化,從而影響土地的性質和用途的變化。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間客體。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陸地部分。陸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內陸水域、海洋灘涂。

  (5)土地包括人類過去和現在的活動結果。

  其他學科對土地的定義

  土地概念的區分

  1.從經濟學角度

  從經濟學角度看,土地是指大自然無償資助人類的地上、水中、空中、光熱等物質和能力。

  2.從地理學角度

  從地理學角度看,土地是氣候、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與人類勞動所形成的一個立體的自然綜合體,對土地的任何利用活動,都受土地生態系統某些構成要素的制約,并對土地的演變產生影響。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經濟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屬性;土地的經濟特性則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表現的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積的有限性。人類不能創造土地,填海、圍湖僅僅是改變土地用途,沒有增加土地的面積。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決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適用性隨著土地位置的不同而有較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同時也決定了土地市場是一種不完全市場,不是實物交易,而是土地產權流動的市場。

  (3)土地質量的差異性。

  (4)土地永續利用的相對性。只有在利用過程中維持了土地的功能,才能實現永續利用。

  2.土地的經濟特性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

  (2)土地用途的多樣性。

  (3)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報酬遞減的可能性。

  (6)土地的產權特性

  (7)土地的不動產特性

  (三)土地的功能

  1.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

  2.人類生產生活的場所

  (四)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土地面積絕對數量大,相對數量小。

  (2)后備土地資源有限。

  (3)土地類型多樣,山地多于平地。

  (4)農地分布不均勻。

  (5)森林覆蓋率低。

  (6)土地質量較差。

  (7)水土資源不平衡。

【土地的定義和特征】相關文章:

金融期權的定義和特征12-09

債券的定義與特征12-19

Javascript函數的定義和用法分析08-15

兒童社會工作的定義和特點01-01

家庭社會工作的定義和內容06-30

內部審計特征和范圍12-01

網站內鏈和外鏈的定義及區別09-28

所有權的概念和特征06-29

證券市場的特征和結構06-17

盤點嵌入式名詞簡單的理解和定義10-2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三区 |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影院色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性色在线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