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時間:2024-09-28 00:57:28 小學知識 我要投稿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所論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從、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態度。

  3、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特別是“其”、“道”、“名”、“然”等詞的用法。

  4、熟讀背誦,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設想:

  1、本文的語言比較通俗,可讓學生利用注釋自己串講課文,必要時教師進行點撥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詞,除弄清它在本課的用法外,還要引導學生聯系所學過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積累這些詞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即事明理的寫法,學生比較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記敘和議論的關系,從而理解作者所闡述的觀點。

  4、誦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讀課文,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本課的背誦要求。

  總課時:

  3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課文簡介,疏通文意。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記”是一種文體,指游記。游記的共同點是什么呢?(明確:抓住景物特點,表現山水之美。有人曾將游記比作“紙上山水”。)

  二、介紹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課的教學目的及課時安排。

  四、由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板書):褒冢華相謬窈父

  五、默讀課文,根據注釋疏通文意。

  六、由學生復述課文,串講。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些必要的點撥,特別要點出一些重點字詞的用法。

  七、由學生質疑,提出存在的其他問題。

  八、齊讀課文,鞏固詞義。

  九、作業

  1.積累“其”、“道”、“名”、“然”的義項。

  2.熟讀課文,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的重點詞語的用法。

  二、積累詞義。

  指定幾位學生把自己所歸納的詞義及例句抄寫在黑板上,并講解。

  三、齊讀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討論,明確文章結構。

  第三部分(1、2):記游山所見及經過。

  第二部分(3、4):寫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時間及同行者。

  四、討論敘議結合的手法。

  1.問:本文的敘議是怎樣緊密相連的?

  由學生討論后明確:

  (1)兩部分間銜接過渡自然。

  (2)記仆碑情況突出“花山”二字,為后文的議論作鋪墊。

  (3)強調前洞路近、地平、游者眾,后洞強調路遠、奇險、游者少。為后文議論作鋪墊。

  2.作者通過記游,闡述了什么觀點呢?

  作者據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態度;通過兩洞對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個結論。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發了內心的感慨。諸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對作者這一感慨的看法。(本題可由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

  五、作業。

  熟讀課文,寫一篇讀書筆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背誦。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所講授的敘議結合的特點及作者的觀點。

  二、啟迪思維,深入研究。

  從游覽來看,這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游覽。照理,這樣的游覽并沒有多大價值可寫,而本文卻成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為什么?從中,我們對作文之法有什么體會?

  提示:

  1.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啟發人們思考。

  2.其次要重視構思布局,使材料與觀點有機統一,結構嚴密。

  三、指導背誦第三段

  第三段緊承上文,抒發自己的感想。

  (1)用“嘆”領起下文。

  (2)以古人作立論的標準:“求思之深而無不在”才“往往有得”。

  (3)世人的做法: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4)闡述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系。

  (5)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悔”。

  (6)結合提示,爭取當堂背誦。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理解并學習作者“盡吾志”的思想,培養立大志并為之奮斗的精神。

  2、學習因事見理、敘議結合的寫作方法。

  3、積累文言基礎知識: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

  【活動重點】

  理解本文的精神實質,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質;積累文言知識、學習文章寫法,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活動用具】

  1、多媒體課件。

  2、朗讀錄音磁帶。

  3、補充的'相關資料。

  【活動時間】

  90分鐘。

  【活動步驟】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助讀

  1、由唐宋八大家和王安石變法引出作者。

  2、作者簡介:多媒體課件展示。

  3、了解時代背景:多媒體課件展示。

  二、活動之一:朗讀活動

  1、聽朗讀錄音或多媒體配音朗讀:學習字音和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句讀,讀準字音,讀出表情。

  3、檢查朗讀效果:學生單人朗讀,師生聽讀,并進行評議,師生相互取長補短。

  三、活動之二:學習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1、學生自學課文:結合課下注解,借助工具書,學生自讀全文,學習文中字詞句,理解文章大意。

  2、學生記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中尋求解決,疑難問題供班級交流。

  3、師生班級交流:小組問題展示──班級交流討論──師生答疑解難──形成班級共識。

  四、活動之三:小組合作探究

  1、總結性學習活動:

  ⑴課文中疑難字詞句的積累學習。

  ⑵文中出現的文言句式的歸納學習。

  ⑶小組學習中還存在的新問題記錄。

  2、探究性學習活動:

  ⑴本文主旨可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⑵“盡吾志”一句跟前文記游中哪句話是照應的?

  ⑶本文的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么緊密聯系的?

  ⑷體現課文主體的段落是哪一段?為什么?

  3、小組合作學習,形成小組作業,供班級交流使用。

  五、活動之四:班級交流

  1、多媒體展示某一小組的總結性學習成果,其他小組修訂補充。

  2、多媒體展示探究性學習的成果,班級交流討論:展示成果──小組異議──班級討論──師生交流──形成共識。

  六、布置作業(略)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理解:領會前人關于“志”、“力”、“物”三者關系看法的精神實質,記住做學問要“深思慎取”的告誡,學習他們不相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度。

  積累:豐富學生有關文言文的誦讀知識,培養誦讀文言文的習慣。

  了解幾種文言句式,特別是賓語前置句。

  運用:辨析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知識及誦讀習慣的培養。

  2、理解“志”、“力”、“物”三者關系,體會“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寫仆碑、前洞,詳寫后洞,與全文主旨的關系;

  4、掌握“觀”、“名”、“文”、“求”等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識點】(除重點難點之外)

  1、讀準難字字音,掌握異讀的三個類別;

  2、讀準文言句子,不要讀破句;

  3、了解文言虛詞在表達語氣、傳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串講法、誦讀法、多媒體。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1、解題:

  本文體裁:游記散文;②全文內容:通過游山,闡發兩點感想。

  2、范讀全文,自讀。

  3、逐段辨析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網頁對照譯文,辨析疑難)

  第一段:

  ①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浮圖、廬冢、漫、華、謬等。

  ②譯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③分析“其”字的用法。

  ④找出名詞用作動詞的例句。

  第二段:

  ①找出名詞作狀語的例子:側出

  ②找出開竅詞作動詞的例子:窮、明。

  ③解詞:曠、擁、怠、加、咎、極等。

  ④不要讀破句:“而余亦悔之……之樂也。”

  第三段:

  ①辨析:“焉”、“而”、“也”等虛詞用法。

  ②解詞:觀、得、非常、至于等。

  ③讀準音:“相之”

  ④口譯本段

  第四段:

  ①標出下列句子的語中停頓處:“后世”句

  ②悲夫FU

  第五段:

  ①找出假借字;②找出判斷句、省略句。

  4、作業: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1、分段討論問題:

  ①第一自然段記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提示:記所游山名,交待“褒禪”山名之由來,介紹華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證“華山”原名叫“花山”。作者記游時,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為下文“謬其傳”埋下伏筆,已有“慎取”之意。

  ②第二段記敘游華山洞的經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材料?

  提示:寫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筆帶過;寫游后洞,潑墨如水,詳加介紹。這樣剪裁,是為下文議論鋪設事實依據。

  ③第三段作者寫游山的心得體會。他闡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指出具體例句。

  提示:闡述了宏偉的目標與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之間的聯系。“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說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說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反面強調“盡吾志”的重要。“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則從正面再次強調了“盡吾志”的重要。

  ④第四段,作者寫了第二點心得體會。哪句話能表明作者的觀點?提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本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結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語句起到了聯系和照應作用,請分別找出來。(例句略)

  ⑥本文末一段寫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記同游之人和時間。既照應前文,又對“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這種寫法,可使行文簡潔緊湊。

  2、讀全文,師指點。

  3、完成思考與練習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教案03-10

游褒禪山記原文及翻譯03-20

關于游褒禪山記的教案(通用14篇)06-25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09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03-09

山市教學教案01-10

禪茶文化07-24

逍遙游公開課優秀教案03-11

茶禪文化的歷史05-3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选AV免费 | 一本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