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是指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對所在部門、單位、團體或企業(含金融機構)的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經濟責任審計,則指內部審計機構對本組織所管理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的行為。其審計對象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及各種企業的領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知識,歡迎閱讀。
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1
無論是在行政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內審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都有利于落實責任制,明確職責,有利于治理腐朽。
“干部離任要審計,在任也要審計,這是對干部最大的關懷”
任正非在公司監管體系座談會上講到,公司培養一個干部很不容易,常務董事會研究處理干部,每次給我匯報時,我都很痛心。其實通過努力為公司做出貢獻而獲得的利益更大,華為總體待遇不低,高級干部的待遇收入更高。為了一點小小利益去做不正確的事,不值得!對干部的離任和在任審計,其實就是在關懷愛護干部,讓干部至少不要把壞事做大了。惹大了事,坐牢不舒服,就地司法制度改革后會更痛苦,國外的牢坐得更不舒服。他還說道,維持生存的根本就是不能腐朽。
可見,內審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任務是重之又重。無論是行政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其高層領導都應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提高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并重視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這是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必要保證。要保證內部審計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就必須做到審而要究、改、用。不能只是簡單地敷衍了事,走走過場!同時,還需要明確制定統一合理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為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依據、標準。
那么內部審計部門及人員應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呢?
內審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準備、實施、終結和后續審計。
1.準備階段
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之前,內審部門及人員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正確界定審計的范圍。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不同于一般項目的審計目標,如財務收支或會計報表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在于責任是否真正履行;其管理是否得當;個人行為是否廉潔自律等。另外,內審部門還要編制好相應審計的計劃和方案,做好周密的安排,使得審計工作有條理的`進行,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2.實施階段
內審部門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與被審計的領導或者管理者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一方面,如果溝通不到位,審計工作很難開展,得到的審計證據也不見得可靠;另一方面,經濟責任審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保護管理者,所以,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的意義。另外,要查閱足夠多的材料,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為審計報告的形成做準備;還要形成工作底稿,為之后的查閱提供詳細的依據;在整個實施階段,內審部門和人員要遵循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和謹慎性的原則。
3.終結階段
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是開展工作的目的所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人是否合規履行職責的證明。所以,審計報告的內容要嚴格根據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及相關材料進行編制,不能敷衍了事。同時也要審計工作中所形成的資料留存歸檔,以備后查。
4.后續審計階段
內審部門將審計結果向上報送之后,要對整改的情況進行追蹤,如果有必要,應該進行后續審計,并提出整改意見,使得經濟責任審計真正發揮其作用。
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2
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第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個審計工作方案,包括審計重點、審計程序和方法、審計注意事項。
審計重點是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的,而審計程序和方法是針對審計重點問題確定的。一般來說,可供選擇的審計方法除了年報審計常用的方法外,尚有:調閱會議記錄、管理機構形成的決議等重要決策文件、企業經營目標資料、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內控制度等資料,與企業人員約請談話、審閱內部審計報告、外部調查、延伸審計相關單位等程序。
第二、要對項目組人員進行一次系統化培訓。
培訓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概況、審計的大致流程、審計工作底稿要求、審計工作方案、部分事項的'特殊審計策略等。
第三、要在審前調查階段做好資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
收集各審計年度的年報決算數據庫,包含企業集團內每一個企業歷年審計報告、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重要報表項目的明細信息。同時,收集齊各年決算軟件安裝盤安裝決算軟件。
收集集團公司內審部門及下屬子公司內審部門各年度的內審報告,一方面可以供審計人員直接利用,或者稍加分析或延伸審計就可得出審計結果,也可將其確定為一項審計線索或者審計重點。
收集審前調查階段確定為審計重點或審計重要事項的相關材料,與這些事項相關的企業會議記錄或會議文件、紀檢材料、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
如果在此階段能和企業監事會取得聯系的話,最好從監事會取得一些資料,監事會對企業的一些事項已有結論或資料比較完整。
把握操作要點
在具體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做到審計事項事實清楚、證據齊全、結論準確、程序到位,必須把握幾項操作要點:
第一、項目負責人要及時查閱企業管理機構的會議記錄和文件、集團內審報告、紀檢材料等。
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重大經營事項、一些違法違紀事項在這些材料中均有體現,其中有必要進行審計的事項涉及到某個審計小組的,要及時將這些材料傳遞給相關審計小組。
第二、要針對小組發現的審計事項及時提供法律法規支持。
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經濟事項的合法合規性需要用相關法律法規條文來界定。
第三、要隨時走訪企業員工和相關當事人,進行訪談。
訪談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審計線索或找到審計的突破點,也可就一些審計發現事項聽取企業員工的看法,對事項涉及的當事人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或真相。
第四、要理清審計思路,合理調配審計資源,對審計實施方案作出適時調整。
項目負責人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及時確定審計的側重點,確定要審計的關健問題,防止造成時間的延誤和審計資源的浪費。
第五、要不定期拜訪原任和現任企業負責人,這是經濟責任審計中一個必須要履行的程序。
多和他們溝通可以充分取得原任和現任企業負責人的支持,取得他們對審計組工作的理解和重視,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防止被審計方產生抵觸情緒。
第六、要注意溝通方式。
溝通過程中盡量使用書面溝通方式。一是可以取得當事人的重視,明確相互責任及事項配合時間要求;二是企業一般會明確一個審計聯絡人,采用書面溝通方式方便聯絡人開展工作;三是經濟責任審計是對原企業負責人的審計,審計需查證的問題往往比較敏感,必要時可由企業現任負責人在書面溝通函上進行批示,明確配合部門和時限,以打消配合部門和當事人的顧慮。
第七、要對下屬企業交換意見進行適當控制。
交換意見可采用階段式方式進行,不必在審計外勤結束后一次進行。下屬審計小組交換意見以前,盡量由項目負責人先進行復核,事先復核可以在現場及時補充證據或進一步查證。交換意見時也可以暫不下審計結論,但事實描述一定要清楚完整。
第八、審計組進場后要將審計承諾函交給被審計單位。
可要求被審計方按審計組提供的格式范本作出承諾,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就格式范本中沒有作出承諾的事項向被審計方提出承諾要求。由于被審計單位下屬子公司在審計期間經常會發生企業負責人或經辦人員的變動,可要求企業在發現提供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存在瑕疵時一定要書面告知審計人員,以分清雙方責任,項目負責人在設計審計承諾函時也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內部審計如何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文章: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如何合作201709-30
如何開展村級經濟責任審計08-21
經濟責任審計的轉型08-19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聯系與區別05-31
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績效審計08-31
內部審計如何提升公司治理12-19
如何做好審計工作09-15
如何做好審計實施方案09-09
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審計檔案工作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