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立春有些什么習俗?

時間:2024-02-03 14:40:48 佩瑩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陜西立春有些什么習俗?

  “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十分珍惜這個氣節。幾千年來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盡管陜南、陜北、關中各地區的風俗各有差異,但在許多主要活動上,還是大同小異的。立春的風俗很多,那么陜西的立春習俗是什么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陜西立春有些什么習俗?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陜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愿“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后者稱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墻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余。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陜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單貼在墻壁上,用來鎮壓驅殺毒蝎。如寫:“谷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蝎子精。”白水縣人民于谷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谷雨日,谷雨晨,奉請谷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蝎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蝎。陜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燎百病

  燎百病是陜西立春的一項古老習俗,多在陜西流行。這一天,人們將柴火堆在一起點燃,把床上的被褥拿來虛燎,邊燎邊念:“燎百病,燎百病。百病消散身安寧。”屆時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從火堆上跳過。古人認為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一年的晦氣,保持身體的健康。

  早春的時候人體陽氣虛弱,所以人們要避免寒冷的氣候對陽氣造成傷害。燎百病的習俗就是在有意識地驅散殘留在被褥上的寒邪,以免其在夜晚溫度較低,而體表毛孔舒張的時候侵襲人體,導致疾病。可見,冬春之交溫陽散寒,已經成為我國傳統養生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了。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事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并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后成為風俗流傳后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愿之詞,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陜西立春有些什么習俗?】相關文章:

立春習俗吃什么02-04

立春的習俗03-30

陜西婚禮習俗06-21

北京的立春習俗03-04

立春習俗大全02-03

什么時候立春?立春吃什么?09-12

陜西省的中秋習俗09-08

陜西春節習俗10-15

立春吃什么,立春后的飲食禁忌06-26

盤點立春的三大飲食習俗12-2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