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5-03-04 16:15:17 雪桃 中秋節 我要投稿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優)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月原文及翻譯(優),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優)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1

  《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原文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作者簡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2

  原文: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晚間云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么地方賞觀?

  注釋

  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云:《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屬雙調,又屬大石調。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

  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銀漢:銀河。

  玉盤:指月亮。

  賞析: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

  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3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嶠〔唐代〕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賞析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么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并不取決于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為是的,也要敢于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云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李嶠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4

  中秋月·中秋月 明朝 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月·中秋月》譯文

  月亮到中秋節的時候顯得比其他時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經歷的陰晴圓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么陰晴圓缺,還是珍惜人世間的好時光吧!好時光呀好時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中秋月·中秋月》注釋

  皎潔:形容月光明亮。

  《中秋月·中秋月》評解

  此詞之聲律,上片全同《憶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與上片末句頂針,復以下片末句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回環,有如回文。雖少傷纖巧,但亦頗見匠心。

  《中秋月·中秋月》賞析

  古來關于月的詩詞很多,有關陰晴圓缺的感慨也很多。徐有貞在中秋月的“皎潔”中想到了“陰晴圓缺”,但沒有沉迷于感傷之中,一句“且喜”很是灑脫,末句的常見中秋月更是體現了對中秋佳節的.喜愛,比起大多數詩人最后落點于來年的悲傷更顯精妙,而從該詞的結構讀來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潔”、“好時節”均有上下句頂針,并且下片首句“陰晴圓缺”與上片末句頂針下片末句“中秋月”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回環,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伙伴們,中秋節是團圓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時光吧!希望以后的每個中秋節我們都是開開心心。畢竟“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5

  中秋月

  齊己 〔唐代〕

  空碧無云露濕衣,群星光外涌清規。

  東樓莫礙漸高勢,四海待看當午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半夜嬋娟影,正對五侯殘酒池。

  譯文

  天空澄澈無云,清露濕衣。在星光外一輪圓月升騰而起。

  漸漸升高,東面的.高樓也不能遮蔽它,當行于天際之時,四海之內都可看見。

  清光自可讓人吟詠,月中桂影卻不能攀折。

  可憐那半夜美麗的月影,正照著貴戚近臣喝殘的酒杯。

  注釋

  空碧:指澄碧的天空。

  清規:月。月滿如規,光輝皎潔,故謂。

  當午:正午;中午。

  皓魄:指明亮的月光。

  五侯:泛指權貴豪門。

  齊己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6

  《陽關詞·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賞析:

  《陽關詞·中秋月》作于熙寧十年(1077)徐州知州任上。詩人另有《中秋月三首》,自注:“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歲與子由會于此。”去歲,就是熙寧十年;子由,詩人弟弟蘇轍。這一年秋天,蘇轍來徐州與兄長相會,共慶中秋佳節,共賞中秋明月,詩人分外高興,揮筆寫下了本詩。

  詩從詠寫明月著筆。首句先襯一筆,描寫凈澈的夜空,萬里無云,散發著不盡的寒意。高空是“寒”的,這種藝術意想,在東坡的詩詞中累累出現,寫于熙寧九年的《水調歌頭》“中秋”詞就說過:“高處不勝寒”。中秋圓月出現在夜宇清寒的環境里,更增添了它的光亮度和皎潔美。“銀漢”句,櫽括了李賀、李白的詩意,妙手運鑄,毫無痕跡。銀河里有流水的聲音,意出長吉詩“銀浦流云學水聲”(《天上謠》),東坡反過來寫,卻說今夜銀河里沒有水聲,顯得格外靜謐。“玉盤”,語見李白《古朗月行》“兒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如玉盤一般圓潤潔白的明月,在寧靜的銀河里轉動,夜景是多么的美好呀!何況能與闊別已久的弟弟同賞明月,今夜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好呀!

  詩的第三句,陡然轉筆,“此生此夜不長好”,今夜的月景固然美妙,今夜的人生固然歡樂,但是,當詩人一想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好景不長在和親人常離散的客觀現實,促使他油然發出“不長好”的深深感嘆。結句“明月明年何處看”,從第三句生發開去,展開豐富的.藝術想象,推想明年我們兄弟兩人又不知在何處賞明月?在變幻無常的人生中,一切都是未可預卜的,那么明年我們是分在兩地賞月,還是共聚一起賞月呢?詩句既含有期望,也帶著幾分感傷。

  了解詩人的出處交游,把握詩人的深層心態,是鑒賞本詩的關鍵;否則,對賞月作泛泛之談,必然失之膚淺。蘇軾筆下的《中秋月》詩,將中秋月圓的自然美景與兄弟歡聚的人生美景鍥合起來,構成深邃的藝術意境;又由眼前景推想開去,對宇宙人生作出更為深入的思考。循著詩人的思路,我們才能欣賞第三句轉筆的妙處,認識三、四句所發感慨的社會基因,真正領悟詩句中深刻的哲理意蘊。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 7

  原文

  《中秋月二首其一》

  李嶠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

  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賞析

  面對中秋明月,詩人沒有歌頌它的清澈明亮,也沒有徒發“月圓”而“人不團圓”的人生感慨,而是將其思想的觸角徑直伸向大自然的波譎云詭,希圖從中探究其個中變化的深層奧秘。這無疑是一個獨特的藝術視角,而這也就決定了這首詩不同凡響的藝術風格。

  首句寫月亮所處空間位置及其盈缺變化。“青冥”即青天、青空,語見屈原《九章·悲回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詩人由眼前中秋月的盈滿圓朗追想到此前和此后月亮的殘缺損虧。而這種“盈缺”變化竟能發生在遠不可測的“青天”之外,究竟是受什么力量所驅使?這問題既使詩人高度興奮,也使其深深的苦悶。

  次句緊承首句,通過對青空之外月亮圖像的直觀,詩人相信“東風”一定永遠不停地在那里吹拂著,因為詩人分明看到一樹粗大的丹桂長年不衰,枝繁葉茂,一直充盈著旺盛的生命力。“東風”即春風,《禮·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可見東風就是春風。這是一種多么奇特而豐富的想象!

  三、四兩句順接前文,詩人接著又進一步展開想象的雙翅大聲發問:是哪個人種植的丹桂,為什么它在生長過程中沒有伸出月輪外面的枝條?這一疑難問題的提出,其參照系便是詩人生活其中的人世間,這是詩人生活閱歷中所從未見過的奇觀。我們無法猜測詩人對當時社會是否有一種不滿情緒,但觀其通過兩種景觀的對照將月宮生活寫得那樣美妙動人,其向往月宮溫舒生活的意向顯而易見。“丹桂”是桂樹的`一種,其葉如桂,皮赤。晉人稽含《南方草木狀》載,“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赤者為丹桂”。傳說月宮中長有丹桂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而詩人將其坐實后又通過自身人生經驗的積極參與對其進行新的探尋索解,這無疑會增加詩的神妙色彩。

  顯而易見,這首詩最大特點即是結想奇特,妙想連珠。因此劉拜山先生給其以“設想奇妙,乃屈原《天問》之遺”的高度評價(見《千首唐人絕句》)是不過分的。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10-11

[推薦]陽關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譯07-08

中秋月二首·其二原文,翻譯,賞析07-16

愛蓮說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9-14

勸學原文翻譯「對照翻譯」10-20

離騷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8-17

水調歌頭原文及翻譯01-18

愛蓮說原文及翻譯10-27

公輸原文及翻譯10-0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字幕乱码在线观看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