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

時間:2022-11-28 12:55:44 幼兒園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

  當代教育業一直飽受現代人質疑,在經驗的傳播上存在重外輕內的傾向,在發展上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歡迎閱讀。

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

  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一

  多年來,當代教育業一直飽受現代人質疑。多數國人都喜歡國外的洋式教育,認為國外的教育各種好,批判國內教育一團糟的現象屢見不鮮。作為家長,孩子們的學習成差,自主性不強,大多沒有獨立的生活能力等等方面的發展都歸罪于當代教育。認為,國內教育沒能激發出孩子更大的潛力,師資隊伍素質差,各種爭議聲不斷。然而,即將在暑期檔播出的優秀教育題材劇《中國孩子之學堂故事》反映出當代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也將家庭教育問題一并展現出來。

  沒錯。我們不得不承認國內教育資源的匱乏,有缺陷。就幼兒時期的教育來講,國內教育注重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知識,認為孩子只有學的多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相比國外的教育更注重孩子們玩得開心。兩者之間相比,就很明顯看出中外教育的差異所在。作為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變開始報各種學習班,使孩子從小就背著比自己還重的學習教材,從白天到黑夜一直忙碌的學習著,奔波著。尤其是周末這樣的好時光,大多國內兒童都無法享受本該擁有自由生活權力。看過《中國孩子之學堂故事》,讓我大吃一驚。發現民國時期的私塾式教育竟然比當代教育成功。在民國時期,私塾教育體現出以寓教于樂為本,鼓勵孩子們多動手動腦。然而,那些看上去很玩耍的孩子們卻擁有者深厚的文化素養,不論從品格意志、道德理想、為人處世等等方面,都會使當代教育者驚嘆不已,引起當代人去深刻反省。這一切,驗證著私塾教育的成功,其教育所突出的優勢值得當代教育者借鑒。

  《中國孩子》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傳統文化濃郁、西方文化入侵的民國時期。以海寧人士王大智在陌生的蘭香鎮教書來展開,其大膽采用新式教學法,借用《弟子規》,反省自身,教育他人。雖然每集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鐘,卻講述著一個全新的教育故事理念,每一集都能給觀者留下非常寶貴的教育財富。全劇將人文思想、師生情、父子情、同窗情、鄰里情等友情、親情一一展現給大眾。以一種輕松幽默的語言,引發觀眾共鳴和對當下生活的思考。

  此外,劇中的演員配合也很給力。調皮的運哥,憨厚的鐵錘,貪玩的布仔,活波的豆瓣圍繞在王先生周圍,著實給此劇添上了濃重一筆。根據不同的學員,王先生根據不同性格的孩子,通過其新式教育,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能,力爭讓孩子們快速的融入整個社會氛圍中。王先生的私塾教育所展現出的魅力,也終將會受到當代人追捧。

  《中國孩子之學堂故事》所反映出來的教育問題也好,社會問題也罷,都是值得我們當代人去學習,去反省。真心希望在這個暑假期間,家長們一起陪同孩子們觀看。此劇定將使每個人受益終生。

  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二

  “當前,學前教育領域存在去‘中國化’的問題,在經驗的傳播上存在重外輕內的傾向,在發展上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日前,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楊志彬在2016學前教育發展大會上如此說道。

  隨著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截至2015年底,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75%,入園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在此背景下,學前教育如何進一步提升質量,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這些問題成為由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本次大會討論的熱點。

  一問:學前教育發展趨同還是趨異

  “在數十億年前,有兩個類人猿,分別帶領他們的家庭,一個走向東方,一個走向西方,他們從自身的經歷中發現、總結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文化價值觀。”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高書國,用這一風趣的表述,形容東西方教育文化的形成。然而,他認為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世界教育融合趨勢下,由“虎媽”“貓爸”引發的對東西方教育模式的大討論可以發現,世界各國正在尋找共同的教育目標,“西方國家教育在向左轉”。

  高書國援引了[法]妮科爾·涅索托(Nicole Gnesotto)的一段話:進入21世紀,全球化正在由西方國家向東方國家、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單向的“全球化”,演變成為東西方國家之間的雙向全球化。中國哲學講求“合而不同”。“本土的、現代的東西正在與全球的、西方的并肩發展。”“實際上,全球化的真正結果是本土性和現代性的融合之花。”

  “我們不得不提出這個問題,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在全世界范圍內到底是趨同還是趨向不同的發展?”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家雄說,“當下,文化認同是教育最重要的問題。在崛起中的中國背景下,如何為培養未來認同中國文化、中國社會運行方式、中國政體的現代創新型人才打下基礎,是當今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在朱家雄看來,新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把原來的表述“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改為“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現了對“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強調。“幼兒教育要培養孩子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必須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問:忽視質量的免費公平嗎

  今年3月,我國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提到,“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鼓勵’是倡導性的,而‘支持’不僅包含‘鼓勵’,還包括‘參與’和‘作為’,政府不僅應當有政策安排,還要有資金支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表示,由倡導性的“鼓勵”到確定性的“支持”,表達了中央目前對發展普惠性幼兒園的態度、力度和立場,也是給地方推動相關工作的強烈信號和明確要求。

  劉焱介紹了2014年一項對東、中、西部樣本城區不同類型幼兒園占比的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形成的是以公辦園(39.32%)和公辦性質幼兒園(29.56%)為主體、普惠性民辦園(19.57%)為補充的資源配置格局;中部地區形成的是以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66.67%)、公辦園(11.83%)和公辦性質幼兒園(12.9%)為補充的資源配置格局;而西部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占比較低,非普惠性民辦園比例高達54.03%。

  “普惠性和均等化程度不高,是普惠性幼兒園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劉焱說,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格局的特點是,以民辦園為主,公辦園占比仍然較低,覆蓋幼兒面過小,“公辦民辦并舉”格局尚未形成。而且,區域差異和城鄉差異非常明顯,辦園質量參差不齊,家長分擔比例在園際間差距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方向是“擴面、提質、促進均等化”。同樣是普惠性幼兒園,現在公辦民辦差距太大。“有些地區提出實施學前三年免費教育,我覺得在現在的情況下不太妥當。因為孩子享有的服務質量完全不同,免費看起來均等,其實背后隱藏著不公平。”劉焱認為,學前教育要免費,前提應該是質量要均等。

  三問:“互聯網+A、B”的模式在哪里

  在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如何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達成教育資源的優質化、均衡化和易獲得性,是與會者關注的一個問題。

  高書國認為,在全球教育大融合的趨勢下,未來中國教育的發展,應構建一個與中國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開放的教育體系,發展未來教育,建設未來學校。未來中國將進入領跑世界互聯網的時代,有利于進一步縮小人們學習、傳播、掌握和創新知識的差距。“很多教育改革,包括學前教育改革,可以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來推進、探討和研究。”

  互聯網+教育有幾種模式,一種叫互聯網+A,一種叫互聯網+B,還有一種叫互聯網+A、B。“互聯網+A、B這個模式比較有益,線上線下溝通,創造一個比較大的高品質平臺,又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到。但這個模式在哪里?”朱家雄說,對學前教育來說,這個模式給教育創新帶來了非常好的機遇,“我們能否抓住這個機遇?”

  “如何進一步挖掘互聯網對教育的支持潛力,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會議承辦方特蕾新教育集團董事長郭小娜認為,幼教機構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靈活多變的線上教學、特色化課程、個性化服務等,以滿足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幼兒園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師資隊伍、課程教學、品牌和經營等方面,得到強化與提升。


更多相關文章:

1.幼兒教學反思案例

2.幼兒園教學總結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3.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失敗后的反思

4.教學總結反思 幼兒園教學反思案例

5.幼兒園教學總結反思 小班總結反思案例四則

6.幼兒園的教學反思論文

7.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格式

8.幼兒園教學反思總結

9.關于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

10.幼兒園安全教學反思

【對中國當代幼兒教育的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03-09

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初探05-13

關于中國當代文學評價問題的一點思考08-26

中國當代美學發展趨勢之我見:實踐存在論美學08-09

幼兒教育格言11-21

幼兒教育心得03-04

幼兒教育的介紹06-20

幼兒教育的發展06-20

幼兒教育知識08-11

幼兒教育論文11-0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五月婷婷中文激情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 | 制服中文在线永久 |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女性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