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專家解讀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吧!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專家解讀,歡迎大家閱讀!
近日,北京某小學發生的“垃圾筐扣頭”事件引起廣泛關注,當事學生家長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刷爆網絡。雖然學校并不認為此事構成“欺凌”,但卻引發了一場全民討論。
12月14日,由鳳凰公益、鳳凰新聞客戶端主辦,律媒百人會協辦,主題為“如何面對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公益沙龍在京師律師大廈舉行。活動現場,邀請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少兒研究所所長童小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項目官員李紅艷,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魏琪潔三位專家參與討論。
主持人:發生校園欺凌,有很多人傾向讓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您對這種觀點是否認同?如果孩子解決不了時,其他方應該如何介入?
童小軍:在孩子們出現了不管是自身的疑惑或者彼此間的沖突,通常是少不了大人在一旁的引導。這個引導不是說一出現問題,大人就在旁邊指手劃腳告訴他們怎么做,而是告訴他原則,就是跟同伴相處的時候,哪些應該做,而哪些不可以做。所謂讓孩子去解決,也就是大人有了引導之后再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個可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出了問題,后面也要有很好的回應。
主持人:您的孩子如果遭受到了校園欺凌案件之后,您會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處理?
童小軍:應該是在學校就處理了,因為學校有他信任的老師,老師因為受過專業訓練也知道怎么樣處理,任何一個學生來求助的時候,一定要傾聽他的講述,并告訴他如果有委屈我一定支持你,一定幫助你把這個事情澄清,就是我們講的同理、同情,理想的話學校就解決了。回到家里家長也應該指導,我一定不會告訴他你怎么這么傻,怎么不打回去,我要給他講這種事情你的感受不太舒服,那你是不是也不應該這樣去對待別人。要讓孩子在遭遇欺凌后,感受到來自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和關懷。
主持人:學校老師也關注這個事情,他們也想,假如這個事情發生在我的班級,我該怎么辦,您作為專家能給老師們提一些建議嗎?
童小軍:校園欺凌恐怕要更多的從學校管理層面來看,首先要告訴老師們了解這個現象,如果有學生來找老師的話,一定要給予回應,要認真傾聽。學校里面一定有人專門應對這個事情,尤其像北京這樣的地方,每個學校都有心理老師,出現這種情況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一定要轉述給心理老師。我個人認為真正應對此類事件,社會視角比心理視角更多一些,社工更多在于預防,手段不光針對孩子,還有社區、學校、家長多方合力開展工作。我倡導在未來教育部門真正建立這個制度的時候,有心理老師的同時,有條件的地方一定要引入社工。
主持人:我們問下心理老師,事件發生了,您給老師和家長們有哪些好的建議,來疏導孩子內心的創傷?
魏琪潔:當這樣的事件發生之后,老師的態度很重要,因為老師是孩子第一個尋求保護的對象。老師的不批判、耐心和尊重對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心理撫平的過程。對于家長來說,要對孩子更敏感,坦率地說我們國家對孩子成績關注比較多,對孩子心理關注不夠,當孩子成績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才會覺得孩子有問題,連帶看到了其他癥狀,而如果癥狀出現了,成績沒有下降也引不起家長的警覺狀態。同時當事情發生之后,家長領著孩子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這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媽媽領著孩子在尋求很專業的心理幫助,這也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把心理傷害降到最低。
主持人:想問李老師一個問題,對于消除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公益組織能發揮哪些作用?
李紅艷:在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的過程當中,公益組織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我們剛才提到的九部門的指導意見當中也提到合理應對校園暴力,當中就有社會組織的參與,包括魏老師提出的心理咨詢機構,還有法律援助的咨詢機構,都是需要的,這是應對的角度。從預防的角度,童老師講到社工的介入,社會上民政系統也在支持社工組織的發展,社工和學校的發展是很好的形式,駐校社工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和學校處理不良的行為。還有一類社會組織是可以開展青少年教育的,比如說青春期健康教育,還有家長教育的組織也越來越多。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與青春期教育是非常有關系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推廣5到18歲的全面的性教育,其中就有關于校園暴力的,有關于社會平等的觀念,這些對于預防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非常重要。還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開展針對家長的“溝通之道”的項目,幫助家長建立起溝通的技能,就孩子關于敏感問題、社交安全的問題、跟什么人交往、遇到緊急情況怎么處理、怎么和同伴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怎么建立親密關系與孩子進行溝通。通過這樣的一些具體行動,公益類的組織有很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
主持人:公益組織對于家長教育、兒童教育,還有入駐學校做心理醫生等是大有可為的。國外校園欺凌案件也時有發生,甚至連日本的公主、還有英國的王子也不例外,想問一下三位專家,國外有什么可以借鑒的經驗嗎?
李紅艷:我們也在搜尋國外好的做法,一開始提到了政策的問題,制度比較健全的國家,要求每個學校都有反欺凌的政策,這給學校對學生的行為安全管理提供了好的依據。國內有些專家也提到了完善這個制度,針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需要的是跟傳統的學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方式。我舉個例子,我采訪過我的一個實習生,他在美國讀書,一個學區6000名學生,包括6所小學、1所初中和1所高中,這是學區的設置,學區里面設立一所專門的高中,專門招收有行為問題的學生,它不同于傳統教育的學校,學生可以在這里畢業,行為改善以后也可以回到原先的學校。這個學校的教育跟其他的學校不一樣,它是個性化的,采取任務式學習,在任務中也有專業上的發展和學術的成長。學校有權利決定什么樣的學生需要進入到這樣的學校學習。這樣的學校還接受有行為問題的學生。舉個例子,一個親戚的孩子,他深夜跑到學校,把學校三棵特別寶貴的樹鋸掉了,實際上他的行為是觸犯法律的',最后學校決定讓他繳納罰款,他同時進入了這個專門的學校去完成自己的高中學業。
童小軍:我們搞兒童保護的人也在討論國內是不是應該設立這樣的學校。
主持人:這些學生會不會認為自己被特殊化了?
童小軍:對,至少我有擔心,這要看怎樣處理,操作過程需要特別注意。
李紅艷:這個需要學校、家長、學生同意。學生往往會同意,因為那個學校的教育方式更加適合他。
童小軍:看學生的意見,也看專業人員的建議,但是一定要征得本人的同意。
李紅艷:這個是比較好的做法。還有事情出現后的應對機制很重要,當出現一個情況的時候,學校馬上處理,告訴家長說孩子回到家你要敏感,有異常就要告訴學校,同時學校輔導員也會給他一對一的輔導,一對一的交談,而且這個輔導員是全職做輔導的,他每天坐在教室里找學生談話。一個年級二三百名有一個全職的輔導員,如果你不主動找老師,老師也會找你,一個學期大概三次,有問題你隨時可以找老師。這樣可以有信賴的人,一個安全的空間,輔導員用專業的方法引導孩子,學生對這個老師也會有信任感,這就需要專業的人去做。
魏琪潔:接著李老師這一部分,此次事件發生后,第一步就是心理危機的干預,事情發生了馬上處理,就會把傷害降到最低。第二步是在一個安全環境當中,有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來幫助孩子做一對一的咨詢,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們從傷害中走出來。
李紅艷:剛才說的兩點是對已經有行為問題的學生怎么處理,還有出現問題怎么應對。其實最重要還是預防,通過課程、教學、校園活動,把反欺凌的教育落實到學校的教育之中。國外也有很好的做法,就是課堂教學,這一方面需要加強的。課程的建設這一塊,教師的培訓要跟上,最終落實到這個教育是否有效的,是看能不能及時落到每個孩子身上,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參與也很重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
童小軍:校園欺凌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很大的問題,即使是反校園欺凌體系已經比較健全的美國西歐國家,而實際上目前我們缺少應對這類事情的機制。反校園欺凌體系由四部分組成:意識提升,老師幫助學生提升對校園欺凌的認知;課間監管,課間時間老師要出現在學生活動場所,尤其是容易發生校園欺凌的地方;班級建設,小學三、四年級起把反校園欺凌的成分加入班級活動,直至高中;學校回應,欺凌發生后有學校專門部門來跟進處理。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專家解讀】相關文章:
反校園欺凌的標語01-06
最新校園欺凌調研報告06-20
有關校園欺凌主題班會02-11
專家解讀英國留學的優勢07-26
專家解讀西班牙留學的優勢08-09
校園欺凌心理健康教案09-19
校園欺凌主題班會精選15篇02-12
校園欺凌主題班會(集錦15篇)02-12
校園欺凌主題班會(精選15篇)02-12
校園欺凌主題班會匯編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