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關于清明節的詩句(附詩詞及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吧,詩句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究竟什么樣的詩句才是好的詩句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關于清明節的詩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軾清明節的詩句:
1、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2、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蘇軾《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
3、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4、夜來微雨洗郊坰。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蘇軾《南歌子·晚春》
5、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蘇軾《浣溪沙·春情》
6、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7、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蘇軾《雨中花·今歲花時深院》
8、亂山深處過清明。不見彩繩花板、細腰輕。——蘇軾《南歌子·和前韻》
9、蜂作婢。鶯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蘇軾《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10、種稻清明前,樂事我能數。——蘇軾《東坡八首·種稻清明前》
11、長恨漫天柳絮輕,只將飛舞占清明。——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長恨漫天柳絮輕》
12、清明初過酒闌珊,折得奇葩晚更妍。——蘇軾《座上賦戴花得天字》
13、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蘇軾《殘句寒食清明都過了》
14、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蘇軾《南歌子(晚春)》
15、困人天氣近清明。蘇軾《浣溪沙·春情》
16、深深庭院清明過。蘇軾《虞美人》
17、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18、亂山深處過清明。蘇軾《南歌子(和前韻)》
蘇軾清明節的詩詞:
1.《東欄梨花》
宋代: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譯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著如雪的梨花,布滿了全城。
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徹與清明。
注釋:
①東欄:指詩人當時庭院門口的欄桿
②柳深青:意味著春意濃
③雪:這里指梨花。
《東欄梨花》賞析:
蘇東坡最為得心應手且作得最好的詩體,自然是七言古詩,然而蘇軾另有一絕,在宋朝詩壇堪稱獨步的,那就是七言絕句。比起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七古,這些清新絕俗的小品詩或許更有它令人喜愛的特色。
蘇東坡的七絕純粹是性靈的流露、天才的橫溢,不假修飾,不用典故,幾乎全是白話的作品,這些全是蘇軾這位偉大的詩人,偉岸的心靈在閑暇時偶發的,對人生明澈觀照。有的如晶瑩渾圓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兒童的嬉笑。總之這些作品是讀者一讀就會喜歡的而且百讀不厭的。《東欄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東欄梨花》是一首感傷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
《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詩人見梨花而“惆悵”是因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柳絮飄飛,梨花亦開遍了一城的雪白。這里更加強調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如錦繡般的大地——但是這里單只描寫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襯),更著眼于自己家門口東欄邊的一株梨花——它愈開得熱鬧,愈引人惆悵——到這里,此詩的獲烈特色完全顯現出來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強烈的白色這引起人共鳴的主要關鍵所在,任何人面對如此一幅畫面,也會為之動容:
東坡此詩似傷春而實未傷春,一點也沒有頹廢衰颯的調子,只是純美地欣賞與人生哲理地透視。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時節,草熏風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華過眼即空,但是這一刻仍是一年當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幾度清明?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并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幾清明”是對偶的寫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樹,而是指一株梨樹一個作者自己,后兩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悵的站在東欄旁,梨樹上滿是白色的梨花,同時柳絮在飄,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變成了“一株雪”,寫的是凄清惆悵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能有幾次清明,更增添悲涼的氣氛,蘇軾的詩,一向以豪放著稱,像這樣悲涼的很是少見,須得細細品味,不過,有時沒必要字斟句酌的理解詩句,意境更重要。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春意之濃,春愁之深,躍然紙上。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詠,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蕩的風骨。
2.《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
(2)十年:指結發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
(5)“塵滿面”兩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墳: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其妻王氏之墓。
(8)幽夢:夢境隱約,故云幽夢。
(9)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軒:門窗
(10)顧:看。
(11)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賞析
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這首悼亡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達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的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寫這首詞時,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蒼老,這時思念起自己甘苦與共的結發夫妻很自然的。當年作者十九歲就同郡的王弗結婚后離開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誰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鄉四川的祖瑩。生者與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有了這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奈。
“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生死相約陰陽隔絕,卻不能忘懷。這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難以消除的。因為作者時至中年,他表達出人們進入中年后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更能顯示出生死不渝的愛情。后面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承接著前面的生死兩茫茫,更顯得凄苦哀涼與無奈。好象讓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個孤墳,和秋風瑟瑟烏啼滿天的凄涼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現實,想這即便是再見到自己的先妻,象他這樣的老態龍鐘,落魄失意妻子也不會認出自己來的。話鋒轉到作者幽幽的夢中,在故鄉鄉的家中,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的。相互面對卻不知到要說什么,只有任憑淚水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對現實的一種感嘆,只有著明月夜和短松岡是真實存在的,是年年歲歲的哀思與憑吊。
3.《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宋代: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譯文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又是一年清明節。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里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注釋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在外期間。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游等習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凄,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楚越:春秋戰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
夢破:夢醒。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賞析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于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系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俗,清明節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日,但是他鄉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這里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作的發展過程加以探索。
4.《浣溪沙·春情》
宋代:蘇軾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為何見她早起時發髻斜傾?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
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注釋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春夢。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蕩秋千。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清賀裳《皺水軒詞簽》評以二句云:“蘇子瞻有銅琵鐵板之機,然其《浣溪沙·春閨》曰:‘彩索身輕長趁燕,戲窗睡重不聞鶯。’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因人天氣: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氣。
賞析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來以后,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5.《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宋代:蘇軾
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發盧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
譯文
乘著奔跑的馬來看花開了沒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開不容易,打發蜂婢鶯使千方百計、不厭其煩的來回探看,人們扳手指計算,再過幾天到清明、谷雨時就該看見花了,但到時候仍看不見花呢?
盧郎到了老年還多情,一夜之間就用剪刀把剛開的花減掉,在酒宴前還要面對著斷腸花,人會流淚,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時候就會看見花已經落了一地。
注釋
天仙子:詞牌名。唐教坊舞曲。
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創造。這里指及時開放的鮮花。
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清明之后。時當陰歷三月,是牡丹花開的節候。
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張先老年娶妾。
斷腸紅:斷腸花。此處借喻張先所娶之妾。
明日酒醒應滿地:可能從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詞末句“明日落紅應滿徑”變化而來。滿地,指落花遍地。
賞析
上片寫尋花,以喻張先千方百計物色美妾。詞中作者純用比興,沒有用一字道破張先物色美妾這件事實。那個“走馬采花”者,即指積極物色美妾人選的張先。“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則寫張先的千方百計與不厭其煩。這些比喻性的敘寫,很有些漫畫化,帶有某種諷刺意味。此外,說出“人與化工俱不易”這樣的冷唆語,對“谷雨清明”這種花開時節,又說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時本來是鮮花盛開的時候,然而這個季節卻看不到花,體現了作者這一現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無譏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現于“走馬”來探,在“屈指”計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現于打發蜂婢鶯使千繞百看。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為了適應詞的平仄規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須是先兩個仄聲、后兩個平聲;“谷雨”是仄聲,“清明”是平聲,所以說“谷雨清明”而不說“清明谷雨”。
下片寫面對花,說明張先買妾如愿以償,而其妾則很可悲。在寫法上也略有變化,除了比喻之外,還用了典故。以“白發盧郎”這一典故暗寫張先老年娶妾,實在貼切不過。“情未已”三字,是貫穿全詞的線索,它與“白發”形成對照,同樣暗寓譏諷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緊承前句,固然寫出張先買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對鮮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等意象,略帶悲劇色彩,似乎更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觀上也多少增強了對封建制度下不相稱的婚姻的諷刺力量。
此詞詠的是好容易盼到花開,開的花卻被一個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寫人們盼花開的心切,下片寫花被糟蹋以后人們的難過。實在當是惋惜一個少女被一個全不相稱的人霸占。
拓展:清明節的詩句
1、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4、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王雱《倦尋芳慢·露晞向晚》
5、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7、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9、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1、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12、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青門引·春思》
13、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4、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15、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16、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7、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8、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19、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20、蔥蒨松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21、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朱淑真《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
22、清明時節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23、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24、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2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6、綠柳朱輪走鈿車。——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7、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28、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9、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30、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吳文英《花心動·柳》
31、西園日日掃林亭。——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2、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34、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5、移來古寺種朱門。——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36、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37、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8、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39、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0、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41、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42、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43、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44、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45、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46、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47、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48、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9、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0、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51、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2、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53、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4、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55、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56、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57、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58、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59、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60、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61、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62、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63、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
64、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65、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66、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蘇軾清明節的詩句】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詩句03-29
清明節的詩句04-02
有關清明節的詩句03-14
清明節的詩句賞析02-13
清明節的精選優美詩句04-02
有關清明節的詩句04-04
清明節唯美詩句02-28
清明節的唯美詩句12-03
清明節的詩句古詩10-12